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寶寶的哭聲在透露… 育兒第一年12種關鍵啼哭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22年06月20日14:40 • 發布於 2022年06月20日00:00
寶寶的哭聲在透露… 育兒第一年12種關鍵啼哭

寶寶哭鬧不休確實令爸媽心煩意亂,但在急著要他們住口不哭前,我們或許可以重新換個角度看待「哭」這件事。事實上「哭」對於寶寶來說並非毫無益處,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寶寶不懂得哭才是個大問題呢!

非哭不可的4大理由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出生第一哭越大聲越健康

每個孩子來到世上最重要的第一件事,並非是開始探索這個世界,而是有無使盡全力大哭。由於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都是透過胎盤由母體供給氧氣進行呼吸,一旦離開母體後這樣的通路便會被切斷,此時則必須依靠自己進行呼吸。因此新生兒在呱呱墜地後都必須透過哭的動作,讓自己的肺部能夠順利張開而進行呼吸。

王杰凱小兒科診所副院長羅士軒表示,許多爸媽總疑惑為何寶寶出生時總是在哭而不是笑,其原因並非是恐懼或討厭這個世界,而是一種求生的本能反應,更是一項重要的生命力象徵。一般來說所有寶寶在出生的那一刻,醫師便會透過一個評量指標,從新生兒的反應、脈搏、心跳,四肢⋯⋯等項目進行健康評估,其中的反應項目就包括以寶寶的哭聲來進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延伸閱讀:6招穴道按摩,輕鬆安撫半夜哭鬧的夜啼寶寶

比方說從寶寶的哭聲有無宏亮,就能夠衡量出寶寶的成熟程度及活動力是否良好(如:足月產的嬰兒哭聲叫宏亮;早產兒的哭聲較微弱),甚至能從寶寶的哭聲狀態中發現疾病的徵兆,像是呼吸系統有問題的孩子,通常在出生時的哭聲總是又小又弱。因此寶寶的第一聲哭,除了確定他們能否順利自行呼吸外,更是小兒科醫師判斷新生兒是否健康的關鍵指標。

育兒時最不可缺的需求訊號

在寶寶尚未有語言發展能力前,懂得以哭表達自己的需求及狀況,便是他們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此外對於主要照顧者(如:爸媽、褓姆)而言,由於無法從更多的訊息中得知寶寶的需求,因此哭聲則成為辨識孩子不同需求及狀況時的重要訊息。透過哭聲我們能夠臆測寶寶現階段的需求,甚至是確認他們目前的作息狀態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據(如:尿布濕、肚子餓、身體不適⋯⋯等狀況),因此哭便成為一項不可或缺的判斷指標。
羅士軒副院長提醒倘若寶寶出生後總是不哭不鬧,千萬別暗自竊喜自己的寶寶比較好帶好照顧,其背後可能隱藏著健康的危機。像是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孩子,在出生後總是相對於一般嬰兒來得安靜,且表情通常都呈現較為痴呆的狀態,甚至在飢餓、排尿前後都不會有哭鬧的現象。若是爸媽缺乏如此的「少哭」警訊,除了可能導致孩子的生長發育出現遲緩外(如:身高、體重皆低於正常值),對於日後的各階段能力的發展(坐、站、語言⋯⋯等能力)勢必也會有所影響。

除了宣洩情緒外更是種簡易的寶寶運動

科學證實哭泣對成人而言,無論是心靈或是健康都有極大益處。對寶寶而言也是相同,透過哭除了能夠宣洩寶寶的壞情緒外,也能夠讓他們得到一個不錯的運動機會。羅士軒副院長表示對於尚未滿三個月的寶寶來說,絕大部分的哭都是用來表達基本的生理需求(如:肚子餓、尿布濕⋯⋯等),直到寶寶成長約莫至四到六個月後,他們便會開始透過哭來表達不同的情緒反應,像是感覺不安及恐懼時便會透過哭聲吸引爸媽的關注。
因此建議爸媽在面對寶寶不同的哭鬧狀況時,若確認並非是身體不適或生理需求的哭鬧,我們則無須太過驚慌地急著哄抱寶寶,甚至可以偶爾讓他們適度地大哭(約莫10分鐘內),再以輕拍、詢問的方式進行安撫。如此作法並不會對寶寶造成太嚴重的負面影響,反而能夠讓尚未進入翻身、坐、爬⋯⋯等階段的寶寶,在哭的過程中做個簡單的肺活量運動!

