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台版CBAM最快年底出爐 優先鎖定水泥、鋼鐵業 彭啟明:進口廠商將試行碳足跡申報

信傳媒
更新於 02月17日09:26 • 發布於 02月17日09:41 • 李海琪
CBAM將在2026年上路,彭啟明(中)說,最快將於今年底推出「台版CBAM」,目前首先鎖定鋼鐵、水泥業。(圖片來源/環境部)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在2026年正式上路,環境部長彭啓明今(17)日表示,他已受邀成為歐盟CBAM國際諮詢對象,將持續關注發展,等歐盟CBAM發布正式文本後,台灣最快將於今年底推出「台版CBAM」,目前首先鎖定鋼鐵、水泥業,今年將要求進口商試申報碳足跡,未來在進口時將視減碳情況徵收相關費用。

台版CBAM最快年底推動,總量管制目標明年年底試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彭啟明表示,目前全球僅有歐盟及英國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且歐盟也尚未公布完整細節,因此台灣不會立即推出相關措施。

不過他也提及,由於 CBAM 也受到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其與 WTO 的關係仍待歐盟公布詳細內容後,才能更明確評估,若歐盟順利於今年7 至8月正式發布 CBAM 相關文本,台灣最快可望在年底前啟動「台版CBAM」法案程序,並由財政部與經濟部共同研商。

他也指出,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可能對全球關稅政策做出新的調整,未來 CBAM 如何與美國政策銜接,將成為未來關注焦點。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至於總量管制,彭啟明表示,目標是 2026 年下半年開始試行,並在 2027 年正式推動;然而,他也坦言,這將是一項比碳費更具挑戰性的政策,並舉例,若要為台積電(2330)設立碳排放上限,應該訂在 1,000 萬噸還是 800 萬噸,此涉及總排放量的規範,必須經過充分討論,因此總量管制與碳費並行時,可能需要較長的適應期。

彭啟明說,目前約9成企業選擇「B 方案」,也就是提交自主減碳計畫,其中約兩成企業則採用「A 方案」。未來,政府可能讓部分 A 方案或 B 方案企業納入總量管制與碳權交易機制,逐步從碳費過渡到新的制度,以確保減碳政策平穩推進。

鎖定鋼鐵與水泥業,彭啟明:今年要求進口廠商試申報碳足跡

另外,針對我國水泥、鋼鐵業者不斷反應,國外傾銷的業者均未申報排碳量。彭啓明表示,環境部已經開始列舉業者名單,並且進行跨部會整合,與國貿及關務系統進行協作。

彭啓明指出,從印尼、越南進口的水泥約佔國內市場的3分之1,其次是鋼鐵業,占比也很高,但這些國家的碳定價皆不明確,生產的產品也未進行碳足跡排放係數管制,這對台灣本地繳交碳費的低碳水泥、鋼鐵業不公平,因此台版CBAM將優先鎖定水泥、鋼鐵業。

對此,彭啓明表示,目前解決方案細節部分尚未完整,之後會對外宣布,以保護本地廠商的利益,今年會先要求進口廠商試行申報碳足跡,並告知未來進口時將視減碳情況徵收相關費用。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