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美懿
圖片 : 楊倩琳提供
「我一直覺得旅行是我生存最大的動力,如果沒有旅行,真不知道認真賺錢要幹嘛?」從赤貧小資女到財富自由,理財專家楊倩琳靠著專業與投資翻轉人生,迄今造訪逾60個國家。旅行是她的夢想,也是動力,她說:「旅行給我最大的體認,是當你看得越多,求得越少,也只有勇敢轉身,才有機會遇見更好的人生。」
和易飛網(ezfly)策略長楊倩琳約在辦公室,雖然她已轉為顧問職,但還是有開不完的會、做不完的事,加上教職與撰寫多本投資理財書,行程依舊滿檔,難有一刻空閒。
但2020年對楊倩琳來說,卻是靜緩的一年。過去早出晚歸忙加班的她,開始在社區健身房做瑜珈、水療,享受夏季的繁花、冬日的落葉,「我在那裡住了10年,從來沒有用過這些設施,直到去年才有時間感受周遭的變化,慢慢過自己的人生。」她自嘲。
90天訪15國後,開始學會放鬆
世界變慢,並非只因疫情衝擊,更大體悟是來自楊倩琳2018年的長假,她花了90天走訪15個國家,在旅行中學會放鬆,也找到生命的意義。
「以前我是一個很緊的人,什麼事情沒做好,就會逼自己,過得很緊繃。」她出身貧困單親家庭,13歲開始打工,一路供自己讀書、赴英留學;更從一個高職畢業生,拼到成為財經博士。
日子上緊發條,靠著存股陸續完成買房、出書、財富自由的夢想,卻沒想到4年前生命遭遇突如其來的震撼彈——撫養她長大的外婆過世,那一年她也因長期工作高壓,身心俱疲。
外婆過世,才知自己該做甚麼
「我和阿嬤的關係比跟媽媽還親,從小只要一跌倒就吵著吃乖乖,阿嬤總是說我『安弟愛哭又愛呷餅』。」楊倩琳的父親在她小時候拋家棄子,媽媽為生計出外工作,她1歲起便由外婆帶大。儘管老人家晚年失智,但只要看到楊倩琳就會喊出小名,「阿嬤誰都不記得,只記得我。」她淚道。
然而見到外婆的最後一面,已是靈柩裡小小的身軀,她心中滿滿愧疚:為什麼沒帶外婆去旅行?買她喜歡吃的東西?對她好一點?「你有很多的悔恨,但是已經來不及。」
因此當她在醫院等候檢查報告時,腦中跑馬燈又出現外婆身影,當下問自己:「人生沒做什麼會後悔?」答案了然於心:「這世界這麼大,我還沒去夠,我決定去環遊世界!」
「人終將一死,人生是一段旅程,在有限的旅程中看到的風景越多,或許這輩子就過得越值得。」世界盃足球賽法國對戰克羅埃西亞時,她人正在克羅埃西亞,置身舉國歡騰的狂夏;在冰島幸遇極光大爆發,「看到極光沒什麼,我還跟極光合照!」
▲在旅行中錯過、偶遇,漫無目的卻又柳暗花明,曾執著追求完美的她,終於學會了「放過自己」。
▲楊倩琳說,人生是一段旅程,在有限的旅程中看到的風景越多,或許這輩子就過得越值得。
人生錯過的,都是最好的安排
而在荷蘭的最後一天,她原想參觀知名的梵谷美術館,卻因線上預約額滿而緣慳一面。「我責備自己沒做好功課,後來查到荷蘭國家博物館也有梵谷作品,那就改去這個好了。」
沒想到國家博物館規模更勝梵谷館,還看到了林布蘭的《夜巡》、維梅爾《倒牛奶的女僕》等國寶畫作。當她在天光灑落的博物館咖啡廳用餐時,一位酷似布萊德彼特的帥哥服務生親切招呼,她幽默笑說:「人生錯過的,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旅行中錯過、偶遇,漫無目的卻又柳暗花明,曾執著追求完美的她,終於學會了「放過自己」。
放掉追求完美的自己,才是完美
她醒悟:「以前會覺得,假如我某一點更好就好了,現在才知道沒有樣樣好的人生,凡事不會盡如人意,但只要大部分盡如己意,就已足夠完美。」
不再追求職場頭銜與高薪,她在旅行結束後決定未來只做兩件事:「一個是我喜歡做的事,一個是可以幫助別人的事情。」去年轉為顧問職,在貧困中逆轉人生的她,將多數心力放在推廣小資理財教育,以及扶助偏鄉的小朋友。
▲她在旅行結束後決定未來只做兩件事:「一個是我喜歡做的事,一個是可以幫助別人的事情。」
▲楊倩琳說,現在是她人生最好的時刻,因為不管是心靈、財富、人生閱歷都成熟穩定了。
她笑說,50歲後的人生,應該去尋找心中的那座山,追求自己想要過的生活。「以前很多責任可能是為了父母、孩子,為了同事的期待、長官的期許,但餘生應該是為了你想要陪伴,可以努力的生存價值與意義而活。」
回首曾為愛情所苦的青春,為證明而拼到身心俱疲的日子,此刻的她掙脫了那些框架,打從心底肯定自己。楊倩琳說:「我一直覺得,現在是我人生最好的時刻,因為不管是心靈、財富、人生閱歷都成熟穩定了,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要什麼。」珍惜每一天都擁有選擇的幸福,這是旅行教會她的事。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孩子不是壞, 只是思想還不夠成熟!6種表現,是他們必然的規律,父母可以安心一些
風之痕 人生 只有這輩子, 認真工作 活在當下
2024年11月09日17:0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