語言發展能力從哭開始

哭聲對寶寶的重要性,除了表達自身的生理需求及狀態外,更是他們面對外面世界溝通的第一種語言。以剛出生四週至六週的新生兒來說,他們對身旁事物的感知能力尚未發展健全,因此他們大多數的哭都只與生理需求有關。不過當寶寶成長至四到六個月後,除了生理需求也逐步邁向穩定外,視覺、聽覺及肢體能力也開始進一步發展,同時他們也開始會對周遭事物進行觀察,甚至產生好奇心及想要探索的動機,此時寶寶的哭聲意義也開始悄悄出現不同的變化。從單純表達生理需求,轉而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特殊意義,(如:透過簡單的肢體動作搭配哭聲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哭鬧的方式想要引起他人注意、哄抱),甚至當寶寶成長至一歲後,「哭」除了可以表達他們現階段的情緒及需求外,更可以說是他們向爸媽撒嬌、討拍的一種表達技巧及方式。兒童語言開發師柯佩岑更進一步指出,寶寶的語言發展是漸進式的,必須透過不同階段的表達練習,才能夠逐步精熟語言表達的能力。從出生便能以最本能的哭聲進行表達,伴隨著不同階段的成長變化,再進一步將哭的表達轉化成,以肢體動作搭配聲音(如:以手指或推開、簡易的單音、單詞)進行溝通,最後才能夠逐漸學會以完整句子進行口語溝通。

生理X心理X行為 讀懂寶寶的「哭」語錄

在尚未讀懂寶寶的「哭語」前,每對新手爸媽肯定視哭聲如夢魘,甚至質疑自己為何無法搞定哭鬧的孩子,難道是自己的育兒學分有待加強嗎?柯佩岑老師建議別急著否定自己的努力,由於孩子的哭聲都有其發生原因,因此找出寶寶究竟為何而哭,即是停止繼續哭鬧的關鍵所在。然而解讀孩子的哭聲種類並不難,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生理、心理及行為三面向中,歸納出不同型態、特色的9種常見哭聲類型。
延伸閱讀:別等到孩子哭才餵奶!寶寶肚子餓,會先做出「這3種」動作

4大常見生理類型的哭

1. 給我ㄋㄟ ㄋㄟ其餘免談!
處飢餓狀態的寶寶並無太多力氣,因此總是哭一下又停一下,且哭聲音量通常都不會太大,音調上也會呈現較低鳴的表現。此外處於飢餓狀態的寶寶,在大哭時通常都會伴隨著吸吮的嘴型動作。
2. 我的身體好像有點不舒服⋯⋯
病痛會讓寶寶的身體產生不適感,因此當您發現寶寶所發出的哭聲頻率較高,甚至有點像尖叫的狀態時恐怕要提高警覺留意,因為這很有可能是孩子所發出的求救訊號。建議先確認寶寶的身體狀態,查看是否有出現任何疾病或不舒服的徵兆,並且盡快帶寶寶前往醫院進行診斷。
3. 屁屁沾到便便不舒服啦!
想像一下屁股沾到便便的感覺是什麼?若您都覺得有些噁心難以想像了,寶寶肯定也會有相同的感受。因此別責怪寶寶需要被換尿布時,幹麻總是要發出較大的哭聲,如此的表達方式就是要告訴您:「快來幫我換尿布,我快受不了啦!」
4. 愛睏啦!快來哄我睡覺
疲倦的寶寶在進入睡眠前,很需要安靜且舒適的睡眠環境。因此他們會便會透過哭鬧,向爸媽表達想要睡覺的生理需求。此時的啼哭由於寶寶疲憊想睡的緣故,通常不會太大聲且音調較為低沉,但維持時間卻較久,甚至到寶寶順利被哄睡進入夢鄉後才會停止。

