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愛伴學課輔計畫 孩子進步有目共睹

大愛新聞
發布於 02月17日04:00

研究顯示,過去新冠流行期,各級學校採取的遠距教學,使得偏鄉的孩子因資源不足導致學習低落。馬來西亞慈濟雪隆分會,因而啟動伴學計畫,一做就邁入第3個年頭,提供免費的線上課輔,孩子的學業進步 有目共睹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小學六年級的洪樂馨,喜歡繪畫、做卡片給身邊親近的人。

愛伴學學生 洪樂馨:「我是一個不善於用嘴巴,來表達愛的一個人,所以我就用卡片的方式去表達。」

媽媽罹患憂鬱症,無力照顧家庭,樂馨由外婆撫養長大,幾年前,外婆的心臟要進行手術,向慈濟申請慈善援助,也開啟了慈濟對這個家庭的長期關懷。志工發現樂馨的課業跟不上,也為她申請“愛·伴學”線上課輔班。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慈濟志工 陳翠嫦:「她今年是比較有突破,就是她會勇於嘗試 參加學校比賽,通過"愛伴學",我是看到能夠給她一個平台,可以發揮她自己的(潛能)。」

疫情期間,為了提升學習力,馬來西亞慈濟教育團隊,與慈善組結合,為照顧戶孩子提供免費的補習班,愛·伴學”線上課輔班,在2022年因愛而生。

慈濟教聯會老師 陳美婷:「這些愛心老師有一部分,他們是學院生,然後有一些是上班族,所以我們就有一系列的,一些師資培訓活動等等,教學資源組在這裡就有一個任務,就是陪伴 關心這個愛心老師,給予我們這個愛心老師,一些支持跟資源。」

樂馨 在“愛·伴學”課輔班,獲得最佳表現獎,個性也有所轉變。

愛伴學學生 洪樂馨:「以前在學校的成績不怎麼理想,只是剛好及格,上了愛伴學之後有明顯地進步,比較容易學習到,課本裡面所要講的東西。」

洪樂馨的外婆 劉金枝:「以前很少笑的,現在比較有笑容 開心了,比較有禮貌一點。」

除了從國、英、數三個科目選擇兩科進行補習,人文課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

慈濟教聯會老師 陳美婷:「希望他們各個方面都會有一些成長,人文課的主軸還是會圍繞在,感恩 尊重跟愛這三個點,希望他們能夠把這個價值,就是帶到他們的生活當中去。」

孩子把收到的愛轉化為行動,樂馨也帶動家人一起參與慈濟的活動。

慈濟志工 陳翠嫦:「通過樂馨,我們再跟他們一家人,就可以更以朋友帶動,邀約好像浴佛 這些社區活動,因為她的阿媽她們都很樂意。」

愛伴學學生 洪樂馨:「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一個活動,然後 就衷心希望,可以影響到更多的人,來支持這些慈善活動,然後我想要邀請我家人一起來,就是也想要響應 把愛傳下去。」

送上關懷給需要的家庭,讓缺乏資源的孩子,在“愛·伴學”中,抓緊了自己的求學夢,一步步走向更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