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一峰 圖/幸福文化提供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品飲威士忌時,如何記憶風味?除了西洋的風味輪,從台灣人熟悉的味道來記憶,或許感受與印象更深!台灣的水果、海風、醬香,甚至廣受喜歡的麻辣鍋,也許都能成為你品飲威士忌時的有趣記憶點。
學習威士忌只能從西洋的風味輪來記憶風味嗎?其實在台灣人的味蕾記憶中,有不少關鍵字能與威士忌做連結,像是植物花果、辛香料,或從小吃到大的料理或醬味等,透過品飲,把這些關鍵字蒐集起來,時間久了,就能成為你個人專屬的風味資料庫。不論是獨酌細細玩味,或和朋友喝酒暢聊對於威士忌風味的心得都會更有樂趣。
風味關鍵字1:水果王國
味蕾記憶
小時候出生在彰化一座專門生產蜜餞的山旁,那座山種植滿滿的楊桃,當楊桃轉黃成熟時,空氣中飄散的楊桃味,每次走過都讓人垂涎。
後來隨著家人搬到台南,每到夏天,爬上路旁果樹摘芒果,那是兒時最美麗的回憶,無論是尚未成熟的芒果青,還是已經在叢紅的果實,都是物質匱乏時代的美味佳餚。
我的高中同學住關廟,他家裡有一畝鳳梨田,每到收成季節,一群同學坐著他家的三輪車上山,幫忙採鳳梨,所以我們年紀輕輕就學會了如同資深主婦的技巧,透過敲擊水果發出的聲音去辨識鳳梨的成熟度。
住在水果寶島上,從小到大練就了對於各式水果氣味的敏感度,在我開始品飲威士忌之後,才發現這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情,威士忌的尋味之旅竟能與自己過去生命中的美好記憶相連結,透過品酩,一再回味。
推薦酒款
1. 雅墨Aultmore 21年單一麥芽威士忌(#柳丁 #鳳梨)
雅墨21年這支酒好好喝,它一系列的威士忌從不以酒色深邃取勝,而是以美好的風味贏得人心。年輕的雅墨展現的是橡木桶的氣味,像是香草、太妃糖之類的香甜,21年則蘊含成熟的水果香,或說是水果糖,屬於在欉紅的成熟之美。
而且這家酒廠的辨識度極高,在一堆迎合大眾市場的雪莉桶威士忌中,它那淡雅的金黃色酒液所展現出來的風味一點都不媚俗,盈盈獨立。
2. 蘇格登Singleton 醇金13年單一麥芽威士忌(#香蕉 #百香果 #紅心芭樂)
法國葡萄酒中有一種我非常喜愛的酒品,而且酒窖裡也藏了不少,卻很少喝它,那就是貴腐葡萄酒。它多半產自蘇甸區,是充滿花香和果香的白葡萄酒,由於貴腐菌的介入,讓收成後的葡萄水分變少直到濃縮,釀成甜分極高、花香四溢的珍貴葡萄酒,正因它花香四溢,葡萄採收時,有蜜蜂與蝴蝶滿天飛舞的奇景。
這支蘇格登就用了貴腐甜白酒桶換桶熟成,它的花香與果香一部分來自原本的天生麗質,另一部分則是貴腐酒的加持。
風味關鍵字2:愛吃辣
味蕾記憶
你愛吃的麻辣鍋是偏麻?還是偏辣?吃辣這件事情不曉得在什麼時候,竟變成了全民運動,身邊認識的每一個人都愛吃辣,唯一的差別是小辣、大辣,還是超級辣。因此,當有朋友皺著眉頭跟我描述威士忌喝起來很辣時,一時之間,我似乎不能馬上理解,對於這塊全民吃辣的土地,竟然有人覺得威士忌會太辣?
威士忌中的酒精濃度賦予舌頭上味覺受器的刺激感,形成了辣味的感受,人們對於高酒精濃度的適應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然而,威士忌中其他豐富層次的辣感卻是美味的來源,就像麻辣鍋的椒麻香,是具有層次的美感。蟲桶冷凝造成的胡椒味、歐洲橡木桶造成的丁香味、肉桂味,這些微麻微辣的氣味,正是在威士忌的香甜口感中,畫龍點睛的美味呢。
推薦酒款
1. 泰斯卡Talisker Storm 單一麥芽威士忌(#胡椒味 #豆蔻)
若有人說想體驗威士忌中的胡椒味,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泰斯卡威士忌。早年泰斯卡在市場上只有10年裝瓶的時期,泰斯卡10年似乎是贏得最多大獎的蘇格蘭威士忌,它那獨特卻不過度的泥煤炭味,因為U型林恩臂迴流造成的細緻酒體,還有蟲桶冷凝造成的胡椒味,都讓這家酒廠的威士忌如此不同凡響。
風暴Storm這支威士忌一上市,顯然加大了它個性的力度,以麻辣鍋來比喻的話,傳統泰斯卡10年是平衡度極好的小辣,而風暴算是加強版的中辣,不拿它來搭辣味,豈不可惜?
2. 百樂門Benromach 12年Cask Strength(#黑胡椒 #肉桂味)
百樂門的產量小,一直以來都是一家被低估的酒廠,但它有著帶著美麗辛香料風味的雪莉桶,極其淡雅的高地泥煤煙燻味,酒體厚實,我懷疑它之所以沒被大眾高調地認識,有一部分原因肯定是那些老饕的私心。
這支12年的原桶強度小批次生產,擁有高濃度的酒精感,若你的麻辣鍋不夠辣,這支酒先幫你辣一波。當然,這麼說是講給那些只喝過40度威士忌的初學者聽的,對於老饕來說,原桶強度的酒精濃度不僅不辣,還是濃得化不開的小甜心呢!