啼哭類型/聲音狀態&解決方式

哭聲音量

音調頻率

持續時間

停止哭泣這樣做

肚子餓的哭

讓寶寶進食即可。

身體不適的哭

確認寶寶的身體狀況後,若發現有任何疾病徵兆則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尿布濕的哭

儘速幫寶寶檢查/替換尿布。

想睡覺的哭

進行睡眠儀式哄睡寶寶即可停止哭鬧情緒。

3大常見心理類型的哭

1. 陌生環境我怕怕!
寶寶對於周遭環境的變化極為敏銳,因此只要外在環境出現些許不同(如:溫度忽然太高、光線太刺眼、不熟悉的氣味⋯⋯等),都會導致寶寶的心裡浮現出焦慮感,因而驚恐不安地嚎啕大哭。建議爸媽此刻可嘗試改變一下外在環境,甚至以較貼近寶寶的方式進行安撫(如:輕拍寶寶的身體並說話、嘗試抱起寶寶⋯⋯等方式),藉此讓他們接收到熟悉的氣味或聲音,穩定內心的不安及恐懼情緒。
2. 爸比媽咪快來抱抱我嘛~
您知道當寶寶想要撒嬌甚至是需要抱抱、安撫時,他們便會利用哭聲讓爸媽給予安撫。此時寶寶的哭聲並非是嚎啕大哭,音調上也不會太過高亢尖銳,但卻會在啼哭的過程中,一邊哭一邊觀察爸媽的反應。一旦發現爸媽靠近或將他們抱起時,寶寶便會以抽抽噎噎的方式慢慢停止哭泣。
3. 我也會有「起毛子」不好的時候啊⋯⋯
可別以為寶寶還小就不懂什麼叫情緒,他們的脾氣可是大得很呢!從爸媽照料的方式到對待的態度(如:奶水的溫度太高、口味不佳、衣服材質不舒服、懷抱寶寶的姿勢不舒服⋯⋯等),通通都是影響寶寶「起毛子」好壞的關鍵。由於寶寶心情不好時,便會以持續性的低鳴啼哭擾亂爸媽的思緒。在面對如此有個性的寶寶時,建議爸媽先排除生理因素後,再以敏銳的觀察力找出問題,此外平常對待寶寶時也請盡量保持一致的態度及方式。

啼哭類型/聲音狀態&解決方式

哭聲音量

音調頻率

持續時間

停止哭泣這樣做

不適應陌生環境的哭

先進行外在環境的改變,再由主要照顧者陪在身邊進行安撫。

討抱、撒嬌的哭

只要主要照顧者一靠近或抱起寶寶,便能夠停止哭鬧情緒。

表達情緒的哭

建議主要照顧者打開敏銳的觀察力,找出寶寶不開心的地方在哪裡。

2大常見互動行為類型的哭

1. 難道⋯⋯我被爸媽放生了嗎?
一時之間找不到爸媽,情急之下便立刻放聲大哭。如此嚎啕大哭的囧境,更讓只是稍微離開一下的爸媽,一時之間還以為發生什麼大事?實際上這樣的哭鬧行為,只是寶寶對於爸媽的一種依賴感。因此維持哭鬧的時間並不會太長,只要爸媽隨即出現在寶寶眼前,便可即時化解大哭的狀況。
2. 好無聊喔~快來跟我說話、陪我玩!
當寶寶想要讓爸媽的目光焦點,都能夠放在自己的身上時,他們便會透過生量較大的哭聲引起注意。此時更可以發現到寶寶的眼睛,正靈活地在觀察爸媽有無理會他/她,而這樣的舉動像不像有策略性地在告訴您:「嘿!別忘了你們的寶貝在這裡呀!」建議此時可以透過簡單的詢問,如:你想要爸比媽咪做什麼呢?引導他們透過點頭或肢體動作的方式進行表達,教導孩子以非哭鬧的方式學習溝通。

啼哭類型/聲音狀態&解決方式

哭聲音量

音調頻率

持續時間

停止哭泣這樣做

找不到爸媽的哭

只要主要照顧者出現,即可順利化解大哭的狀況。

想要與人進行互動的哭

透過簡單的引導方式,教導孩子以非哭鬧的方式學習表達。

3可能,不睡覺整夜“罵罵號”

羅士軒副院長依據多年來的經驗觀察,寶寶半夜哭鬧更是許多新手爸媽公認最為棘手的狀況。儘管爸媽的身心早已疲憊不堪,還得在大半夜裡使出十八般武藝進行安撫,從餵奶、檢查尿布甚至到搞笑哄騙⋯⋯等樣樣來,但寶寶的哭聲仍舊整晚不停歇,有些爸媽甚至在情急之下,只好無奈抱著寶寶前往急診室報到。究竟哪些原因會造成寶寶半夜哭鬧不成眠呢?以下整理出3種可能造成半夜哭鬧的原因,提供給爸媽應對寶寶半夜哭鬧超囧狀況!

新生兒腸絞痛

目前醫學對嬰幼兒發生腸絞痛的原因並不是非常明確,因此當爸媽發現寶寶哭鬧不止前,請先把其他可能造成嬰幼兒哭鬧的原因排除後(如:是否肚子餓、尿布濕、有無感冒發燒、腹脹⋯⋯等情況),才能進一步歸類到嬰幼兒腸絞痛的診斷。羅士軒副院長表示腸絞痛最常發生在出生約1~3個月間的新生兒,由於他們的腸胃道發展尚未健全,因此在蠕動時容易造成腸壁神經糾結,進而導致腸胃痙攣疼痛。由於腸絞痛會導致寶寶不適及疼痛,因此他們多數會採取高分貝的哭聲,及握拳踢腿的肢體動作表現。建議爸媽可先以按摩寶寶肚子進行舒緩,再尋求小兒科醫師進行診斷協助改善。此外更有研究指出給予寶寶益生菌,能夠幫助腸胃蠕動減少腸絞痛發生。
別驚慌!腸絞痛發作時間很固定
腸絞痛發生時間都很固定,通常會在傍晚及半夜時發生。每天約有1至2次,持續時間長達約2~3小時的哭鬧,但沒有哭鬧時一切看起來都很健康正常。若爸媽不太確定是否為腸絞痛,羅士軒副院長建議可先留意觀察,寶寶連續1~2天發生疼痛時,所持續的時間、疼痛程度、進食與排便⋯⋯等情況,是否都相似進行初步判斷。

