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草衙孩子演草衙的心事

鏡週刊
更新於 2019年11月02日04:41 • 發布於 2019年11月02日04:43 • 鏡週刊

**國中生宥心家裡三代同堂,敏銳的她發現父母與爺爺衝突,似乎有個她無法了解的原因,家庭氣氛凝重,她於是不斷寫作排解煩憂的心事。

**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而外婆養大的崇文,從小就做噩夢,他沒有見過,也沒聽過父親的事,外婆不講,他也不追問,直到在家中找到一疊母親的舊信,才拼湊出自己的身世。

今年11月9、10日,一齣在地戲劇《前鎮草衙我家的事》將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搬演。本劇為哲學星期五@高雄、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高雄市立興仁國中、愛慕劇團共同製作、演出。

哲學星期五@高雄策劃人、《前鎮草衙我家的事》製作人劉燕玉說:「我們希望這齣戲是由草衙孩子,演出草衙人的故事給草衙人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2010年成立,6年前進駐高雄的【哲學星期五@高雄】,長期推動哲學教育,並著重於高中哲學教育,多年來與各種不同團體合作。去年,他們開始與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洪世謙教授的【人文社會實踐研究計畫】合作。

《前鎮草衙我家的事》將於11月9、10日搬演。

高雄集製造、煉鋼、煉油、造船、拆船等產業於一身。前鎮區的草衙,在1966年曾是全世界第一個加工出口區,也是台灣重要的遠洋漁港。然而50年過去,這個地方面對工廠歇業、工人失業、土地污染、人口外移、老化、廠房與住宅空置等問題。

中山大學研究團隊進入前鎮草衙社區,紀錄當地的勞動者,如拆船工人、推拿師父、小販的生命故事,以及工業社區的興衰,嘗試將工業遺址轉化為文化資產。目前已將研究成果發表,以文件展【前草工夫活】呈現,於高雄市立圖書館前鎮分館展出,展期至 2020 年1月。

本次表演,以中山大學的田調研究成果為素材,由愛慕劇團,與興仁國中的學生,合力將【前草工夫活】中的勞動者故事編成劇本,並展開為期超過半年的排練,在衛武營演出的同時,也將邀請草衙的居民,觀賞自己的孩子演出自己的故事。

《前鎮草衙我家的事》由草衙孩子演出,探索「鐵鏽區」勞動階級年輕世代的自我與社群集體認同。

該計畫已邀請作家林立青指導「勞動者書寫」,未來更計劃邀請紀錄片導演、漫畫家、音樂創作者來協助,讓學業表現欠佳、缺乏自信的勞動階級青少年,能利用社團練習時間,學習使用自己喜愛的藝文形式,來表達勞動階級年輕世代的經驗,以及自我認同。

劉燕玉說:「200 年來英國工人階級的養成一直很重視這個面向,從工人階級社群到政府都建立起非常完整多元的工人教育與休閒娛樂資源。」當他知道中山大學的田野調查計劃後,想起英國留學期間參與的公共藝術計劃,便立刻邀約合作。「由電影導演、編劇向公部門申請計畫經費,透過社工與學校老師,將倫敦市中心一個貧窮的社會住宅聚落的中輟生聚集在一起,由編劇指導這群青少年連續劇基本元素,並協助他們將自己的經驗邊寫成劇本並演出,拍成迷你劇參展比賽。」

劉燕玉說:「透過藝術來重建中輟生或受傷社區的自信,讓他們產生正面力量的藝術計畫在國外非常多。」例如,2012 年英國綜藝節目【英國達人秀】第三名的青少年男聲合唱團,就是來自失業率高的威爾斯南部鄉村。而台灣類似的計畫是1999 年莫拉克風災,在偏鄉擔任牙醫,同時也是合唱團指導老師的陳俊志醫師,為了療癒重創的災區,而將六龜高中、寶來國中的孩子們聚集起來成立合唱團,在地方、全國大小比賽中得獎,並於 2018 年前往南非參加世界合唱大賽,獲無伴奏民謠組冠軍,又於今年到英國進行巡迴演出。

過去【哲學星期五@高雄】討論歷史、政治、哲學、社會時事議題,如白色恐怖、轉型正義;在人權紀念日時談高雄美麗島事件;二二八紀念日談高雄清鄉大屠殺,更在 2014 年高雄氣爆之後談論高雄都市設計、五輕遷廠大限前夕談高雄重工業污染史……等。「我找到一條線索,將這些不同的主題串連起來:『受傷的土地,堅強的人。』」劉燕玉說:「這是我對台灣、對高雄的定義,我希望有機會能利用藝文工具與資源,療癒這塊受傷的土地,幫助被人說成『又老又窮』的高雄。特別是近年來因工廠外移造成大量失業以及伴隨而來的貧窮、人口流失、青年北漂、隔代教養、社區老化等等問題的前鎮草衙地區。」

他表示,高雄長期被視為文化沙漠,現在有衛武營這個全世界最大的表演廳,卻被外人嘲笑、質疑它對高雄人沒有意義。他期盼能透過這次的戲劇演出,讓大家重新思考「藝術是什麼」、「文化是什麼」、「衛武營為誰服務」、「誰能進入衛武營看表演」、「誰的故事能在衛武營上演」等問題。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