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翁突嗜睡 失溫送醫才知有大白肺 醫提醒「這群人」可能容易快樂低血氧

健康2.0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最近氣溫偏低,失溫送醫事件頻傳,消防單位統計平均每天有數十起到院前死亡案例,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提醒,體溫越低會讓紅血球越不易釋放氧氣,造成身體組織器官更容易缺氧,失智、中風患者是容易發生「快樂低血氧」的高危險群。

體溫越低 越容易有低血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指出,一名平日住在安養院、生活還能自理的失智老人,日前突然嗜睡、呼吸微弱,被緊急送醫才發現有嚴重肺炎,肺部已經變成「大白肺」,血氧濃度僅70%,體溫更只有32℃,必須插管搶救。

蘇一峰指出,血氧飽和濃度低於89%就會進入缺氧狀態,若不盡快治療,數小時到數天內呼吸心跳就會停止而死亡,平常氧氣和紅血球之間有親和力,也就是彼此會牢牢抓住、結合,而周邊的組織與氧氣若結合能力下降,就會讓氧氣被紅血球釋放到周邊組織,身體的溫度越低,血紅素會越不容易釋放氧氣到周邊組織,因此體溫越低越會加重低血氧的情況,變成器官缺氧的惡性循環,臨床上體溫36℃以下就算是低體溫,這名失智老翁體溫僅32℃,已屬於嚴重低體溫,插管後還一度呼吸心跳停止,必須做CPR急救。

中風、失智 腦部神經對缺氧反應不靈敏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蘇一峰表示,有症狀的低血氧會喘、有窒息感、呼吸費力,沉默的「快樂低血氧」並非新冠肺炎患者的專利,腦部神經退化的失智、中風患者,神經組織對氧氣的反應較不靈敏,當有肺炎而缺氧時反應不明顯,外表看不出患者其實已經缺氧,臨床上常見很多血氧濃度僅80%卻無症狀的肺炎患者不會喘,最後呈現的是昏睡、意識改變,其實已經嚴重缺氧,使得器官組織因為缺氧受到傷害,因而有生命危險。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近日多次發布低溫特報,平地可能出現10度的最低溫,蘇一峰呼籲家有中風、失智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患者注意保暖,提高警覺。

◎ 圖片來源/蘇一峰醫師提供
◎ 諮詢專家/蘇一峰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66歲孔鏘腳腫像麵包 查不出原因「怕截肢」!醫提「4問」看水腫類型

48歲大S驚傳流感併發肺炎逝!醫:流感不是「重感冒」死亡率千分之一!2症狀是警訊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林美莉
    其實快樂死~ 未嘗不好 至少不用受臥床之苦!
    2天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