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說法相傳在陰間有一本「生死簿」,記錄著一個人的壽命長短,不過在科學上,看「血液」竟也能看出一個人可能的壽命長短?日本心臟內科醫師東丸貴信提出,血液和壽命的關聯比想像中緊密,有「3種血液類型」可能是短命徵兆、猝死風險更高,建議從生活習慣開始留意,4招改善健康、即刻養出「長壽血」!
中風、心梗風險高!日本心臟科醫師:3個隱憂小心流著「短命血」
日本東邦大學名譽教授東丸貴信從醫學角度分析,有3種類型的血液可能讓一個人短命。
血液濃稠:除了罕見疾病外,像夏天水喝太少,身體水分不足、處於脫水狀態,血液變得濃稠,會較難流動,一旦加上本身有高血壓、肥胖,更容易形成血栓,增加腦梗塞、心肌梗塞風險!如果感覺到口渴,代表身體已經有缺水現象,想要避免「血太黏」,別忘了要多補充水份,避免陷入脫水困境。
血太油膩:血太油膩(高血脂)的時候,有可能表皮與眼瞼會長出黃斑瘤,或出現頭暈、胸悶、嗜睡等不適症狀。飲食習慣是讓血液油膩的主因,特別是三酸甘油脂累積在身體之中,會增加脂肪細胞、促進血栓生成,同樣增加腦梗塞、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醣類攝取過多而升高血糖,也會讓紅血球變硬、失去柔軟性,無法自由地變形通過血管,堵塞血管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也就是說,平常不要吃太甜太油,都是讓血流清澈的關鍵。
血液易凝結:壓力大總是壓抑著、又不知道如何紓解的人小心了!壓力過大時,精神壓力刺激交感神經,會增加活化血小板的荷爾蒙,讓人更容易產生血栓。因此在壓力大的現代生活中,更要留意紓壓、放鬆,避免壓力過大也帶給身體與血管傷害。
東丸貴信醫師建議,最好早日透過健檢掌握血液狀況,比如三酸甘油脂、壞膽固醇、血壓、血糖、BMI是否有紅字;如果情緒上變得焦躁、有壓力過大的傾向,都要特別注意。
抗氧化、防血栓、降血壓!4個好習慣養出「長壽血」
為了延長健康壽命,預防血栓、打造「長壽血」,可以從以下四個方法改變生活習慣開始!
- 多喝水並改善不良飲食習慣:
為了避免血液黏稠,心臟內科醫師伊賀瀬道也平時特別注重在一天當中的3個時間點補充水分,也就是「出門前、運動前、泡澡前」。此外,少吃太油太重口味的外食、少喝果汁汽水及含糖飲料,多吃蔬菜,改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對於心血管健康有幫助。
- 喝番茄汁抗氧化、降血壓:
東丸貴信建議可以喝番茄汁,加強攝取茄紅素,除了強效抗氧化、還可以改善因壓力造成的血液濃稠。知名心血管專科醫師池谷敏郎也曾說過,番茄汁含有能降血壓的胺基酸GABA、以及能防止血管老化的茄紅素,將無鹽番茄汁與少量橄欖油放微波爐加熱2分鐘,再撒入2小搓起司、少許檸檬汁,一天一杯有降血壓的效果。
- 攝取青背魚類的EPA:
伊賀瀬道也表示,EPA能降低血液黏度,並減少三酸甘油脂、膽固醇,還能改善紅血球機能,不管是吃新鮮青背魚料理或是罐頭攝取都可以。常見青背魚類包括:沙丁魚、鯖魚等,也都曾在專家票選的「防止血管阻塞的食物排行榜」中榜上有名!
- 透過有氧運動放鬆:
為了避免壓力過大,導致血液黏濁度上升,伊賀瀬道也建議透過有氧運動放鬆,不僅緩解壓力,同時還有降血糖、血壓、三酸甘油脂等功效。他推薦以「會喘但能一邊說話」的運動強度進行,例如每天健走4000步,循序漸進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