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他為女兒打造 AI 家教,Buddy.ai 如何成為全球矚目的教育科技新創?

科技新報
更新於 12月12日16:08 • 發布於 13小時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UIS)論文指出,全球還需要 6,900 萬名教師才能實現普及基礎教育的目標。也就是說,教育界的問題不只少子化、連老師都很不夠。

當然,AI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過關鍵是怎麼使用有效的教育和學習互動方式,而不是AI到底有多厲害。AI新創Buddy.ai以AI結合遊戲化的學習方式打造出AI家教,幫助非英語體系國家的孩童有效學習英文,弭平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Buddy.ai被《富比士》評選為拉丁美洲前10大AI新創,擁有高達到5,000萬次的下載量、每年2,000萬的活躍用戶數,事實上是源自於創辦人被亞馬遜打敗後再次重生的失敗經驗。

首次創業就夢碎,專注家庭反意外埋下成功契機

Ivan Crewkov從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國立技術大學(Krasnoyarsk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獲取電腦科學碩士學位後,在2014年,舉家從西伯利亞一路到美國,帶著Cubic.AI,一間結合語音操控的智慧多功能音響新創公司來到矽谷。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同一時間,由他一手創辦的Cubic.AI也已準備在產品募資平台Kickstarter發起群眾募資,一切都是新的開始。然而募資啟動的前一週,Amazon搶先推出了Echo智慧音箱,出乎意料的市場巨變使得Cubic.AI的產品推動受挫。

「要跟Amazon、Google這些巨頭競爭,幾乎不可能」,Ivan Crewkov坦言,第一次創業就像一場災難,由於產品難以在市場立足,導致公司只能在兩年後被迫出售給Yandex。在事業遭遇挫折後,Ivan Crewkov原先懷抱的美國夢破碎,而將重心轉放在家庭上。

這段時間,Ivan Crewkov意外發現女兒Sofia正面臨一場挑戰。

由於Sofia從小生長在西伯利亞,作為非英語體系的孩童,在矽谷的幼兒園完全無法與同學交流,「Sofia在學校的半年內結交不到任何朋友」,女兒在教育環境的挫敗,讓他開始積極找尋語言學習應用程式、線上家教服務。

▲ Buddy.AI創辦人Ivan Crewkov從女兒的求學挑戰抓到創業契機。(Source:LinkedIn

在實際使用後,Ivan Crewkov認為,當時許多的語言學習應用程式還是將用戶定位在成年人,對於幼兒而言內容太過枯燥乏味。另外,線上家教的費用昂貴,且師資也參差不齊而有些家教只是朗讀教材,缺乏與孩童互動。Ivan Crewkov覺得,照本宣科的形式無法讓孩童學習效果提升。

「如果家教也只是朗讀教材,那為何不讓AI來擔任這個角色?」這一念頭成為Buddy.ai創立的起點,他補充,AI不但能維持教學品質、設定互動也能更彈性、有趣,甚至成本花費也更低。

於是在AI輔助語言學習的風潮還未興起時,Ivan Crewkov在2017年成立了Buddy.ai,並設計動畫虛擬角色Buddy,將服務受眾精準鎖定在3至12歲的幼童,以遊戲和故事為教學媒介,與孩童模擬真人家教的互動。

Buddy.ai如何養成專為兒童設計的AI?

Buddy.ai的成功是將AI與遊戲化學習結合,做為專為3至12歲兒童設計的語言學習應用程式,會透過階段性的教學流程,讓孩童與虛擬角色Buddy互動。

從課程開始的日常對話暖身,到教學過程中,Buddy會運用圖片、動畫、影片片段等工具做為教學輔助。例如,當Buddy教導孩童認識動物時,會搭配動物圖片和影片激發孩童興趣,更會以模擬情境,包含購物、旅遊等對話場景,讓孩童直接應用新學習的詞彙。

▲ Buddy.AI的虛擬角色Buddy與用戶建立信任,並透過遊戲關卡讓孩童學習英文。(Source:Buddy.AI

不過將AI技術應用於兒童語言學習對Buddy.ai讀其中一個挑戰是,怎麼統一處理不同國家與文化背景下的兒童口語發音?

「我們嘗試理解一位4歲的巴西女孩如何說出她第一個英語單詞,同時也要理解一位沙烏地阿拉伯4歲女孩的發音,」Ivan Crewkov表示,由於兒童的語音特徵與成年人明顯不同,再加上語言結構與文化背景的差異,「AI要做到準確辨識兒童語音」成為公司需要突破的關卡。

為了辨識各國兒童發音,Buddy.ai花費數年時間,累積超過2.5萬小時的語音數據,開發出專為兒童設計的「AI語音辨識技術(BSR)」。

Ivan Crewkov坦言,資料收集的過程中最困難的是需要面對各國隱私規範,像是在美國須遵守《兒童線上隱私保護法》(COPPA)的要求,包括徵求父母同意、確保數據的高度安全性等等,才能得到真實的孩童發音數據。

Buddy.ai的做法則是直接從其他拉丁美洲國家取得數據,例如巴西在2020年前並未建立完善的兒童網路隱私法規,且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相關法規其實也尚在起步階段。所以,Buddy.ai初期的數據就從法規較寬鬆的國家(如巴西、波蘭)開始訓練,而後再遵循美國的法規獲取美國市場的數據。

從家教走進校園,Buddy.ai想弭平教育資源落差

Buddy.ai自推出以來,已累積超過5,000萬次下載,每年活躍用戶高達2,200萬名,其中,有接近半數的用戶皆來自拉丁美洲,在2024年10月也獲得遊戲創投BITKRAFT Ventures以及歐洲教育科技基金EduCapital投資的1,120萬美元(約新台幣3.6億元)種子輪募資。

「拉丁美洲的家庭都希望孩子學英語,因為這對未來至關重要,卻只有少部分家庭能負擔私人英語家教。」Ivan Crewkov指出,在拉丁美洲,英語能力仍然是一個挑戰,經濟障礙限制了學習英語的機會,特別是在巴西、哥倫比亞和智利等國家。

「讓每個孩子都能獲得教育,是一種權利而不是特權」,Ivan Crewkov認為,Buddy.ai計畫與拉丁美洲教育協會洽談「Buddy for School」計畫,讓當地學校運用Buddy做為與孩童口語練習的角色。

他也分享,而光是在2024年的第一學期,就收到來自世界各地共24份關於虛擬角色Buddy進入校園的詢問,日後也正準備導入巴西多所小學,以及與墨西哥的學校合作。

(本文由 創業小聚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Buddy)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