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Fujifilm X-T30 微旗艦真本事 富士無反超值之選 !

Mobile01
更新於 2019年05月18日10:57 • 發布於 2019年05月14日01:19 • 吉姆林

Fujifilm X-T30 身為X系列第四世代產品,也是繼 X-T3 之後第二款搭載全新 X-Trans CMOS 4 背照式感光元件的機種,有效畫素來到 2,610 萬,維持無低通濾鏡的設計;影像處理引擎亦進化至 X-Processor 4,此舉讓 X-T30 的 4K 錄影規格從UHD 4K 提升至 C4K 的電影級規格。感光元件上的相位式對焦點多達 425 點,覆蓋率幾近 100%,過去不足的暗部對焦能力也從 +0.5EV 提升至 -3.0EV;另外更有感的進化重點還包括「臉部和人眼識別AF」精度及速度的提升,工作效率是過去的兩倍,而且也支援在 AF-C 連續自動對焦模式及錄影狀態下作業,這也是消費者相當關注的功能!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Fujifilm X-T30 可說是完全繼承了 X-T20 的外型,長寬的數據均相同僅有厚度略微增加,體積為 118.4 x 82.8 x 46.8(mm),淨重維持在 333 公克,加上電池與記憶卡後的總重為 383 公克。機身保留鎂合金材質的上蓋及底蓋,機身正面及背面則是強化塑料,這次同時推出全黑及黑銀機身,對我自己來說,若要入手的話…當然是選黑銀配色更能彰顯復古外型囉。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微凸的握柄是 X-T30 握感還不錯的主因,另外機身正面及兩側大面積的荔枝紋蒙皮,材質是帶有厚度的止滑橡膠,能大幅提昇單手握持的穩定度,但若是搭配中長焦段的鏡頭時,可能還是會有頭重腳輕的問題,這時還是雙手操作比較妥當。正面右下方同樣配件對焦模式轉盤,可切換單次自動對焦、連續自動對焦與全手動對焦,算是同級產品中較少見的配置。

正面握持

側視

俯視

X-T30 的體積尺碼僅次於 X-H1 與 X-T3,均是電子觀景窗置中且具備螢幕可翻轉的機種,搭配 Kit 鏡 18-55mm 時拿在手上還是有沉甸甸的感覺,不過我卻喜歡這種小有份量的操作手感,尤其是它的金屬上下蓋因此加分不少。

全新 X-Trans CMOS 4 背照式感光元件的機種,有效畫素來到 2,610 萬,維持無低通濾鏡的設計;影像處理引擎亦進化至 X-Processor 4,感光元件尺寸維持在 APS-C;從富士現階段的產品分佈來看,全片幅機身應該是無望了啦!因為它們將眼光瞄準更高端的中片幅市場,GFX 50S 與 50R 便是兩款相當成功的中片幅相機,不論是售價、體積、畫質,在同級市場中都相當有競爭力。

這塊感光元件與 X-T3 相同,而在此之前過去曾搭載 APS-C 背照式感光元件的機種僅有 Samsung  NX1 與 NX500,重點是它們分別是 2014 與 2015 年的產品,由此可見當時三星的最後一搏用盡了多少資源,如果它們當年沒有退出相機市場,現今的 MILC 生態是否會不一樣呢?

X-T30 機頂的按鍵及轉盤配置與 X-T20 完全相同,左肩上的轉盤可用來切換連拍速度、包圍曝光、重複曝光、全景模式、特殊濾鏡與錄影功能,內閃撥桿就整合在轉盤的左邊,向下撥內閃就會彈起。

  

快門轉盤上的各級快門速度都可以進行 1/3 級的微調,機械快門的曝光範圍在30s~1/4000s之間,如果有長曝需求的話,最長可以曝光至 60 分鐘,開啟電子快門的話快門速度最高可達1/32000s,這可以讓你在大太陽底下使用「XF56mmF1.2 R」這類的大光圈鏡頭,而不需要擔心過曝的問題。

快門轉盤的右下方設有「AUTO」撥桿,如果你對快門、光圈這些攝影詞彙毫無基礎的話,要用 X-T30 拍照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了「AUTO」撥桿讓你一秒切換全自動模式,此時還是可以手動增減曝光補償,還是擁有基本的操作彈性。曝光補切到「C」時便可透過機身正面的指令轉盤來增減曝光補償,增減的幅度來到正負5EV;快門鍵上方同樣保留機械快門線的插孔,當然也可以搭配快門增高座使用。

再來讓我們看看機背的設計,它同樣搭載 0.39 吋的 OLED 電子觀景窗,解析度高達 236 萬點,放大倍率為 0.62 倍 / 視野率來到 100%,觀景窗旁設有屈光度調節器,右邊則是切換EVF/LCD的按鍵。

