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歐洲的引擎熄火?德國總理蕭茲信任投票敗北,三黨聯合政府正式瓦解

DQ 地球圖輯隊
更新於 12月17日18:20 • 發布於 12月17日18:13 • 陳愷昀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美聯社 / 達志影像

2024年12月17日德國總理奧拉夫.蕭茲(Olaf Scholz)在國會的信任投票(confidence vote)中以壓倒性的394票反對、207票支持、116票棄權落敗。此結果不啻宣告了自2021年執政至今的三黨聯合政府正式瓦解,這個結果不僅預示著德國戰後政治穩定傳統可能的終結,也加深了歐洲的領導危機,對經濟與安全局勢產生重大影響。

德國也將提前於2025年2月23日舉行聯邦大選,這場選舉不僅決定德國未來走向,也牽動整個歐洲局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蕭茲政府為何垮台?政治危機的深層根源

2021年聯邦大選中,蕭茲所屬的中間偏左社會民主黨(SPD)雖獲得最多席次,但未達到絕對多數。因此,蕭茲選擇與綠黨(The Greens)以及親商的自由民主黨(FDP)組成三黨聯合政府,這是德國數十年來首次三黨執政。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然而,三黨之間的理念差異,就像一場政治婚姻中的磨合難題,矛盾重重,尤其是自由民主黨在經濟政策上的保守立場,時常與其他兩黨產生衝突。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德國憲法法院去年裁定,政府不得將原本為疫情所設的600億歐元資金轉作其他用途,這一裁決讓聯盟的政策更加捉襟見肘。財政政策成為最終的斷裂點,財政部長、自由民主黨領袖克里斯蒂安.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堅持緊縮財政,而蕭茲和綠黨則主張通過公共投資刺激經濟,如此的分歧終於在去年11月觸發了引爆點:蕭茲解雇了克里斯蒂.林德納,使聯盟徹底決裂。

與自由民主黨分裂後,蕭茲失去了國會多數支持,加上政治壓力日益增加若拖延更久,社會民主黨在選舉中的表現恐怕更慘。別無其他選擇的情況下,蕭茲只能背水一戰,主動發起信任案的投票。

這很罕見嗎?接下來會如何發展?

德國素以穩定且基於共識的聯合政府聞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德國憲法設下高門檻以避免政府輕易解散,這也是二戰前魏瑪共和時期政治混亂的教訓。然而,蕭茲政府的垮台將是東西德統一以來第二次舉行「提前選舉」。

信任投票落敗後,蕭茲已請求德國總統法蘭克-華特·史坦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正式解散國會。根據程序,施坦邁爾有21天時間進行形式上的各黨磋商,隨後便會宣布提前選舉的日期。蕭茲政府將作為「看守政府」(acaretaker government),不得進行任何重大政策決策。

2025年2月即將舉行的大選,將不僅是一次尋常的選舉,更是德國戰後政治模式的重大轉型。新的執政團隊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修補社會裂痕、應對經濟衰退、遏制極右翼勢力、重新定位歐洲戰略。

移民與社會分歧 分裂的德國政治版圖

經濟復甦、移民政策和國防安全成為這次大選的關鍵議題。不同政黨在這些領域展現出截然不同的立場:蕭茲主張擴大基礎設施投資,保守派領袖梅爾茲強調減稅和財政緊縮,綠黨則更加關注能源轉型和氣候投資。

移民問題更是一個高度敏感且具有爆發性的議題。「德國另類選擇黨」(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 AfD)領袖艾麗絲.魏德爾(Alice Weidel)意圖推動更極端的政策,呼籲將所有敘利亞難民遣返回國,並強調國家安全與移民控制的重要性。AfD的強硬立場,與主流政黨試圖尋求的平衡路線形成鮮明對比。在俄烏戰爭持續、國際局勢動盪的背景下,國防政策和歐洲安全戰略也成為各黨角力的焦點。

最令人擔憂的是德國政治生態的根本性轉變,儘管許多主流政黨公開表示拒絕與AfD合作,但傳統政黨的支持率正以令人震驚的速度下滑,而極右翼政黨AfD的聲勢卻節節攀升。該黨在國會席次的崛起勢必影響聯合政府的組成,未來可能出現更不穩定的執政聯盟。依據《路透社》報導,德國目前的民調顯示:基督教民主聯盟(CDU)領先,AfD緊隨其後,社會民主黨和綠黨則跌至第三、第四位。

AfD的崛起不僅是一個選舉現象,更反映了德國社會日益加深的分裂。該黨激進的反移民、民族主義立場,正在侵蝕著戰後德國建立的開放、包容政治共識。這種政治極化趨勢,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左右政治光譜的範疇。

推動歐洲的引擎熄火?

此次政治危機並非獨立事件,而是鑲嵌在更為複雜的國際政治格局中。德國與法國作為歐盟最具影響力的兩個國家,其政府接連垮台,使歐洲在經濟與安全挑戰下面臨領導真空的危機:俄烏戰爭持續升級,核武威脅陰霾不散,而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對北約(NATO)的批評態度,進一步加深歐洲的不確定性。

  • 【延伸閱讀】法國國會通過不信任案 上任3個月後下台,巴尼耶成為法國最短命總理

而身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陷入政治僵局,無法制定關鍵政策,勢必對區域穩定產生重大影響。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歐盟的決策能力將受到嚴重削弱,面對俄羅斯的持續威脅,歐洲可能難以保持團結一致。經濟政策的協調也將變得更加困難,這無疑會進一步削弱歐洲在全球舞台上的競爭力。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CFR)的專家珍娜.普格里林(Jana Puglierin)直言:「對歐盟來說,這是最糟糕的情況,因為傳統上推動歐洲的引擎——德國與法國——都陷入了內部危機。」

加入 DQ地球圖輯隊 LINE Notify ,一起看透全世界

延伸閱讀:
法國國會通過不信任案 上任3個月後下台,巴尼耶成為法國最短命總理通膨發威,領袖大風吹 調查:全球七成總統換人做

參考資料:
How to Understand the Collapse of Germany’s Government, and What’s NextGerman Government Collapses at a Perilous Time for EuropeGerman Chancellor Scholz loses no-confidence vote, paving way for electionGerman chancellor Olaf Scholz loses confidence vote, triggering early electionsGerman Chancellor Olaf Scholz loses confidence vote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洪振益
    早就變成歐洲經濟病夫了,經濟成長率已連續兩年為「負數」,預估明年還是負的,以後也是了,正式步上小日本的不歸路!
    12月18日03:4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