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彰化基督教醫院 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陳洋源】膽囊為肝外總膽囊的膨出器官,其主要作用是暫時儲存肝臟分泌的膽汁,可幫助食物的消化及中和胃酸,以便調節腸道的酸鹼值,膽囊結石常常是無症狀而在影像學中意外發現。
流行病學: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膽囊結石是常見的疾病,依種族而有所不同的發生率,在歐美國家成人約有10-15%,而在台灣的發生率約為4.3%,在結石的患者中每年約有1-4%發生症狀。
膽囊結石的分類:
- 膽固醇性結石:通常較大、單顆,常發生於歐美。
- 色素性結石:大小不規則但多顆,好發於東方,台灣約佔60%以上。
- 混合性結石:以上二者的成份皆有。
膽囊結石呈現的臨床表徵: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膽囊結石大都沒有症狀(可高達70%),在沒有發炎時呈現右上腹劇烈絞痛(Colic pain),特別是在飯後會更明顯,在有發炎(即急性膽囊炎時),除疼痛以外尚會有發燒,在理學檢查時會有右上腹部壓痛,且會有所謂墨菲氏徵象(Murphy’s sign),在疼痛時會伴隨著噁心或嘔吐,在檢驗室方面會有中性白血球增加的現象,有時會有少數的黃疸產生。
鑑別診斷:
須與急性闌尾炎、消化性潰瘍穿孔、急性胰臟炎、腸阻塞及急性腎盂腎炎作鑑別。診斷:
影像學診斷:
- 超音波是最理想的影像學診斷,其敏感度可高達90-95%,且其兼具方便、快速、無侵襲性、且可移動的影像診斷。
- 逆行性膽胰管攝影(ERCP)在懷疑膽道結石或阻塞時可呈現診斷及治療的目的。
- 電腦斷層在有併發症時,可及時診斷併發症的嚴重度。
危險因子:
- 遺傳因子:如祕魯的印地安人。
- 成年女性。
- 年齡越大,發生比率越高。
- 懷孕。
- 某些藥物。
- 肥胖或快速減重。
- 克隆氏症病人。
- 高油脂、高熱量食物。
- 腸道手術後。
膽囊結石治療:
目前以腹腔鏡為首選的切除膽囊,而在緊急時有時須以外科傳統的剖腹方式來切除膽囊。
非外科方式:大都適用於無法開刀或不適合開刀的患者,以止痛及抗生素治療而無法痊癒時,可考慮以超音波導引下經皮穿肝引流。
預後:開刀後病患大都良好,但以內科療法會有再發的可能。
本文由彰化基督教醫院授權刊載, 原文網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