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後,偶爾會收到一些講座邀請,若邀請人是長輩,很常會在講座結束後問我一個問題:「你是讀什麼科系畢業的呀?」
每當我說完自己的科系──資訊傳播──之後,他們總會若有所思,想找出之中的關聯。這時,我會打斷他們,「不管我念什麼科系,都會寫出這本書啦!」
其實不只是出書,包含後來接案、做網站、弄 SEO、投廣告時,也都遇到很多人問我:「你是讀什麼科系的?為什麼會學這些?」在我看來,這是個莫名其妙的問題,但我知道這是很多人的思考邏輯。
選個好科系、學到專業技能、找到好工作,這樣的路徑或許很「合理」?但真的是這樣嗎?我想透過我自己的體驗,分享一些我的想法。
大學學歷真的重要嗎?
在談科系之前,我們往上談一個更大的命題:大學學歷,真的重要嗎?
我沒有要扯祖克柏和比爾蓋茲,如果你因為聽到一些成就非凡的人大學沒有畢業,就假定學歷不重要,那我勸你好好重視學歷,因為你可能連最基本的思維邏輯都不夠好。
大學學歷,在大部分的情境下,都很重要。說更明白一點,是學位很重要,實際教育本身反倒還好。如果這社會一點也不在乎學歷,那你大可以靠自學、或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學到職場社會中所需的技能;但偏偏,這社會就是在乎學歷,許多歧視都因此而生,這在全世界都一樣。
大學學歷,算是讓你在社會上能「正常打滾」的入場券,不至於讓很多人在根本不認識你時,就預先產生成見。若你有天縱之才,耀眼到別人無法忽視,當然可以跳過社會常規,但大多數人都不是這類人,所以最好還是遵循大數法則,根據倫敦財政研究中心、哈佛大學、劍橋大學曾合作進行的一份研究顯示,大學文憑仍有其價值,能降低經濟衰退對於薪資造成的負面影響,對女性而言更是如此。
義務教育的青黃不接
談回選科系。我過去選系時,根本就在盲選。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整個 12 年的義務教育中,我們都在「好好專心念書」,對現實社會一無所知。
有人說選科系是期望與未來工作接軌,但我根本不知道有哪些「工作」啊!就算聽過某工作,也只有極為模糊的概念,像在暴風雨中開車,眼前一團迷霧。在這種情況之下,要如何選擇?
2018 年《遠見》與 yes123 求職網,做了一份上班族的普查,調查顯示,剛出社會的職場新鮮人之中,有 60.4% 表示自己「學非所用」,即便出社會 8 年後,仍有 54.8% 從事和當年大學所學非相關的行業。
當然,大學的功能不只是職業訓練,但為了聚焦討論,我姑且先把它當成大學最主要的功能。而事實是,大多數科系的確就是為了職業需求反推而成,像是醫藥學群、法政學群、工程學群,都是為了培育專業人士所設立的系所。但除此之外的很多科系,都只存在於大學中。
另外,科系產生的速度,通常也跟不上社會的變化,因為現在科技與資訊的輪轉速度越來越快,等校方準備完講師、教程、教材時,說不定那產業都已經退燒了,更不用說學生還得念 4 年,絕對將與業界脫軌。
所以,除了我上面說的那些為職業需求反推的學群,大多數的科系在職業訓練這件事情上,都不那麼絕對,很多人讀了 4 年,都比不上在社會上打滾 4 個月學得多。
那些比選對科系更重要的事
幸好,我認為選什麼科系,根本不是太重要的事情。偏偏大家喜歡把這件事說的很嚴重,好像選了,這一生就定調了。
在分科測驗成績放榜、考生們即將選填志願之際,我敢大膽保證,即便你選錯了科系,人生也不會就此毀滅,只要掌握下面三件事,就算大學生涯都在「錯誤科系」中度過,也仍有美好的未來等著你。
一、學習與探索
學習,是現代人的超能力。但義務教育傳授給我們的學習,只是最底層的能力;你必須要自己花更多時間,去學習「怎麼學習」這件事。
當你離開校園後,不會有人逼著你在某個時間點一定要出現在哪間教室,但你的學習不能停止,一旦停止,你人生就停滯了。有句老話是:「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而投資自己具體的操盤方式,就是學習。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是探索。大學時光什麼沒有,時間最多,這讓你可以不負責任地探索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盡可能去接觸不同的學科,理解真正商業世界運作時,這些學科都在做些什麼。
找到哪些事情可以真正讓你興奮,忍不住想要不停地了解更多。探索,當然不限於在大學時光,但這時候的探索是最單純的,不是為了錢、不是為了誰的期待,就是找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是很珍貴的,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機會好好探索。
二、人際與合作
若要我說大學最重要的功能,大概就是讓你在「安全模式」中體驗「現實社會」。
現代社會運作仰賴大量人與人之間的協作,惟義務教育的過程之中,除了打掃廁所、少量的分組討論,你不太有機會與人真正合作;但大學裡就有大量的機會:小組報告、社團、球隊、宿舍生活等等皆是。
學會怎麼和人相處、如何化解衝突、怎麼在合作時扮演自己該扮演的角色,都是一輩子受用的事情。在大學的「安全模式」中體驗合作,就算搞砸了,通常也不會怎樣,不會有人要你離職、也不會有人上法院告你(還是有點可能)。
三、經歷與瘋狂
我們很喜歡花錢買物質,但其實對人而言,真正無價的東西是體驗與經歷,那才是別人偷不走的東西。只要是你的,就永遠是你的。
大學期間,很適合累積這些無價的經歷,例如多交些朋友、多去幾趟無意義的出遊、多談幾場戀愛;在經濟狀況許可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多去一些國家旅行。這些營養,都會讓你用更開闊的視角看待未來。
一趟好的深度旅行,可能比你修 20 個學分都還受用終身。
結語
選系對我來說,已經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我也不確定現在的教育體制是不是已經進化許多,本文單純分享我身為過來人的想法,希望任何一位面臨這個階段的你,不用迷惘與慌張,這並不是人生一翻兩瞪眼的交叉路口,而是個準備讓你前往任何地方的轉運站。
【延伸閱讀】
●不曉得要念什麼科系?或者你更該想想「為什麼讀大學」──一位德英免疫學博士生的告白
●大學念什麼,未來就「非得」做什麼嗎?──微軟教會我:除非夠頂尖,否則菜鳥就該「多看多學多想」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喬 選錯系 人生幾乎gg 尤其男生 不要不信邪
2022年08月05日16:12
Jim Wu 很重要啊
如果挑到新聞係很可能就會變成
換日線記者這樣的笨蛋喔
2022年08月05日12:07
Wen麗 對安樂的小康家庭小孩只是選擇科系……
對清寒或租屋勞工小孩,
選錯系是窮忙負債(學貸生活費等)的求生困境……
……各行業有時起薪就差很多……
2022年08月05日16:41
🐋魚樂世界🐳 讀完大學你沒特殊才華一樣一個月只能領25250,,
利用大學四年去學一技之長四年後肯定會多出好幾倍,,😫
😱😱😱😱😱😱😱😱😱😱
😜😜😜😜😜😜😜😜😜😜
😂😂😂😂😂😂😂😂😂😂
2022年08月05日16:18
鄭凱文 KWC 不要洗腦,學歷真的很重要,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作者一樣接受那樣的工作,更何況一坨人都跟你做一樣的事情,你還有辦法出書?笑話一枚
2022年08月05日16:3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