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三分鐘認識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與神聖羅馬帝國 | 旅歐必備知識

致旅程
發布於 2024年11月13日12:43 • Cameron Wang

許多歐洲國家至今保存著羅馬帝國的遺跡,若能認識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與關聯,旅人將可從歐洲之旅中獲得更深的文化體驗…

羅馬帝國

西元前27年,凱撒大帝的養子「屋大維Octavian」接受了「奧古斯都Augustus」的稱號,成為皇帝,這一轉變使得羅馬由共和國轉變為帝國,皇帝軍權在握,有助帝國的擴張與穩定。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那時的帝國已統治了從英倫海峽到埃及這片遼闊疆域,然而,強盛的軍力並沒有反映在首都的市容上,遠不及希臘雅典的雄偉堂皇,城內高密度人口也只能擠在骯髒、容易塌陷失火的小屋中,農業生產力匱乏,逼使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而各種緣由的暴力鬥毆更是街頭日常,簡單說,失序混亂便是帝國首都的寫照。

奧古斯都掌權之後,一步步將羅馬發展為具有世界帝國風範的大都會。他大手筆進口新建材,蓋了數座新穎張揚的神廟、修茸舊廟、興建劇院、廣場、競技場,並舉辦各式戲劇演出、角鬥士比武(電影神鬼戰士的活人肉搏)、體育競技,以滿足人民的娛樂需求。他同時也改善了羅馬的公共行政制度、糧食供應、整治道路與排水系統、改善人民的住居環境。

歡迎瀏覽《致旅程》官方網站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羅馬鬥獸場 圖 / pngtree

「皇帝必須對羅馬城與市民負責」是奧古斯都樹立的典範,許多後繼者也奉為圭臬,於是羅馬先是成為一座基督教信仰的首都,又成為統一義大利的新首都,奧古斯都留下的遺產至今仍歷歷可見。

羅馬帝國的疆域:

*存續時間:BC27~AC476*

*西歐: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瑞士、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和部分德國。*

*英國群島:英格蘭和威爾士。*

*東歐:部分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

*東南歐:希臘、阿爾巴尼亞、科索沃、黑山、北馬其頓、塞爾維亞、波黑、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

*北非:埃及、利比亞、突尼希亞、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

*中東: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和土耳其西部地區。*

帝國分裂

羅馬帝國在1、2世紀時攻上巔峰,但隨國土面積擴大,政令佈達曠日廢時,管理帝國缺乏效率,西元285年,「戴克里先Diocletian」皇帝為應對龐大的行政作業和抵禦外敵來犯,將帝國一分為二,兩邊各設一位「奧古斯都」管理半個帝國,再各指派一位副帝「凱撒Caesar」協助治理。

然而在戴克里先皇帝退位後,「四帝共治」非但沒能實現長期穩定,反而激化內部展開皇位爭奪戰。這場內亂最終由「君士坦丁Constantine」擺平,他在西元324年統一了整個帝國,並於西元330年將帝國首都從羅馬遷至「拜占庭」,為東羅馬帝國奠定了基礎,對於後來的歐洲和中東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

至於舊都城羅馬,由於經濟、軍事力量不足,先後被日耳曼部族及匈奴等不同蠻族入侵蹂躪,國力日衰,西元476年,日耳曼領袖「奧多亞塞Odoacer」廢黜了最後一任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Romulus Augustulus」,讓這個存續五百零三年(西元前27年~西元476年)的羅馬帝國正式畫上句點,昔日的地中海霸主就此失去半壁江山。

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Byzantium」在羅馬帝國東部,原是一座建於西元前7世紀的古希臘殖民地,西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以此地作為羅馬帝國的新都,並更名為君士坦丁堡,意為君士坦丁之城,此一舉措將羅馬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重心轉移至東部,使東部開始蓬勃發展。

隨著時間推移,東羅馬帝國逐漸在身分認同、文化信仰和政治上與西羅馬帝國漸行漸遠。譬如東羅馬人講希臘語,西羅馬人講拉丁語;東羅馬信奉東正教基督教,東正教會深深融入東羅馬社會和政治中,它與西方基督教有不同的傳統、禮拜儀式、神學解釋和教會治理模式。神學和政治上的分歧使東西方基督教走向不同的道路,西元1054年的大分裂,正式將東正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分開。

聖索菲亞大教堂 圖/Shutterstock

「拜占庭帝國」這一名稱是在東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才逐漸被歷史學家普及使用,「拜占庭」利於突顯東羅馬帝國與羅馬帝國的文化和政治差異;另一說法則是當時的西歐世界認為東羅馬帝國有別於古羅馬的政權,故其滅亡後學界普遍稱之為拜占庭帝國。不過,對當時的人而言,東羅馬帝國在行政系統、法律框架和文化遺產都直接延續自原始羅馬帝國,統治者身上亦流淌正宗羅馬皇家血統,是唯一合法的繼承者。尤其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國祚持續千年,正因為這種延續性,人民依舊認為自己是羅馬人,稱家園為羅馬帝國,而不是拜占庭人。

