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課綱加入多元選修課 藍圖易畫落實難

大愛新聞
發布於 2021年01月05日11:33

108課綱上路一來多來,在高中階段增加多元選修課程、還有校定必修特色課程,提供學生適性探索學習的機會。只是,不少家長擔心,這種美好藍圖,會不會變成特定「有資源的大學校」才做得到?每間學校,是不是都能開出足夠又多元的課程,提供學生多元選課的自由?今天系列報導,帶您到宜蘭高中,這所學校提供了一個典範。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傳統市場維繫著人與地方,是許多婆婆媽媽的最愛,宜蘭高中多位學生,來到南館市場體驗真實的在地文化、和庶民生活。

提問方式好比公民記者,高二學生林彥辰,目光被知名潤餅皮老店吸引。

宜蘭高中學生 林彥辰:「這一次我們是來,就是看這些傳統工藝,有沒有就是那些可能快沒落了, 可以值得保存,還是什麼有一些可以活化的。」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林彥辰透過訪談得知,老店似乎浮現傳承危機,但也賺到一次實作經驗。

甩麵團,煎餅皮,下鍋下鍋嗎,做小塊就可以了 (動作)要快點 好 要快一點。

煎潤餅皮,要掌握火候 ,速度還要快,更要圓、要薄,林彥辰做了三回合 總算抓到訣竅。

宜蘭高中學生 林彥辰:「出來實察就是看到不同的東西,經驗也不是像書本上,寫什麼就是什麼,就是要自己看過、做過才會有不同的體驗。」

這不是戶外教學,而是宜蘭高中社會課。除了傳統市場,學生們分組,利用兩節課時間,到宜蘭市區個歷史景點訪查,任課老師透過GPS定位導入LINE,掌握各組學生的分布位置。

宜蘭高中公民老師 李沛青:「地圖上,他(學生)也可以直接分享,他的考察時候的一些點位,讓我們知道說他們在哪裡,因為你在考察,散出去老師是真的找不到人,但是這樣子,我們就可以比較快速地去查找到學生在什麼方位,那如果學生真的發生什麼意外,我們也可以第一時間就趕到(現場)。」

教材變靈活,過去得死背的歷史事件,宜蘭高中社會科老師,配合新課綱學校必修的校訂課程,特地研發桌遊,融入18、19世紀宜蘭歷史、地理、族群特色,學生可以選擇漢人、噶瑪蘭族或是海盜角色,穿越時空200年前。

宜蘭高中公民老師 李沛青:「我們探究的這一個設計課程內容而言,我們主軸就會比較偏向是希望學生可以就是在修習過這一節課之後,能學到更多的 就是生活之中的能力。」

不同以往只分一、二、三類組,108新課綱用班群的概念,針對相近學群進行課程規畫,讓學習更貼近自己的興趣。就算單純的室內課,也不會無聊,社會科多元選修,歷史、地理、公民三位老師共同授課,這堂課探討世界各大城市車站,該如何保存?

沒有標準答案,學生依照自己的想法,表達意見。

宜蘭高中公民老師 李沛青:「新課綱它多了 比較多是屬於,沒有(教育)部定的課綱,或是部定的考試內容的一些課程,比如說校訂必修 比如說像彈性自主學習,或是比如像多元選修這一塊這一塊都是很希望學生,可以就*他自己的專長,或他自己的興趣去選課的,更以學生作為主導 老師引導的程度是比較高。」

課程設計對老師而言,是一大挑戰,如何將學科知識重新解構,才能搭配各種議題。就在新課綱上路滿一年之際,教育部曾普查首屆學生學習狀況,樣本數高達數十萬人,然而,初步普查結果,卻不對外公開。

教育部長 潘文忠:「它並不是一個好像民意調查的問卷,避免只是在過程,過度發展的階段,反而產生他們(師生)有所畏懼,而未來在這樣的一個長期追蹤的調查,反而失掉它的真實性。」

適用新課綱的學生會是白老鼠?還是未來社會的績優股?要強調的是,教育不是實驗,翻轉一定要成功,才會成為學子未來的珍貴資產。

文字撰稿:林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