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太胖或太瘦?身體質量指數BMI這樣算

Hello醫師
更新於 2019年11月08日07:00 • 發布於 2019年11月13日08:00 • 文/Jamie Chang - 醫學審稿/Dr. Stephen Lai

肥胖(Obesity)是現代人普遍的文明病,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指出,全世界每年至少有280萬人,因為過重或肥胖而死亡,因此,我們都應該更留意自己的體重。根據WHO的建議,我們可以用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來衡量自己的胖瘦,然而,什麼是BMI呢?該如何判斷過胖或過瘦呢?以下為您介紹BMI的計算方式、理想的標準值,以及BMI值過高或過低的疾病風險。

BMI的計算方式與標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BM的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 kg) / 身高平方(平方公尺, m2);假設一個人的身高是160公分,體重是55公斤,其BMI值為55 /1.6平方=21.5。而BMI在台灣和國外的標準有些不同,根據WHO的定義,標準的成人BMI值,應介於18.5~24.9之間,如果BMI值介於25.0~29.9,共病症(Comorbidity)的風險會增加,共病症是指會影響其他身體疾病的已存在疾病,而當BMI大於30時,產生嚴重共病症的機率會更高。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則建議,成人的BMI值應維持在18.5~24.0之間,如果BMI值小於18.5代表過輕,在24~27之間代表過重,大於(含)27則屬於肥胖。

根據美國國力衛生研究院(NIH)的資料,BMI值介於18.5~24.9之間為正常,BMI值低於18.5代表過輕,介於25.0~29.9則代表過重,而30.0(含)以上則為肥胖。

BMI過高 過重的疾病風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由上述可知,BMI值超過25代表過重,超過30則代表肥胖,過重和肥胖都會影響血壓、膽固醇(Cholesterol)、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和胰島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等代謝狀況。隨著BMI值上升,不僅會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又稱冠心病)、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和第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的風險,也會提高罹患乳癌(Cancer of the breast)、大腸癌(Colon cancer)、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子宮內膜癌(Endometrium cancer)、腎臟癌(Kidney cancer)和膽囊癌(Gallbladder cancer)的機率。

BMI過低 過輕的疾病風險

如果BMI低於18.5,代表體重過輕,這樣的人可能會有營養不良的情況,並且容易發展成免疫功能(Immune function)受損、呼吸道疾病(Respiratory disease)、消化系統疾病(Digestive diseases)、癌症和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等。

不適用BMI準則的例外

您可能會覺得BMI的數值,和真正的胖瘦有些出入,其實這樣想沒錯,因為BMI的公式只用身高和體重來計算,沒有列入體脂肪和肌肉的重量,所以有些人,即使BMI值在標準範圍內,也是體脂肪過高的「泡芙族」,或是BMI超標,但其實是脂肪超少的「筋肉人」,所以光用BMI來判斷胖瘦,其實也不全然準確。以下是一些例外:

  • 有大量肌肉的人:健美選手或是和有大量肌肉的人,他們的BMI值會比較高,但他們並不算超重或肥胖。
  • 殘障人士:肢體障礙者或無法走路的人,因為無法經常運用肌肉,容易使肌肉量減少,所以他們的BMI可能會偏低,但這並不一定代表他們的體重過輕。若是因為肢體行動不便,使肌肉流失的話,建議可以諮詢營養師,獲得有益健康的飲食建議。
  • 身高太高或太矮:如果根據BMI的計算公式,可能算出來的結果,往往會高估矮的人的肥胖程度,並低估高的人的肥胖程度。所以,身高低於150公分(cm),或高於190公分的成年人,不太適合採用BMI的標準。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