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當你努力學習不同教養方式卻被說「孩子還不是一樣」時請別自責,你可以更相信自己一點!

媽媽寶寶
更新於 10小時前 • 發布於 10小時前

而這些,真的要自己當了父母之後才能深刻體會。

專家:我的孩子很一般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尤其,當你想從傳統亞洲父母的思維跳脫出來,嘗試正向教養、嘗試站在和孩子同樣的角度去同理、理解;過程中,總有人不斷潑冷水,有時連自己都沒了信心……
來自周遭無關緊要的多嘴、來自老一輩的看不下去,又或者是不想改變的另一半,都讓教養之路處處難行。
親職諮詢師蘇飛於臉書粉專分享,她剛當媽媽時,曾聽廣播訪問一位教養專家,主持人問:「老師,你是教養專家,你的孩子想必很聽話?」
令她當下皺起了眉頭,而廣播那頭的老師,回應充滿智慧,緩緩地說:「我的孩子是很一般的孩子,所以一般孩子會經歷的發展歷程或叛逆,他都有。」她印象深刻且牢牢地記住!

教養不是改變對方,是改變自己

蘇飛表示,很多人心裡有個迷思,認為自己學了教養,孩子就不會出現問題行為,或自己學了教養孩子就會「變乖」。
但大家沒有注意到,教養文章或教養課的對象是「家長」!教養,不是要讓孩子變乖,而是讓家長學習去穩定自己。
家長穩定了,就會有餘裕去覺察自己、去調整觀點、去思考如何應對引導孩子,幫自己面對孩子成長過程遇到的各種變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那教養改變不了孩子的問題行為嗎?
在二元對立裡,可能會這樣覺得,但很多事用多元角度,會更自在。
學習薩提爾模式的人,大概都聽過一句話「一個人改變,全家改變」。這邊說的,不是一個人蜉蝣撼樹去改變其他人。
而是當一個人,從自身的慣性裡掙脫,改變了自身的能量與應對,周邊的其他人就會被這個能量牽引,做出不一樣的應對,那麼改變就開始了。
所以不是改變對方,是改變自己。家長先願意學習教養,改變自己的應對模式,孩子就有可能因著這樣而改變。

不自責,要相信自己

蘇飛指出,但孩子始終是孩子,他們就是不成熟,就是大腦還沒長好,所以他們會犯錯、會試探、會思慮不周、會講不聽……因為這就是孩子!
如果依照著名的艾瑞克森發展理論來看,孩子要長到前額葉成熟的25歲,前面可還要經過六個階段的發展歷程呢!這歷程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即使你學習了教養,孩子的這六關仍是避也避不掉的。
所以當你很努力的學習不同的教養方式來對待孩子,而身邊遵循傳統教派的人卻對你說:「你學了這麼多,孩子還不是一樣」時,請不要自責!
可以思考、可以調整、可以詢問、但請不要自責。因為孩子的發展,本來就該經歷、本來就會有起伏。
你可以更相信自己一點!
「你的孩子是很一般的孩子,所以一般孩子會經歷的發展歷程或叛逆,他都有。」

網友留言:「醍醐灌頂,謝謝老師❤️」、「覺得應該也要有家長的成長歷程,讓我們知道每個階段會有什麼也都是正常的XD」、「真的,教養是要改變自己開始。」
小編自己在嘗試正向教養時,會冷不妨接收隊友碎念:「太寵了」之類的話語,每次聽到都有點生氣,我並非不由分說地偏袒,而是希望站在孩子角度、盡量不一開口就責備,更別說打不打的分歧了。
而的確,孩子目前成效有限(仍然皮得要死),所以時常感到灰心,看了這篇文章,著實被撫平了些許。
在教養這條路上,家長們真的不容易,大家辛苦了!
本文由【蘇飛】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蘇飛正探險
蘇飛,前新生兒科護理師,現為親職諮詢師及父力成長教練,開設「父力增值教養課」,是專門為爸爸設計的線上直播教養課程。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蔡康永與阿滴對談,7金句助媽媽減少內耗,找回育兒成就感
為什麼父母這麼努力,還是在教養路上屢屢挫敗?藏在「我是為你好」下的兩種無形壓力,讓孩子喘不過氣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