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2024 Meet Taipei|3個定位、3個關鍵,Google Cloud新創與AI事業總經理給新創的6個建議

創業小聚
更新於 18小時前 • 發布於 18小時前 • 曾令懷

現在每個新創都想加入AI,但是AI幾乎是個贏者全拿的遊戲,新創到底怎麼在AI主題中找到著力點?

「我認為新創要從3個方面,把自己的護城河挖深。」作為發展AI的先驅者之一,Google Cloud新創與AI事業總經理李漢麟在2024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的論壇分享後,接受《創業小聚》專訪時如此回答,「你要理解顧客流程、取得別人得不到的數據與資料,以及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AI不是泡沫化!AI新創的「3個定位」

過去幾個月裡,李漢麟最常被新創問到的問題就是:該如何轉型成為一家AI新創?

「在這波AI浪潮中,我們最常看到新創的AI轉型方式,是直接套用GPT的API,我們俗稱『GPT wrapper』,但這是最容易被打死的方式。」李漢麟分享。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他認為應該先從大環境的改變開始思考:以前的AI新創,可能需要自己找數據、建立模型並訓練、打造出產品,一條龍完成所有事情,如今在各種第三方工具出現後,每個人可以只專注做好一件事情,「就好像一場棒球比賽,有人專賣飲料、有人專賣餐食、有人提供停車服務、有人提供場地,大家一起讓這個賽事變得更好。」

在這波AI產業重整的過程中,李漢麟指出現在的「AI新創」的定義,可以分為模型、應用與工具3種定位:

  • 模型型AI:提供模型供人使用或訓練,例如Anthropic、Google、Open AI等;
  • 應用型AI:在模型之上建立應用的新創,例如Runway、Perplexity等;
  • 工具型AI:發展AI時的管理工具等,例如Scale AI、Sakana AI等。
Scale AI幫助企業進行資料標記,如今估值也已經突破百億美元。

李漢麟指出,新創在資源上確實難以與大公司匹敵,因此與其鑽研AI技術的發展,不如想清楚產業痛點與問題、找到定位,才有可能存活下來,例如生成影片的AI新創Runway就專注於和好萊塢合作影片特效,橫掃奧斯卡7項大獎的《媽的多重宇宙》就是出自其手。

大AI時代,新創存活下來的「3個關鍵」

「現在已經進入AI的『高競爭階段』,因此新創要成功,就需要AI以外的獨特優勢,才能把自己的護城河挖深。」李漢麟表示,當新創選定了垂直的領域和定位後,下一步就是要水平強化產品的價值與服務,這包含3個關鍵:

  • 對顧客流程瞭若指掌
    李漢麟以行銷舉例,如果只做文案生成工具,那就是取代性極高的產品;但如果掌握了顧客的整個工作流程,從行銷活動發想、企劃、行政工作、產製到執行等每個步驟都能提供解決方案,那顧客的黏著度自然就會提高。

  • 取得別人得不到的數據與資料
    AI的源頭就是數據,如果只能拿到網路資料,那就無法做出具有差異化的AI模型,所以如何得到市場上最真實、最關鍵的「乾淨」數據,將是一大競爭關鍵,這在醫療產業的AI發展上尤其明顯。

  • 更好的用戶體驗
    李漢麟表示,降低摩擦和使用門檻,是所有好產品都該具備的條件,無論在前AI時代或者後AI時代,這個道理永遠都不會改變。

「像是GMI Cloud,表面上就是提供提供GPU算力,但是他們競爭的關鍵就是讓客戶可以輕鬆部署模型上去,降低使用門檻;Gogolook則是運用了許多關鍵數據進行防詐AI,也是非常有趣的例子。」李漢麟說。

半導體、人才與政府支持是台灣AI優勢基礎

AI進入高競爭時代,所有人的步伐只會跑得更快,但李漢麟認為台灣新創不該過於緊張和擔憂,因為台灣確實是世界的AI中心,坐擁許多優勢。

李漢麟指出,台灣的半導體和資通訊產業基礎,已經是其他國家望其項背的資源,再加上工程人才的水準和數量都是世界數一數二等級,更重要的是政府大力支持AI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條件,「例如法國的Mistral AI被稱為是當地的『國民AI』,日本的Sakana AI也獲得政府大力支持,而台灣在硬體上已經有台積電這樣的護國神山,我們很看好台灣也能有一個AI版的護國神山出現。」

在這個基礎上,Google也加強了對於台灣新創的協助,例如2021年與與國家發展委員會、AppWorks及台大創創中心一起推行的「Google孵創計畫」,以及11月21日宣布和加速器AppWorks的合作,提供AppWorks新創校友Google for Startups Cloud Program的雲端抵免額與專業諮詢輔導等等,讓新創可以更簡單地使用Google的晶片TPU、雲端Google Cloud、模型Gemini、開發工具Vertex AI等多項資源。

Google Cloud新創與AI事業總經理李漢麟在2024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上分享與AppWorks合作的第一手消息。

「其實Google有個獨特性,就是我們有很多自己開發AI的經驗,同時又很強調開放生態系的概念,至今全球超過90%的AI獨角獸跟60%已經完成募資的AI公司,都在GCP開發跟運作,因此新創會遇到的問題、需要哪些資源,我們都可以提供非常大量的協助。」李漢麟說。

延伸閱讀

大賺AI財的不只硬體商!簡立峰:邊緣運算、小語言模型是台灣絕佳良機
史上最難、機會也最多的創業時代!簡立峰:試著讓AI成為「共同創辦人」
NVIDIA新創計畫負責人:我相信在AI時代,台灣新創絕對有機會
AI不是萬能!台灣新創如何破解市場、核心競爭力與資金3大難題?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