小兒急症腸套

當您發現孩子在大半夜發出尖銳高頻的哭聲,甚至邊哭邊嘔吐、嚴重時排便更會呈現出草莓果醬狀⋯⋯等症狀時,此時有極大可能是小兒常見急症—腸套疊在作祟。所謂的腸套疊指得就是前端的腸子套入遠端的腸子裡,導致腸道發生阻塞而引起疼痛。建議一旦發生此種狀況時,請立即帶寶寶進行診斷及治療,切勿忽略或延誤就醫,導致腸道壞死或其併發症發生。此外羅士軒副院長更表示尤其對於1歲以下的寶寶而言,爸媽更應該謹慎應對腸套疊所造成的危急性。

寶寶長牙不舒服

「咦!寶寶怎麼一邊哭一邊把手塞入口中呢?」這樣的畫面相信許多爸媽並不陌生。羅士軒副院長表示進入長牙階段的寶寶(約6個月以上的寶寶),確實有極大的可能會在半夜時,因為牙齦脹痛而哭鬧甚至難以安靜入眠。建議爸媽此時可以局部的冰敷或給予冰涼的固齒器,舒緩寶寶暫時性的牙齦不適感。此外我們也無須太過擔憂,一般來說待孩子牙齒後一切狀況就會自然消除。

要寶寶不哭先從態度轉變開始!

除了學習讀懂寶寶的哭哭語找出哭鬧的真正原因外,新手爸媽在面對寶寶大哭時需要以如何的心態面對,才能夠解除自己內心的極大焦慮及壓力,甚至從容不迫地面對寶寶哭泣這件事呢?

別將寶寶在哭視為自己的極大罪過

多數新手爸媽由於是第一次照顧寶寶,因此只要孩子有任何情緒反應或表現時,都能夠輕易引起爸媽高度地緊張及重視,尤其以寶寶大哭最為明顯。羅士軒副院長建議,爸媽切勿以過度緊繃的心情面對育兒的一切,因為寶寶大哭真的沒那麼嚴重,我們應該將哭視為一種需求訊息看待,而非將哭視為育兒時的一種苛責或評分。一般來說只要從生理需求進行判斷(如:肚子餓、尿布濕⋯⋯等),大多數的哭聲都能夠在5~10分鐘內停止。因此當您發現安撫寶寶的時間變長,但他們仍然持續大哭時,此刻便可考慮帶孩子給小兒科醫師評估狀況,而這除了不會讓自己陷於無可奈何的狀態外,也可避免錯過或延誤寶寶突發性的危急狀況。
不抱不哄止哭SOP!
柯佩岑老師表示只要生理需求有顧及,我們便可採取漸進式的方式安撫寶寶。
1. 聽到哭聲請爸媽保持穩定且和緩的情緒,如此才能夠順利安撫寶寶的哭鬧。
2. 給予寶寶聲音回應/出現在寶寶看得見的視野裡為優先。
3. 先別急著哄抱寶寶,給予孩子一點時間小哭。
4. 同時觀察他們哭鬧時的狀態及反應,找出可能導致哭鬧的原因。
5. 若寶寶只是情緒上的哭鬧,建議可輕拍或發出聲音逗弄寶寶,轉移他們正在哭鬧的情緒。

自得其樂重新解讀哭泣這件事

常常聽到長輩囑咐新手爸媽:「孩子哭讓他們去哭,常常抱他們會養成不好習慣!」但看在柯佩岑老師眼中卻有著不同的想法,她認為「哭」是孩子的一種生理、心理需求。因此長時間放任孩子哭鬧不休,除了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外,有些孩子更會因為長時間哭泣都把聲音哭啞了。因此作為一個新世代父母,除了要懂得適度回應並滿足孩子的需要外,我們應該學會以自得其樂的心情看待哭泣這件事,如此一來您的心情也會變得較放鬆,而非不斷地陷入於為何孩子總是哭鬧不休的煩躁情緒中。此外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寶寶的哭泣,視其為一種溝通能力,甚至在育兒過程中建立及轉換與寶寶的溝通模式,如此才是爸媽在面對寶寶哭鬧時最重要的關鍵。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