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如果爸媽都沒有辦法放下手機,如何要求孩子停下來?」王意中心理師: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網路可以迅速連結更多資訊,但也要適時和3C保持適當關係

未來Family
更新於 2024年01月26日06:21 • 發布於 2024年01月26日06:20 • 陳培思

走入數位社會,3C產品的使用已經成為現代父母不可迴避的課題。家長的目標和焦點不該再是「能不能使用3C」,也不只是和孩子角力到底開放多少使用時間,而是應該鎖定「如何讓孩子擁有自主自律面對3C的能力」?

可能教育創辦人趙介亭強調:「要讓孩子明白,帶領孩子建立自主面對3C的能力,是為了孩子往後使用3C時,能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關鍵1. 父母先放下手機吧!

趙介亭和臨床心理師王意中不約而同強調,孩子能否自律使用3C,親子關係是決定性的因素。

要帶領孩子走向自律,第一步父母必須誠實反思自己:我使用手機都是必要的嗎?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需要?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父母必須明白,孩子無法做到連父母也做不到的事。當爸媽無論工作、生活、娛樂休閒甚至溝通,都和手機形影不離,就是不斷告訴孩子:3C太棒了!

王意中感歎:「現代父母對使用3C的態度很矛盾,自己把3C、網路視為親密愛人,卻認為這些對孩子來說是恐怖分子。」

3C沒有好壞,端看使用的方式,不需要汙名化,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網路可以迅速連結更多資訊,但也要讓孩子明白,如何和3C保持適當關係。

父母必須展現出自己也有能力停下來,「如果爸媽都沒有辦法放下手機,如何要求孩子停下來?」趙介亭的做法,是約定一個父母和孩子都不使用3C的時段,例如吃飯和水果的那個小時。讓孩子感受,比起使用手機,父母更希望和孩子一起聊聊天,也讓孩子看到爸媽能夠管理自己。

當孩子看得到父母在3C以外的世界仍充滿熱情,才有辦法說服孩子,除了3C以外,還有太多有趣、值得探索的事。

關鍵2. 親子共同討論規範,建立價值觀

3C使用可以就兩方面加以規範,分別是「接觸頻率」(例如多久使用一次、一次使用多久)以及「使用內容」(例如是否使用通訊軟體、能玩哪些遊戲等)。

但並非訂下規則就可以,趙介亭建議家長和孩子召開「家庭會議」,以「常規」有限度的開放3C使用,針對彼此的想法、意見、感受、擔憂、底線等,一一討論、溝通。雙方取得彼此都能接受的共識後,執行並每週檢核,以便有問題時能立刻調整修正。
「在討論過程中,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底線不能鬆動的原因,幫助孩子建立使用3C的價值觀,」趙介亭說,「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沒有父母在身邊或父母看不到時,他能用什麼標準衡量取捨,做出正確的選擇。」

談論3C使用,比起單單「爸媽說了算」,有時候透過專家發言,會更具說服力。趙介亭就曾帶孩子找眼科醫生,讓孩子自己詢問使用3C適合的時間。趙介亭印象非常深刻:「當醫生告訴兒子,『如果站在我的專業,6歲以前一分鐘都不適合看』,這答案讓兒子相當震驚。」

關鍵3. 參與孩子使用的內容

趙介亭也強調,父母一定要參與孩子使用內容。除了把關,對於小一點的孩子而言,爸媽如果了解卡通中的情節角色,可以一起聊天、畫畫,甚至角色扮演,「爸媽能進入孩子世界,會讓孩子覺得很窩心,」趙介亭指出。

孩子玩任何遊戲,趙介亭都會一起玩玩看。前陣子兒子玩「第五人格」,趙介亭玩過後覺得內容涉及綁架、不適合,於是找孩子討論。

「絕對不要一口否定孩子的選擇,」趙介亭先了解孩子為什麼覺得好玩,再進一步請孩子想想,為什麼這遊戲會被歸類在輔導級?討論後,趙介亭和兒子決定先暫停一星期試試看。

一星期過去,兒子發現其實沒什麼影響,也找到其他更適合的遊戲。趙介亭指出:「如果父母單方面強硬的停止孩子玩,只會激起對立,造成反效果。」

王意中認為,孩子想玩某個遊戲、使用某項通訊或社交軟體時,爸媽可以讓孩子提出使用的必要性。「這個理由不能是『別人有,所以我也要有』,你必須具體的告訴我為什麼需要,」王意中說,孩子清楚自己需求,才能學習適當的使用關係。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