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管會去年發布的「加密監管指導原則」,到今年上路的《洗錢防制法》第 6 條修正條文,以及甫於 11 月底全面實施的VASP 登記辦法,台灣正式迎來虛擬資產合規元年。然而,新規範的推行對於國內外業者均影響深遠。境外交易所面臨是否落地台灣或調整營運策略的選擇,而本土的中小型 VASP 平台及個人幣商,即便處在已完成洗錢防制法遵聲明的 26 家 VASP 平台業者之列,仍需應對高昂的合規成本與更嚴格的監管要求。金管會近期的金檢動作以及對違法行為的裁罰,更顯示出台灣監管的力度正持續加強。在這個轉折點,加密貨幣從業者們如何因應新規範?未來市場格局將如何演變?
「合規是一把雙刃劍,短期內會帶來成本壓力,但長期來看,這是提高市場透明度、建立用戶信任的重要基石。」去中心化社交錢包 BuzzUp 執行長 Alan Leung,於台北區塊鏈週接受《幣特財經》採訪時表示。
從香港持牌交易所到台灣加密市場的觀察
身為虛擬資產領域的資深從業者,Alan Leung 曾任職於香港第一家持牌交易所,深度參與了香港虛擬資產的推進工作。他認為,香港的監管模式雖然完善,但對市場的活力產生了一定影響。
「香港的法規對虛擬資產交易所的要求非常高,例如必須持有 1 號、4 號、7號、9 號牌照,並遵守 AML 和 KYC 的嚴格標準。然而,這也限制了中小型業者以及零售市場的發展空間。」Alan 指出。
相較之下,台灣的法規尚處於初期階段,登記制著重於反洗錢和資金透明度管理,對去中心化產品則保留了更多的探索空間。他認為,這是台灣市場的潛在優勢,也為 BuzzUp 這類去中心化產品提供了廣闊的發展機遇。
明年將於台灣設立分公司!談 BuzzUp 的台灣布局與產品定位
作為一款去中心化社交錢包,BuzzUp 專注於用戶資產與隱私的自主掌控,其具備的優勢包括:
- 去中心化社交:用戶間的溝通基於點對點加密技術(P2P communication),數據不經伺服器,可有效保障用戶的隱私安全。
- 自主資產管理:用戶透過錢包地址即可註冊,無需提供電話號碼或進行 KYC 認證,所有資產由用戶私鑰完全掌控。
- 與項目對接:透過引入與以太坊相容的錢包,及在未來支援更多的區塊鏈和第二層解決方案,BuzzUp 為項目方與用戶搭建起橋樑,提供資源整合與推廣功能。
目前,總部位於新加坡的 BuzzUp 已經在台灣設立推廣團隊,透過媒體合作、KOL 行銷及線下活動等方式進行市場開拓。Alan 表示,公司已經在推進於台灣成立分公司的相關工作,以進一步推進本地化業務和合規發展。
「我們希望能夠在台灣這個在亞洲成長快速的新市場,在符合當地法規的前提下,結合去中心化技術,為用戶提供創新與合規兼顧的產品。」Alan 表示,即便目前台灣對於錢包的監管規範仍未明朗,未來仍會配合監管單位需求逐步符合相關規範。
台灣可以借鏡香港發牌經驗嗎?
作為曾經參與香港虛擬貨幣市場落地的參與者,Alan 認為台灣可以參考香港的經驗,但也應根據自身市場結構進行調整。
「香港的法規提升了市場透明度,但其高度集中化的框架對創新型產品並不友好,例如僅允許專業投資者參與特定交易所業務。而台灣中小型業者比例較高,用戶對去中心化技術接受度也更高,期盼主管機關在監管時將這些特性納入考量。」Alan 同時補充,若未來台灣的監管若能保持靈活性,支持去中心化技術與傳統金融框架的結合,將有助於促進市場活力和競爭。
合規的利弊:挑戰與機遇並存
對於台灣近期的監管進展,Alan 表示,合規對於市場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方面,登記制的實施將推高業者的經營成本,尤其是對中小型 VASP 平台和個人幣商而言,合規成本可能成為沉重負擔;另一方面,法規的完善有助於提升市場透明度和用戶信任,為未來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Alan 也針對在台灣市場乃至於全球市場都相當活躍的個人幣商表達了他的觀點。他指出,監管的強化可能促使部分個人幣商轉入地下化,例如透過不透明的 OTC(場外交易)方式繼續經營。這不僅會造成稅收流失,也可能成為洗錢或非法資金流動的溫床。
「個人幣商地下化是全球市場中都存在的挑戰。關鍵在於監管的執行是否能提供一個合法且高效的替代路徑,讓這些業者有動機轉入合規的框架中。」Alan 補充,他認為對個人幣商的引導應注重降低合規門檻,例如提供簡化的登記流程或技術支持,這或許是讓業者更能被逐步納入正規市場的有效方式之一。
找到監管與創新的新平衡點!
隨著台灣虛擬資產專法的逐步落地,市場的競爭態勢勢必進一步升級。Alan 認為,如何在監管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將是台灣加密市場成功與否的關鍵。
「我們期盼看到一個既能促進創新,又能保障市場透明度的監管環境。對於像 BuzzUp 這樣的去中心化產品,我們將致力於在法規框架下探索技術的更多可能性,為市場注入新活力。」Alan 強調。
【本文作者張詠晴/幣特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