水平

下翻

這具電容式觸控螢幕支援「觸控對焦/釋放快門」,解析度為 3 吋 104 萬點,不過這代依舊不支援選單操作,另外當螢幕調整為水平姿態時很容易觸發 EVF 的感應器,使得畫面訊號會在 EVF 與 LCD 之間頻繁的切換,這是前代就有的情況可惜到 X-T30 身上還是未見改善。

X-T30 機背異動最大的部分就是螢幕右方的操作區域,它取消了過去的五向按鍵,取而代之的是對焦搖桿,支援八向操作,不僅簡化了操作區域更有利於選擇對焦點,尤其是用電子觀景窗的取景狀態下,這也是 X-T30 該系列首次搭載獨立的對焦搖桿,只不過回饋感稍輕了一些,需要點時間去適應它。

傳輸埠一覽

機身左側

機身右側

機身左側設有麥克風介面/遙控快門線介面(2.5mm)、Type-C 以及 Micro HDMI 插孔,新加入的 Type-C 插槽支援檔案傳輸與充電,也可透過行動電源供電,不過還是無法邊充邊拍。

X-T30 的產地同樣是中國,為了保有緊湊的機身尺碼,因此腳架孔無法設計在光軸上,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X-T30 所搭配的鋰電池同樣是 NP-W126S,滿電狀態下約可拍攝 380 張靜態照片,相較於 X-20 的 350 張略有進步。記憶卡採單槽設定,最大支援到 512GB SDXC 記憶卡,不過僅對應 UHS-I 也是稍嫌可惜的部分。

XF18-55mmF2.8-4 R LM OIS

XF35mmF1.4 R

XF55-200mmF3.5-4.8 R LM OIS

小編這次跟原廠一共借了三顆鏡頭,包括主力的 Kit 鏡 XF18-55mmF2.8-4 R LM OIS,以及 XF35mmF1.4 R 與 XF55-200mmF3.5-4.8 R LM OIS,藉由這三顆鏡頭來詮釋不同的題材及表現各種功能。

原本打算用 XF55-200mmF3.5-4.8 R LM OIS 來測試 X-T30 的追焦能力,但因為該鏡頭的定位並非高階鏡,原廠那邊臨時又沒有 XF50-140mmF2.8 R LM OIS WR,就直接寄給我一顆「神兵」XF200mmF2 R LM OIS WR,過去從沒有機會測試這顆鏡頭,沒想到這次意外讓我如願,有了 XF200mmF2 R LM OIS WR 的加持,同時也讓 X-T30 展現出應有的追焦性能,下面有更詳盡的測試,請不要錯過!

▌各級感光度比較

X-T30 的感光元件源自於 X-T3,均是新一代的 X-Trans CMOS 4 背照式感光元件,在感光元件尺寸不變的情況下反倒提升畫素,擴展感光度最低 ISO 80,最高感光度則來到 ISO 51,200;當感光度在 ISO 80~1600 之間時畫面中的細節皆能完整被保留,ISO 3200 起開始有輕微的抹除感,堪用值大概在 ISO 3200~6400 之間。

【各級感光度下載】

(PS. 軟片模擬:標準 / 長時間曝光 NR:OFF / 減少雜訊:0)

ISO 80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25600

51200

▌動態範圍比較

X-T30 的動態範圍功能共有 DR100%、DR200% 及 DR400% 的選項,但沒有關閉的選項,如果要啟用 DR200% 的話感光度的下限為 ISO 320,DR400% 的感光度下限為 ISO 640,動態範圍的數值越高,畫面中所能保留的高光及暗部細節也會越豐富。留意下面三張照片上半部的天空位置,因為高光區域被拉回的緣故,DR400% 的藍天就顯得比 DR100% 要討喜,遠方的樹林暗部細節也稍多一些。

DR100

DR200

DR400

  

▌色彩增強效果

X-T30 同時提供了 X-T3 才有的色彩增強效果,效果有「強 / 弱」可以選擇,看字面上的意思小編以為就是單純讓色調更豔麗,但實際測試後才發現並非這麼回事,從下圖的比較範例中我發現它是針對照片中高飽和的區域,再次加強暗部的深度,但要用再哪種題材上才合適小編還摸不著頭緒,搭配明亮部色調與陰暗部色調組合使用,或許可以得到更滿意的效果也說不定。 

色彩效果【關】

色彩效果【弱】

色彩效果【強】

  

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秘魯映像 3/3】Sony A7 III + 24-105mm f/4G 在馬丘比丘的相遇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