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電動車需求持續增長,電池市場的競爭也隨之升級。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最新研究報告,2024 年上半年,中國電池供應商在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中保持約三分之二的市占率,展現出強勢的市場主導地位。
中國電池廠商優勢明顯,但各國積極布局反擊
中國電池廠商的市場優勢主要來自於低生產成本、強大的供應鏈掌控以及政府的積極支持。以寧德時代(CATL)為例,2024 年上半年獲得的政府補貼增長至 5.47億美元(約新台幣 177.5 億元),使其在成本和規模上更具競爭力。
然而,歐洲與美國並未坐以待斃,正積極投資本土電池供應鏈,並提高對中國汽車及零組件的關稅,以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歐洲國家如德國、西班牙和法國正加速推動大型電池廠建設。此外,歐盟的綠色補助政策和電動車補貼進一步推動了歐洲廠商在電池生產上的投資,但由於生產成本較高,在價格競爭上仍面臨挑戰。
美國則透過補貼和減稅政策,鼓勵本土電池製造商快速成長。此外,美國積極推動與加拿大、墨西哥的跨境供應鏈合作,確保核心原材料的穩定供應。
韓國電池廠商如 LG 能源解決方案和 SK 創新也面臨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儘管韓國企業在技術上仍有領先優勢,但市占率有所下滑。為應對這一局面,韓國企業正逐漸加強在北美市場的布局,並與特斯拉、福特等品牌合作,以增強市場競爭力。
2025 年需求破 1.1 GWh!分析師:逐步減少單一市場依賴
Counterpoint 預計至 2025 年,全球電動車電池需求將超過 1.1 GWh,顯示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
在全球電池市場中,技術創新是重要的推動力。中國廠商持續推動磷酸鐵鋰電池(LFP)及 CTC(Cell-to-Chassis)技術的普及,而韓國和美國廠商則致力於開發更高密度、更安全的鎳鈷錳(NCM)和固態電池技術。隨著車輛需求多樣化,電池技術選擇也更加豐富,進一步推動市場成長。
中國也正積極拓展拉丁美洲、東南亞及中東非洲市場,以擴大國際布局,減輕來自歐美的貿易政策壓力。
Counterpoint Research 分析師 Abhik Mukherjee 指出,全球電池市場正朝向多元競爭格局發展。雖然中國廠商短期內仍將保持領先優勢,但隨著美國、歐洲和韓國加強本土生產,全球市場格局將逐漸趨於平衡。長期來看,各地區積極增加本土生產將提高全球供應鏈的彈性,逐步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本文由 Counterpoint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與 AI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pr@fusionmedium.com,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圖片來源:Unsplash。
(責任編輯:廖紹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