風味關鍵字3:醬香味
味蕾記憶
我常在威士忌中嚐出梅干扣肉的味道,甚至偶而會飄出芝麻燒餅夾五香醬牛肉的味道,往往就會忍不住再多喝一口。醬味和威士忌的製程有一部分的相似,威士忌在發酵過程製造出所有味道,而蒸餾的製程,是萃取出製酒者想要的味道,醬味就是發酵的味道之一。
先前拜訪屏東豆油伯醬油工廠,品嚐了它們使用不同的大豆原料,實驗了不同的發酵手段,造就那細微的醬油風格差異,雖然製程的改變只有一點點,對我們味蕾所能感知到的氣味卻有清楚的差別。
那次拜訪醬油工廠老闆娘時,我帶了幾種不同風味的雪莉桶陳年威士忌,那是我過去經驗中能與醬味比肩的威士忌風味,等品嚐完老闆娘給我嘗試的各式醬油後,我才發現自己小看了醬油的風味譜,美好的醬味不是只能PK雪莉桶風味而已。
推薦酒款
1. 格蘭哥尼18年單一麥芽威士忌(#薄鹽醬油)
上次拜訪格蘭哥尼酒廠時,在遊客中心的調配室中,意外發現人們以為格蘭哥尼的雪莉桶很好喝,沒想到,它們的波本桶更好喝!格蘭哥尼的雪莉桶帶著淡淡的醬味、鹹味,所以每次品飲時,腦海中會偶爾浮出「薄鹽醬油」的畫面。Covid-19疫情期間,讓我在家精進了自己的廚藝,滷腱子心是我的拿手菜,沾醬用剁碎的蒜末加上薄鹽醬油製作,這道菜不只下飯,也是搭威士忌的良伴。
2. 噶瑪蘭KAVALAN層豐雪莉三桶單一麥芽威士忌(#花雕味)
或許是因為台灣這塊土地能使威士忌快速熟成的關係,我會將噶瑪蘭威士忌歸類為濃醇香的重口味路線。用了3種雪莉桶Oloroso、Pedro Ximénez、Moscatel 來熟成,使得這支酒多了一股花雕味,花雕是紹興酒的一種,它的味道彷彿與雪莉酒有那麼一點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你走進超商或超市,到泡麵區找找台酒公司出的「花雕雞麵」,打開包裝,它會附上一小包液體,那就是拿來料理的花雕酒了。嘗試一邊吃泡麵,一邊喝著噶瑪蘭,試看看和花雕味合不合吧。(相關閱讀:林一峰專欄|威士忌配台灣小吃很讚!吃鹽酥雞、黑白切、滷味,8支酒款怎麼搭?)
風味關鍵字4:海風
味蕾記憶
還在台南讀高中時,我迷上了釣魚,當時會特別去找靠近海邊淡鹹水的溪流交會口,從那裡釣上來的台灣鯛不會有魚塭裡的土味。週末釣了一整天的魚,回到家,身上總是有種說不出來的海味,如果舔一下皮膚,甚至可以嚐到淡淡的鹹味。
同樣是海島的蘇格蘭,許多的威士忌酒廠座落在海邊或是海港,建造在海邊儲放威士忌的酒窖,橡木桶日復一日呼吸著海風,可以感同身受,那些威士忌也有著跟我身上一樣淡淡的鹹味。科學家信誓旦旦地說,在橡木桶熟成的過程中,鹽分不會跑進橡木桶裡,然而,我們卻能清楚地感受那海風的氣味,只能說威士忌的美,只有一半是理性的科學,另一半是無以名狀的魔法。(相關閱讀:老了也要照常喝酒、吃美食,穿得很有型!型男大叔林一峰:人就是要美美地活、美美地死)
推薦酒款
1. 富特尼Old Pulteney 12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焦糖海鹽)
這支酒在酒標上寫著「The Maritime Malt」,擺明就告訴你,我是支有海味的威士忌。拜訪過這家酒廠才知道,它座落在海港旁,一個名叫Wick的小鎮,曾經是全球捕撈鯡魚的重鎮,在它的酒窖中似乎還能聞到淡淡的鹹味,它也是蘇格蘭高地極北的酒廠。
嘿,我記得第一次愛上這支酒,不是因為海味,而是它迷人的甜味,有種小時候吃西瓜的記憶,母親會在西瓜抹上淡淡的鹽花,據說這樣西瓜吃起來比較甜,或許正是如此,富特尼的焦糖海鹽深得我心。
2. 雅柏Ardbeg10年單一麥芽威士忌(#海水碘味)
談到海味,沒有一家酒廠比雅柏更適合當代言人了,它位於威士忌迷的朝聖之島─艾雷島,更是艾雷島上最重度的煙燻泥煤味,那沾染過海水味的泥煤炭,把麥芽燻出無可取代的氣味。
我有3次的艾雷島旅行,卻沒有進入這家酒廠,只是在海上遠眺著它,看到那新蓋好的蒸餾室落地窗往外推開,讓海風吹進室內,而裡頭的工人正忙碌著。威士忌的美味有那麼多複雜的因素,誰知道那扇敞開的窗,給了我多少海洋氣息的想像。
(本文摘自林一峰著,《威士忌旅程再啟:因威士忌而美好的探索之旅》,幸福文化出版)
*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