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的時日在12月中,饒是台南東山的冬日陽光也驅散不了絲絲寒意。約訪的咖啡館沒有店名,只說開在超商對面。詢問小說《東北東》的作者梁綉怡為何約在這裡?她說此咖啡館是她爸爸的電器行客人開的,營業不為賺錢,純屬興趣。聽到這裡,我想起書中的〈指路〉一篇,開理髮廳的中年女主角,其父早年亦開電器行。梁綉怡說自己不會修收音機,〈指路〉故事中修繕收音機的細節,全靠爸爸演示給她看。
《東北東》是以台南白河大地震為主要命題的短篇小說集。身為東山人的梁綉怡自幼便聽鄰里長輩談起白河大地震,「當我們在說哪棟建築物是甚麼時候蓋的,我們會很自然的分『地震前』或『地震後』,而且不用特別明說,大家都會知道那場地震指的就是白河大地震,它已經內化成東山人的思考了。」
隨著時間流逝,白河大地震已融進東山居民的集體記憶與日常生活中。《東北東》書中,隨處可見東山或台南其他行政區的地景:頑皮世界動物園、鐵路遺跡、蘇正生雕像與故居、東山國小、碧軒寺、老式理髮廳、舊診所、原型是作者祖母家的舊貨行……《東北東》彷彿就像一座微縮的台南東山。採訪結束後,梁綉怡帶著我和攝影師走踏小說場景,步伐還原故事時空。
➤魔幻來自生活
「我寫作滿仰賴體感的。」梁綉怡自言:「〈棄人物語〉得鍾肇政文學獎後,很多人問我那個舊貨行被壓迫或被環繞的體感是怎麼寫出來的?也許就是因為我親身走過,看過那些舊貨堆積的狀態,那個體感幫助我滿大的。」
話語至此,梁綉怡跟我們分享一則故事:某次她休假陪母親去老診所幫祖母拿藥。回家後姊姊問她以前那間老診所的候診區是不是有一座噴水池?「我也記得有,但是在我小的時候,現在已經沒有了。」梁綉怡說:「我當下就覺得,那彷彿就是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小說時刻的瞬間——鄉下小診所的室內候診區有座噴水池,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很魔幻,想要把它寫進我的小說裡。」
後來,這座有著噴水池的老診所,被寫進〈地下鳥〉這篇原先是課堂作業的故事當中。梁綉怡還分享一件趣事:當她在台南新營辦新書發表會時,底下坐的都是鄉親父老。一旁的主持人(似乎是某個議員助理)證實了那間老診所的候診區以前確實有噴水池,他不僅指出診所名稱,還說噴水池裡的裝飾物到現在都還放在他家。「好像就是在台南、在自己家鄉說這個故事,才會有這種驚人的回饋吧!」梁綉怡笑著說。
在〈地下鳥〉故事中佔有重要篇幅的棒球元素,梁綉怡自言並不是寫作初始就設定好的情節,是很晚、幾乎快完稿的時候才加進去的。「我一直都知道蘇正生,知道他很厲害,是嘉農(Kano)的選手。我很小的時候他應該還活著,也許還來過我家買東西。」梁綉怡回憶道:「我一直很想寫他,加強某種東山的元素,但一直沒找到機會,直到〈地下鳥〉這一篇。」
書籍出版後,梁綉怡回想自己究竟是如何選擇將東山元素寫入作品裡,「起初以為是作者的直覺,但冷靜想想,真正重要的前提是『誠懇地做田調』才對。在積累這些認識的過程中,並不一定清楚它們的歸處,但始終惦記著,有意識地反覆修改小說,就會遇到適合縫補、添加進去的時機,讓作品不斷進化。」
➤東山跟山東沒有關係
決定以距今60年前的白河大地震為主題寫作,動筆前梁綉怡以為田調資料會很難找。沒想到真正動工後,才發覺國家文化資料庫留存的線上檔案還真不少,耆老的口述資料也算豐富。蒐集而來的田調資料經過轉化、變形,化身為小說中的一部份。「〈水族〉當中有一段提到,地震後燈火全熄滅了,敘事者出門踩到地面濕濕的,以為是地震後泥地滲水,後來才知道是醃缸破掉。這段就是取自一位老婆婆的訪談內容。」梁綉怡說。
為什麼要寫東山?梁綉怡說她一直以來都想以東山為主題創作,《東北東》後記裡她除了感謝村民於田調期間慷慨分享生命經驗,更寫道:「望見每個人真實活著,日日搭建起生活的樣貌,即是這本書最純粹的創作起點。」
「因為我平常住在台北,有時候會忘記這種心情。但是每次回來,好像跟人的互動、實地走訪某些地方、看剛剛拍的照片,重新又讓那個心情回來的時候,都有助於我繼續保持那個創作的狀態。」梁綉怡補充了一件微小卻深刻的往事:
