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時尚

1930年代的時尚歷史課:女神禮服、俏皮的超現實主義,最流行「跟著好萊塢穿」

VOGUE
更新於 06月24日07:10 • 發布於 06月23日15:36 • Lilah Ramzi

「將那件僵硬的束腰脫掉!」女店員嚴厲地命令道:「你穿不進那件衣服的,束腰將你變成了一根管子。」1930年代就這樣揭開序幕。僅僅在五年前,這種直線身材是最時髦的造型,但根據《Vogue》雜誌於1931年4月15日的專題《身形比服裝更重要The Figure Then the Frock》,這個全新的年代最講求女性美麗的曲線。過去飛來波女郎(Flapper)所努力掩蓋的自然曲線,如今成了女性最珍貴的特質。

文章中寫道:「這一切都從薇歐奈(Vionnet)開始。她設計的禮服包裹住並緊貼著女性的身體曲線。」如果說1920年代催生了新裝飾藝術的風格,那麼1930年代就是新古典主義的時代。當時的女性呢?她們是天上下凡的女神。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股市崩盤後的經濟大蕭條期間,隨著「黑色風暴事件」演變以及二次世界大戰逼近,古希臘的民主理想哲學激發了當時萌生的逃避主義。在當時的黑白有聲電影中,珍哈露(Jean Harlow)、克勞黛考爾白(Claudette Colbert)以及瓊克勞馥(Joan Crawford)皆穿上斜裁的女神絲質禮服登上大銀幕。

在時尚攝影中,亦出現了風靡一時的畫面:身穿白色垂墜禮服的女性站在愛奧尼式羅馬柱旁。時尚攝影在這個年代中有了卓越的進步——《Vogue》首次將攝影作品作為封面:在1932年7月1日的雜誌中,愛德華史泰欽(Edward Steichen)拍攝了一張身穿紅色泳裝的女性運動照。這張照片將封面女主角設定為奧運女神,即使沒有垂墜禮服那飄逸的紋路,她也依然看起來像一位希臘繆思。

以下Vogue整理了1930年代的時尚回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Illustrated by Carl Erickson, Vogue, September 1936
Salvador Dalí, 1939. Illustrated by Salvador Dali, Vogue, June 1939
Illustrated by A. E. Martin, Vogue, September 1932

1930年代的女裝趨勢 斜裁剪裁 薇歐奈所設計的飄逸禮服

《Vogue》雜誌於1931年的文章《身形比服裝更重要》中寫道:「你絕對會跟上目前的時尚潮流,因為服裝皆是按照女性的身體創作出來的。」這是西方時尚史中首次不再以束腰等底層衣物來設計裙裝與禮服。雖然1930年代的女性會使用有彈性的束腰創造出平滑的內層,但如今已不是維多利亞時代那種僵硬的束腰。斜裁式禮服(將織物垂墜並依照紋理的角度進行裁剪)因法國時裝設計師瑪德蓮薇歐奈(Madeleine Vionnet)而崛起——她設計的禮服華麗又簡潔,看起來既像希臘神廟中的女神柱,又能凸顯曼妙的身材曲線。

《Vogue》雜誌於1930年11月10日發表了一篇以薇歐奈新創的風格為主題的文章:《薇歐奈的極簡主義系列The Utter Simplicity of the Vionnet Line》。Vogue作者以富有詩意的辭藻描述了這一個被當時所有知名品牌(如Chanel、Schiaparelli、Lanvin、Mainbocher)所採用的風格。「這是薇歐奈首次在僅穿著緊身衣的模特兒上所展示的風格——很難成功地拍攝這種服裝,不過時尚圈反映出極大的興趣。這些禮服並不像希臘女像柱上的古典長袍般古板,而是有一股靈動感,讓穿上禮服的人看起來像現代版的戴安娜或即將展翅飛翔的墨丘利。」

Model in a Vionnet design, 1931
Gertrude Lawrence in Molyneux, 1931
Marion Morehouse, left, and a fellow model, both in Vionnet, 1930

露背的輪廓稱霸時尚界 美背成為新焦點

在時尚史的里程碑中,露背禮服是1930年代的創新設計——女性的美背從未如此公開地展示過。由於裙擺再度回歸及地的設計,尤其是晚禮服,設計師們必須為女性設定一個從未裸露過的部位,也就是耀眼的美背。許多Vogue文章曾特別討論女性究竟在這些露背禮服底下該穿什麼內衣,不過內衣品牌很快便克服了這個挑戰,並設計出適合的款式。黎米勒(Lee Miller)在成為知名攝影師前,曾於1930年由George Hoyningen-Huene在巴黎拍攝,她身穿薇歐奈所設計的晚禮服,背面僅有細細的T字帶而已。這張照片甚至成為露背潮流的象徵。

