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多好發於中年婦女,近幾年發生率及盛行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是屬於全身性自體免疫慢性多發性關節發炎疾病,目前被健保列為重大傷病;安南醫院風濕免疫過敏主任林理信表示,主要因當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長達半年後,不僅會造成不可回復性的關節侵蝕與破壞,嚴重甚至導致殘廢,因此若能及早診斷且接受根本治療,從改善免疫系統的免疫調節劑開始,才能免於關節的侵蝕與破壞。
右手疼痛難耐 竟是類風濕關節惹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臨床上,一名36歲女性,十多年前出現右手疼痛等現象,反覆赴各科別門診檢查,被診斷為關節炎,但吃消炎止痛藥、類固醇等都仍未改善,甚至出現腸胃不適、變胖等副作用,後來更轉求診中醫,一拖就是三年,直到右手疼痛難耐,且腕關節的移動幅度只剩常人一半才赴風濕免疫過敏科門診,經抽血和X光檢查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無類固醇療法 大幅降低副作用
治療上,可透過消炎止痛藥、免疫調節劑或類固醇等方式舒緩症狀;林理信主任指出,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類固醇並非必須用藥,可透過新型COX-2選擇性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另外,口服免疫調節劑治療則需多種合併使用,療效佳,藥效發揮較慢,目前臨床上,多採以生物製劑及小分子口服免疫調節劑,不僅效果好、安全性高,且副作用也少,幫助患者有機會完全緩解病情,堪稱是自體免疫疾病的標靶治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生物製劑藥效加 加速舒緩患者症狀
生物製劑並非消炎止痛藥,且不含類固醇成分,患者使用2至4星期藥效開始作用,就會感覺到症狀改善,使用3個月後藥效能完全發揮,比傳統口服免疫調節劑藥效需等3至6個月快了許多;林理信主任強調,目前臨床上不使用類固醇的患者,不僅疾病活動度控制良好,也不用擔憂類固醇引起的副作用,有效改善生活品質,是患者的一大新選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