「有一次我回東山,因為台北跟台南的天氣實在差滿多的——台南的冬天還是陽光普照,但台北一直是陰雨綿綿的狀態——我那時就穿很多。東山有點遠而且沒有火車站,我回家都得搭到嘉義高鐵站,再請我爸去嘉義載我。回家的路上會經過我阿嬤家,我阿嬤開檳榔攤,跟舊貨行連在一起,是鄰里阿伯們聚會的地方。那時我爸降下車窗,我看到一個阿伯穿短袖,就問他:『你不會冷嗎?』當時的台南其實有太陽,阿伯就反問我:『你不會熱嗎?』。超短暫的一個對話,但連這種時刻都提醒了我:我是為什麼想要以東山為主題寫作。」
除卻南北差異,梁綉怡寫東山還有一個理由,即是消除他人對東山的各種誤認與錯置。「我大學在台北就讀,很常遇到大家把東山講成山東。到底為什麼?!這件事對我來說很離奇。更誇張的是,它不只發生過一次,而是很多次。又或者有些人以為東山鴨頭是中國的食物,我就氣到不行。」
梁綉怡攤手苦笑說道:「自我介紹時一提到我是台南人,其他人就會說台南的東西很好吃,然後開始分享他們認識的台南。他們提到的關鍵字,其實都是市區的台南。對我來說,就會浮現想指認東山這個座標、想跟大家說『你的台南不是我的台南』的心情。」
➤寫小說如震後餘波
《東北東》雖然聚焦於台南東山的地景,但梁綉怡也相信讀者會在書中看見自身所處的城市中,記憶裡的某座老診所、舊貨行或舊式理髮院。
「雖然一開始跟東山很有關係,但最後真的想要達成、想封存的,也不是只有專屬東山或東山人的記憶,而是共同的經驗,是人類的集體記憶、對地震的集體記憶。」梁綉怡說:「白河大地震確實有它的標誌性,在爬梳台灣百年地震史的時候,一定都會看到。不過地震是生活在台灣,甚至居住在全球地震帶的人們,都可以共感同理的經驗。現在的科技還沒辦法控制地震,甚至無法預測,我們阻止不了板塊運動,還是得跟這類災害共存,然後繼續擁有相關的集體記憶。所以,就《東北東》的寫作企圖而言,我嘗試做的也不盡然只是封存與東山有關的種種。」
梁綉怡寫地震當下,亦寫震後餘波如何影響其他人。《東北東》的小說章節排序如漣漪,位於震央中心的是親歷過白河大地震的陳文;再往外擴是參與救災行動的軍人黃典一;而後是他們聽聞過大地震的下一代;最外圍是對大地震聞所未聞的再下一個世代。除卻楔子的頭兩篇,梁綉怡動用魔幻寫實的技法,為受創的故事主角尋索心靈出口,而後的幾篇小說則選擇較為「落地」的方式書寫。梁綉怡說,一來是希望不要自我重複,二來也想藉此呈現人的複雜性。
問及接下來的寫作計畫,梁綉怡說她未來還是想寫小說。「寫小說對我而言比較有安全感,而且小說可以選擇更迂迴、隱晦的表達,這是我現在比較喜歡的說話方式。透過層層機關,把真正想說的事情好好整理,再用比較節制的方法敘述,最後給出這些文字,也就是出版的時候,我會比較安心。」梁綉怡說:「我也相信,這個世界上會有足夠有耐心的讀者,願意緩慢閱讀拆解我埋下的機關,理解我藏在其中的想法。這種表達跟溝通,跟世界、跟讀者連線的方式,是現在讓我覺得比較舒服、比較喜歡的。」
PS.梁綉怡鄭重呼籲台南市長黃偉哲請她擔任東山觀光大使。●
東北東
作者:梁綉怡
出版:印刻出版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梁綉怡
1996年夏天出生,臺南人。師大國文系、北藝大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畢業。喜歡劇場、聽團,迷戀現場發生的事。曾獲新北市文學獎、桃園鍾肇政文學獎、臺中文學獎,作品散見社群媒體及刊物。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定期贊助
單筆贊助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何玟珒(文字工作者)
桑杉學 2025-01-07 10:30 梁綉怡, 東北東, 白河大地震, 短篇小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