Evening dress in white Romaine crepe, tied with scarf at the back by Maggy Rouff. Lithograph from La Grande Couture, September, 1931
Woman in Goddess evening gown of black satin with gathers by Henriette Jeantou. Lithograph from La Grande Couture, September, 1931

褲裝受到大眾歡迎 寬褲造型成為主流

在1936年6月15日的雜誌中,Vogue引發了一場關於褲裝的熱烈討論——《褲裝呢?何時何地穿?What About Pants? Where? When?》文章中寫道:「穿上吧!女性可以在何時何地身穿長褲、短褲或寬褲。」結論呢?以運動和度假而言,褲裝是一個聰明的選擇。曾經是Vogue作家的Toni Frissell因擅長拍攝女性在戶外運動的模樣而成為時尚攝影師,她便特別喜愛褲裝,也經常拍攝穿著褲裝的女性,無論她們是在沙灘上跑步還是在海邊釣魚。女主人在家裡穿的時髦睡衣,以及去沙灘時會穿的亞麻褲都受人讚賞,但是可以穿去上東區的咖啡店享用午餐嗎?還不行。曾推出褲裝的設計師包含Maggy Rouff以及Elsa Schiaparelli。

Woman on a sailing boat; wearing Molyneux. Published in Die Dame, 1936
Elsa Schiaparelli (right) in Hyde Park, London wearing her 'trousered skirt', \ May 19, 1931

電影中的時尚 好萊塢是時尚之都

米高梅影業(MGM)的劇服設計師Gilbert Adrian幾乎是獨自一人讓好萊塢成為全世界尋找時尚靈感的來源。由於好萊塢影業開始投資許多女主角,確保她們在訂製服裝中看起來符合角色設定,因此出現了傳奇時尚人物。《Vogue》在1933年2月1日的文章《好萊塢會創造嗎?Does Hollywood Create?》中,Nancy Hardin便探討了是否能夠從銀幕上散發出時尚氣息,或者那僅是複製了巴黎的設計而已?「就在不久前,好萊塢是自成一派的世界。它的時尚在銀幕上誕生並停留在那。」她接著表示:「好萊塢正在創造時尚。服裝之神都知道以前並不是如此。」

看看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在1931年電影《瑪塔哈麗Mata Hari》中,那具有方形肩線的服裝;或是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在1932年電影《上海快車Shanghai Express》中的華麗洋裝。當然別忘了瓊克勞馥在1932年電影《林頓姑娘Letty Lynton》中,身穿那件帶有荷葉袖的白色薄紗禮服。

「在描述任何由好萊塢設計的服裝清單上,如果沒有提到《林頓姑娘》的禮服,都會顯得很荒謬,」Hardin繼續寫道:「瓊克勞馥的電影在上映後的兩週內,全國上下的小女孩們都覺得,要是不能擁有那件禮服就會難過死。」

Joan Crawford as she appeared in the title role of Clarence Brown's 'Letty Lynton', wearing a white organdy dress by Adrian, 1932
Marlene Dietrich in the film 'Shanghai Express', directed by Josef Von Sternberg, 1932

嫘縈、尼龍與拉鍊 時尚科技化

千萬別忘記,1930年代是以1929年的大股災揭開序幕,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也至此戛然而止。儘管時尚往往是亮麗耀眼的,但當時有成千上萬名美國人陷入困境。對於有能力購買時尚的人而言,服裝技術的發展使時尚產業更加普及——尤其是嫘縈的材質(這種纖維早在十幾年前便發明,但直到1930年代才廣泛應用於服裝生產),它被用來替代絲綢服飾,製造出雪紡類的洋裝等等。尼龍(亦稱為人造絲)也成為製造絲襪的替代材質。

《Vogue》在《低預算奢侈品Luxuries for the Limited Income》以及《嫘縈的世界Reign of Rayon》等文章中,以人造絲為主題並讚揚這些實用的材質。

高端時尚產業中也首次將拉鍊融入設計之中。Lightning Zips拉鍊公司與品牌Schiaparelli在廣告中宣佈,Schiaparelli的1935年秋冬系列將首次運用拉鍊,並提供「滑順又迅速的扣合效果。」

