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覺得孩子成績不夠理想或不見起色,很多家長的反應是從外部資源下手,例如,要求孩子認真寫練習卷、評量,甚至找家教或補習班來解決問題。但這些做法未必能夠真正幫助孩子,因為核心問題往往來自於他們對自己的信心。
線上講座》別讓成績成為親子關係地雷!國小校長教你看懂分數背後意義&最佳獎賞策略 免費報名▶️
文/信誼編輯群
研究顯示,孩子怎麼看待自己的學習能力,會影響他們未來的成績。如果孩子對自己的數學或閱讀能力有信心,他們在這些科目上通常會表現得更好。而且,這種影響是長期持續的。
其他研究則指出了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的雙向影響。孩子如果成績好,他們的自我概念也會變得更強;同時,自我概念越強,孩子就越有可能在學業上表現更好,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孩子的自我概念受外界影響比重逐漸提升
自我概念與自尊的發展是逐漸累積的過程,受到家庭、學校和同儕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在不同年齡層,有影響力的關鍵因素也不同:
幼兒期(3-5歲)開始建立最初的自我概念,這通常圍繞於外在的特徵(如性別、年齡、喜歡的玩具等)以及一些簡單的能力(如「我跑得很快」、「我喜歡畫畫」),這一時期孩子還不太具備與他人做比較的能力,家庭的影響力是最大的。
學齡初期(6-9歲)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延伸到內在的能力和特徵(如「我數學很好/不好」、「我是一個容易開心/容易生氣的人」),也開始將學業表現納入自我概念。除了跟同學的表現比較,他們也會比較自己在不同科目的表現,逐漸形成對特定任務拿手或不拿手的自我概念。
學齡後期(10-12歲)自我概念在這時期逐漸穩定,特別在這時期,孩子會受外界評價(如老師、同學)的高度影響,成功經驗能增強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父母如何成為孩子最有力的應援團?
隨著孩子進入學齡期,他們對自己的學業能力進行更多的評斷,而這些評估也直接影響他們的自信與學習動力,因此家長需要給予孩子適時的鼓勵支持。相信沒有家長願意聽見孩子說:「我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我就是學不好數學(或國語、英文……)」。要幫助孩子提升學習動力,家長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1》讚賞努力,而不只是結果!
父母可以多讚賞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的努力,不要只關注成績。父母可以告訴他:
「這次考試之前,你花了好多時間在複習,我很欣賞你這麼認真的個性。」
「我發現,你現在小日記寫得比上學期更好了,很能把你獨特的想法寫出來!」
「這次考試你乘法計算的部分都答對,有進步了耶!」
這些具體的讚美都可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努力確實帶來進步,而且會得到讚賞,找到繼續努力的動機。
方法2》發現孩子特有的能力
有句名言說:「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去衡量一隻魚,那隻魚終其一生都會認為自己是個笨蛋。」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和優勢,也許孩子不擅長數學,但是肢體反應很快,許多運動都可以快速上手;也許孩子不擅長語文,但是很能照顧別人的需要,讓人感到窩心。
當父母發現孩子的長處,並給予讚美之後,切記不要在這時補上一句:「如果你寫數學有這麼認真,就更棒了喔!」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專心欣賞孩子獨特的能力,而非要求孩子補強不足的部分,相信您會看見孩子眼中逐漸散發出自信光芒,使他們的自我概念正向發展,願意嘗試更多新的挑戰。
方法3》給孩子溫暖堡壘做後盾
研究指出,母親的敏感教養風格(Sensitive Parenting Style)與學業成就有顯著正向關聯,當母親帶著溫暖、關心、鼓勵和前後一致的態度對待孩子,給他穩定的支持,讓他們有安全感,在學習上就會更加自信,表現也會愈來愈好。雖然母親的教養風格影響比較大,父親的角色也不容忽視,父母雙方都需要同心協力為孩子提供支持的教養環境。
開啟自信與學習的良性循環
盼望父母多採取這些方法來鼓勵支持您的孩子,相信孩子的自信心將會逐漸增強,能積極面對課業學習的任務。與其提供大量的外部資源逼孩子讀書,從內在出發,建立孩子的自信,才是長久提升學業表現的關鍵。
天佑 寶貝,穿個好衣服。也好入眠。情緒會更好!
點擊開啟shopee.tw/ka2zdco_o9
https://tw.shp.ee/zYswcB9
進來看看。
10月23日07:4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