拜占庭帝國在西羅馬滅亡後,仍存續了977年之久(西元395~1453),在六世紀中的「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期間國力鼎盛,收復了許多失土、重建聖索菲亞大教堂並編纂《查士丁尼法典》,因此也被稱為查士丁尼大帝。

然而1204年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劫掠後,國力和版圖再也不曾恢復,最終於1453年5月29日,被鄂圖曼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變成鄂圖曼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堡」。東羅馬帝國的覆滅也被視作中世紀的結束和近代早期的開端。

拜占庭帝國的疆域:

*存續時間:AC330~1453*

*東南歐:希臘、土耳其(伊斯坦堡和西部地區)、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科索沃、黑山、北馬其頓,以及部分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和波黑。*

*東歐:烏克蘭的部分地區。*

*中東:土耳其、塞浦路斯、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和部分約旦。*

*北非:利比亞北部和埃及。*

神聖羅馬帝國

在西元476年滅亡羅馬之後,日耳曼蠻族初登文明殿堂,原想火力全開「去羅馬化」,但他們很快發現被征服者的文化竟是自己穩定政治、擴張勢力的珍寶,因為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心中,羅馬的高度文明、法律和帝國勢力令人敬仰,因此日耳曼人最後選擇以羅馬帝國皇帝代理人的名義執政,藉此與羅馬帝國的歷史權威與文化遺產生連結。日耳曼大小王國也前仆後繼踏上「羅馬化」的道路,不少國王甚至向遠在拜占庭的東羅馬帝國表露衷心,諂媚的稱自己為東羅馬皇帝在西歐的代表。

最有趣的傳說是,這些蠻族統治者深信唯有凱撒的子孫才有神力登上皇帝寶座,因此在近五百年的時間裡,沒有一個人敢問鼎稱帝。直到九世紀,來自日耳曼法蘭克王國的「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打破了這項傳統,他在位法蘭克國王期間,打了53場仗,騎馬行軍近九萬公里,將法蘭克王國的統治區域擴大超過一倍,幾乎涵蓋大部分歐洲,成為西方最強大的國王,因此後人稱他為「歐洲之父」。

查理曼大帝黃金雕像 圖 Moskwa/Shutterstock

西元800年的聖誕節,羅馬教皇「利奧三世」加冕查里曼為「羅馬人的皇帝」,這標誌著神聖羅馬帝國的雛形。西元962年,神聖羅馬帝國正式成立,當時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Otto I」被教皇加冕為皇帝。與原來的羅馬帝國不同,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位於中歐的聯邦,包括現代的德國、奧地利、瑞士和義大利部分地區。神聖羅馬帝國不像羅馬帝國那樣中央集權,而是由各地區和統治者組成,並宣誓效忠於皇帝。

神聖羅馬帝國的目標是仿效羅馬帝國,為歐洲帶來穩定和統一,儘管它並不直接繼承自羅馬帝國,但這個名稱強調了與基督教權威的關係,皇帝由羅馬教皇加冕,帝國被視為基督教的保護者,並以此作為繼承羅馬帝國的正當性。

由於羅馬帝國被視為古代的最高權威,因此保留羅馬這個名稱可為新帝國在歐洲其他王國中樹立威信。此外,帝國內部包含了不同的民族、語言和傳統。羅馬亦讓帝國超越單一民族、語言或地域的更高層次的統一身份,因此重新創立國名顯得不切實際,這也使得伏爾泰曾戲謔的形容它:「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由於內部衝突、與歐洲其他強權的戰爭以及宗教改革削弱了國力,結構逐漸分裂,最後一位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於1806年8月6日被「拿破崙」擊敗,國祚844年的帝國正式解散,改由萊茵聯邦取代。

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域:

*存續時間:AC962~1806*

*德國: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地區,擁有眾多諸侯國。*

*奧地利:帝國的另一主要地區,尤其在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

*中東:土耳其、塞浦路斯、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和部分約旦。*

*北非:利比亞北部和埃及。*

*瑞士:直到1648年獲得獨立前屬於帝國。*

*荷蘭:北部地區曾屬帝國,直到16世紀獲得獨立。*

*比利時和盧森堡:屬於帝國範圍內。*

*法國:東部地區,尤其是阿爾薩斯和洛林。*

*捷克共和國:以波希米亞王國的身份加入帝國。*

*義大利:北部地區,包括倫巴底和部分托斯卡納和威尼托地區。*

*波蘭:部分西部地區在不同时期屬於帝國。*

*斯洛維尼亞:屬於帝國內的哈布斯堡領土。*

帝國的影響延續至今,成為歐洲文化的共同遺產,羅馬帝國的歷史和影響深入滲透於現代歐洲,無論是法律、語言、建築,藝術還是宗教儀式,皆可見到它的痕跡,讓旅行者不論在哪個角落,都能感受到羅馬的遺產。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Alex
    謝謝分享,文章架構清楚,易讀易懂,唯所提的基督教應更正爲天主教
    2024年11月15日02:5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