Courtaulds Limited有限公司於1939年在《Science & Society Picture Library》刊登的廣告。

時尚界的超現實主義 時尚可能是個假象

在時尚界,僅次於新古典主義的潮流便是超現實主義。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成為象徵性人物,並將許多超現實藝術封面與時尚插畫貢獻給《Vogue》,展現出他擅長的視覺假象風格。他最常合作的設計師夥伴是Elsa Schiaparelli,其中最著名的「撕裂禮服」正是由達利親自在1938年創作的作品。其他設計師包含Christian Bérard與Jean Cocteau。這些俏皮的時尚作品在1937年獲得了主流媒體的關注,因為當時塞西爾比頓(Cecil Beaton)拍攝華麗絲辛普森(Wallis Simpson)身穿一件由達利手繪的白色大龍蝦Schiaparelli禮服。

Elsa Schiaparelli's trompe-l'œil “Tears” dress pattern was designed by Salvador Dalí, 1938
Elsa Schiaparelli's “Lobster” dress was hand-painted by Salvador Dalí, 1937

《Vogue》第一個攝影封面 鏡頭下的1930年代時尚

儘管時尚插畫依然深受觀眾喜愛,1930年代確實見證了時尚攝影的蓬勃發展。自從康泰納仕先生於1913年聘請Baron Adolph de Meyer擔任雜誌攝影師來拍攝模特兒與貴族的肖像,黑白影像便充滿《Vogue》的內頁,而影像也逐漸地受到大家歡迎。攝影完美地捕捉1930年代時尚界中流行的光澤感與垂墜感,這是插畫無法表現出來的視覺。

到了1923年,愛德華史泰欽接替Baron Adolph de Meyer成為《Vogue》與《Vanity Fair》的首席攝影師至1937年。史泰欽於1932年完成了《Vogue》歷史上的第一個攝影封面。到了1930年代末,幾乎每個封面都是攝影影像。赫斯特(Horst P. Horst)、曼雷(Man Ray)、塞西爾比頓與弗里塞爾(Toni Frissell)皆捕捉了那個時代的愜意與優雅風格。

Photographed by Edward Steichen, Vogue, July 1, 1932

1930年代的頂級設計師

Madeleine Vionnet, Elsa Schiaparelli, Coco Chanel, Edward Molyneux, Mainbocher, Jeanne Lanvin, Norman Hartnell, Valentina, Jacques Heim, Marcel Rochas, Alix (later Madame Grès), Maggy Rouff, Lucien Lelong, Robert Piguet, Jean Patou, Augustabernard

瑪德蓮薇歐奈,攝於1930年左右。
艾爾莎夏帕瑞麗,攝於1934年3月1日。

1930年代的男性時尚

男性也有代表性人物,而且也是來自銀幕上的角色。例如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在1934年的電影《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中,留著極細的鬍鬚、梳著油亮整潔的髮絲並身穿三件式西裝。當然也包含瀟灑的卡萊葛倫(Cary Grant),他奠定了英國人在男裝方面的品味尤佳。薩佛街(Savile Row)的裁剪技術持續引領潮流。繼1920年代流行的寬鬆款式後,如今的輪廓變得較為修身。為了配合女裝剪裁上的變化,男士西裝的腰線也有加強一些。當時的威爾斯親王愛德華八世(Edward VIII),則依然是英倫時尚風格的最佳代言人。

Clark Gable, 1938
Cary Grant, c. 1932

當時的文化背景

1929年面臨大股災後,隨之而來便是經濟大蕭條以及「黑色風暴事件」。到了1933年,全國開心地迎來禁酒令的結束。在文化方面,平價的電影成為人們用來撫平心靈的辦法。秀蘭鄧波兒(Shirley Temple)溫暖了大家的心,佛雷亞斯坦(Fred Astaire)和琴吉羅傑斯(Ginger Rogers)以精彩的舞蹈征服電影圈,而妮娜梅麥金尼(Nina Mae McKinney)成為銀幕上的第一位黑人明星。

到了1936年,愛德華八世為了迎娶美國名媛華麗絲辛普森(Wallis Simpson)而退位;兩人成為時尚名人,不過隨著二次世戰的逼近,他們也越來越不受歡迎。

Nina Mae McKinney, 1935
Edward VIII and Wallis Simpson (in a blue Mainboucher dress) posing at the Castle of Conde on their wedding day, June 3, 1937

Vogue World: Paris將選定幾項運動——包含自行車、體操、網球、跆拳道、擊劍與街舞等——並將其與1924年以來的法國時尚潮流結合。這次大秀將展示眾多當代與以往的法國設計師,以及歷史上曾在巴黎展示系列作品的時裝品牌。

原文出自:Vogue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