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全球離岸風電產業現況與挑戰
過去一年,離岸風電產業面臨取消項目、渦輪機損壞和租賃銷售失敗等問題,導致難以達成美國、歐洲等政府設定的目標。
這對全球能源去碳化和應對氣候變遷的努力構成挑戰。離岸風電技術因其能在靠近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產生大量電力而被視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策略。然而,目標落空可能導致能源轉型的缺口難以填補。
數據顯示,離岸風電場的全球平均發電成本達到每兆瓦時230美元,遠高於陸上風電的75美元/兆瓦時。這些成本壓力導致許多大型公司選擇退出市場。
例如,BP正在考慮出售離岸風電業務股份,Equinor則取消了越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投資。主要渦輪機供應商GE Vernova也宣布暫停接受新訂單。
此外,要實現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使用量翻倍需要將離岸風電裝機容量從目前的73 GW增加至494 GW。然而,實際可能落後約三分之一,且其他研究機構認為500 GW的目標可能需推遲至2035年後才能實現。
地區分析:美國、歐洲與亞洲
♦美國:高目標與現實矛盾
美國2021年設定在2030年前實現30 GW離岸風電裝機容量,但截至今年5月僅完成不到200 MW。
儘管拜登政府通過了多項支持政策,包括15 GW項目許可和稅收抵免,但高成本和建設事故讓產業受挫。隨著當選總統川普可能撤回支持政策,美國實現目標的風險進一步增加。
♦歐洲:主要市場同樣受挫
歐洲主要國家如英國、德國和荷蘭,僅預計能達成目標的60%-70%。歐盟計畫到2030年實現120 GW的北海國家離岸風電裝機,但WindEurope預測可能僅達到54 GW。
英國雖在今年新增4.9 GW項目協議,但仍遠遠不及目標。
♦亞洲:中國引領,其他國家挑戰重重
中國在2022年成為全球離岸風電領導者,其政府通過補貼和低融資成本推動產業發展。2023年,中國占全球新增離岸風電裝機容量的一半以上,預計未來每年安裝11-16 GW。
相比之下,越南、日本、韓國和台灣等國因成本上漲和政策不確定性進展緩慢。
中國的成功模式
中國的離岸風電產業近年來快速崛起,主要得益於政府的大力補貼和國產化策略的成功。中國政府通過直接財政支持和有吸引力的融資政策,降低了企業的投資門檻。
同時,國家政策明確優先支持國內企業,促使主要參與者多為國有或國有控股公司,這些企業能以較低的資金成本進行大規模投資。
此外,中國的國產化策略大幅降低了設備成本。本地製造的渦輪機、海底電纜和其他關鍵部件不僅減少了對進口的依賴,還縮短了供應鏈週期。
這種垂直整合的模式使中國能快速提升裝機容量,同時壓低了整體開發成本。
全球未來展望
儘管目前面臨高成本和供應鏈挑戰,離岸風電在能源轉型中的角色仍具關鍵性。隨著超大型渦輪機和漂浮式技術進步,未來發電成本將進一步下降,並拓展深海資源的開發潛能。
各國政策支持,包括補貼、基礎設施投資和簡化審批程序,將推動行業發展,國際合作也有助於分享技術並降低成本。
此外,新興市場如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因擁有廣闊的海域資源,將成為增長新動力。數字化技術(如人工智能)和離岸風電與儲能、綠氫生產的結合,將提高運營效率並實現多元化能源供應。
隨著全球碳中和目標推進,離岸風電預計到2050年將成為主要電力來源之一,為能源結構轉型和減碳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