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汽車|美國車市回溫,經銷商卻賺得更少?一台車的利潤減少近12%!

優分析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Mina)-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2025年2月21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根據 J.D. Power 和 GlobalData 的最新預測,美國新車市場在2025年2月迎來了銷售成長,本月新車零售銷量將達 101 萬輛,年增 8.1%,整體銷售(包含企業車隊與租賃市場)則預計達 124.37 萬輛,年增 3.5%。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但這波銷量成長並沒有讓經銷商更賺錢,反而讓單車獲利持續下滑。平均每輛車的零售獲利(包含車價毛利與金融保險收入)預計下降 11.8%,降至 2,171 美元。換句話說,雖然車賣得更多,但市場競爭加劇,加上消費者購車負擔沉重,導致經銷商利潤空間被壓縮。

銷售回升的關鍵:折扣變多,消費者買氣回升

這波銷售增長主要靠廠商加碼折扣來刺激市場需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消費需求持續回溫

🔹 連續五個月新車零售銷量年增,顯示市場需求仍然穩定。
🔹 2025年2月新車市場總消費金額預計達 426 億美元,創歷史同期新高。

折扣加大,SUV 與卡車受惠最多

🔹 每輛車的平均優惠來到 3,227 美元,比去年增加 22.8%。
🔹 SUV 與卡車的平均折扣高達 3,393 美元,年增 633 美元,轎車則來到 2,467 美元,年增 371 美元。
🔹 這顯示廠商希望透過降價來推動高價車款的銷售,並讓更多消費者願意進場購買新車。

企業車隊市場卻出現明顯下滑

🔹 車隊(fleet)銷售量減少 12.5%,僅占總市場 18.8%。
🔹 這是因為廠商減少對企業車隊的折扣,轉而將優惠集中在一般消費者身上。

換句話說,車廠現在的策略是「少賣低利潤的車隊,多攻零售市場」,這也讓一般消費者能享受到更好的優惠條件。

市場挑戰:利潤壓縮,消費者買車壓力加重

雖然銷售量成長,但經銷商的利潤卻不增反減,這背後有幾個原因。

經銷商利潤縮水,競爭更激烈

🔹 目前只有 11.9% 的新車售價高於建議售價(MSRP),相比 2024 年 2 月的 19.2%,這意味著「加價賣車的時代結束了」。
🔹 經銷商的整體利潤下降 10.1%,總獲利降至 21 億美元,即便賣得更多,但因折扣變多,獲利能力受到影響。

車價依舊高,消費者壓力持續增加

🔹 2月新車的平均交易價格達 44,619 美元,較去年同期僅增加 71 美元,但仍然處於歷史高點。
🔹 平均車貸利率為 6.80%,雖然略有下降,但每月還款金額仍高達 738 美元,創下同期新高。
🔹 更重要的是,有 25.5% 的換購族(trade-in)處於「負資產」狀態,也就是說,他們的舊車殘值已低於尚未償還的貸款,這讓他們更難負擔新車的頭期款與每月還款金額。

簡單來說,雖然折扣變多,但車價依舊偏高,導致不少消費者仍然感到負擔沉重,這對市場長期健康發展仍是一大挑戰。

政策變數:市場風向可能再變

除了市場本身的供需因素,還有一些政策變數可能影響未來車市發展。

電動車補助與稅收優惠可能變動

🔹 美國政府的電動車聯邦稅收抵免可能調整,這將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如果補助縮減,部分消費者可能會延後購買電動車,導致 EV 市場短期內降溫。
🔹 根據 J.D. Power 預測,2025 年 EV 市場的零售市佔率將維持在 9.1%,增長速度可能趨緩。

燃油經濟法規與排放標準趨嚴

美國環保法規正在趨嚴,未來新車的油耗標準可能會更高,這可能讓傳統燃油車的生產成本上升,最終反映在車價上。這對消費者來說,可能是一大負擔,但對於主推電動車的品牌來說,反而是個利多。

進口關稅與供應鏈變數

美國政府如果對進口車或零組件提高關稅,將進一步影響車價。若中國電動車品牌被加徵更高的關稅,其價格競爭力將下降,可能讓美系與日系車廠受益。另一方面,若進口關稅導致零件成本上升,可能連帶推高本土車廠的生產成本,影響市場定價策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