乾針治療不用藥物,靠的是醫師雙手精細的觸感,且治療後配合醫學瑜伽伸展,能加速痊癒、大幅降低疼痛的復發率。
什麼是乾針治療(Dry Needling)?
乾針的前身稱為「激痛點注射(Trigger point injection)」,隨著1942年肌筋膜炎問世時,同時被發表,是以麻醉藥注射至肌肉中的激痛點,克服了很多當時無法治療的疼痛難疾,但仍有藥物副作用的問題。隨著科技演進,在1979年,有個重大的發現:可以不用藥物,就能治好疼痛,為什麼呢?
當時捷克的神經科醫師 Dr. Karel Lewit 發現非藥物、單純以絲狀針尖(Filiform needle)刺激,就能誘發特殊的脊髓反射:「肌肉跳躍(LTR, local twitch response)+人體自癒機制」,將激痛點去活化(關閉疼痛根源)、停止肌肉筋膜發炎反應,使肌筋膜系統重啟、自主排列修復,即可改善、治癒疼痛;也因不加藥物,因此命名為「乾針」。
同時,肌肉跳躍時能將輕微錯位的硬骨拉扯矯正回正確位置,所以還能達到安全整脊的效果!(但嚴重骨頭錯位時,例如長短腳,我仍會先以徒手治療矯正回原位,再實施乾針,才能有效根治)。
【小提醒】網路上有些醫療資訊說乾針是用針去把沾黏的筋膜撥開鬆解,完全是錯誤的說法。
乾針≠針灸
因乾針是西醫醫學的針法「針刺激痛點中的敏感點(sensitive locus)」,針灸則是將針插入穴位並配合灸法,美國已明定區別乾針和針灸(Acupuncture)是完全不同的。而乾針的針身沒有刀片(不是針刀、扁針、圓針),不會切割任何組織,所以不會造成神經血管斷裂損傷、日後組織沾黏的問題。
但乾針治療需要診斷出正確的病發肌肉,並很精準地刺到超微小的點,產生肌肉跳躍,才會有療效。此技術不借用藥物,完全仰賴醫師雙手精細的觸感,因此是目前技術上極為困難的治療。治療後若配合醫學瑜伽伸展,能加速痊癒、大幅降低復發率。
肌肉會不自覺跳動? 有時在休息時,你會發現自己的肌肉不自覺在跳跳跳,不要嚇到,這就是你的身體正在啟動筋膜自我修護的反應喔!
乾針能治療哪些病症?副作用?
乾針主要可以治療急慢性筋骨痛、酸麻無力、肌腱韌帶筋膜炎、運動傷害、骨刺退化、脊椎滑脫、椎間盤突出、神經壓迫損傷、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頭暈痛、失眠、耳鳴、三叉顏面神經、失禁/頻尿、經痛、性功能障礙、自律神經失調、靜脈曲張、纖維肌痛、手術後遺症等。
乾針也能治療各式疑難雜症、感冒、過敏、鼻炎、便祕、婦科、中風復建、不孕症、瘦身、腸胃疾病、帕金森氏症、過動症、妥瑞症等。
若有服用抗凝血劑的人,扎針較一般人易出血,所以有可能瘀青。若免疫力不全、糖尿病患者,皮膚有可能出現紅腫發炎感染(但機率約萬分之一)。
(本文作者為維克多診所院長。原文刊載於謝明儒《醫學瑜伽 解痛聖經》/三采文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