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三分鐘搞懂外匯牌告的「買入」與「賣出」

Money錢雜誌
更新於 2020年03月30日08:08 • 發布於 2020年03月30日07:19 • 李美虹

外幣定存一直深受許多民眾喜愛,因為很多外幣的定存利率比台幣定存利率高,尤其銀行經常推出短期外幣高利定存優惠方案,吸引定存族目光;除此之外,只要看對匯率走勢,不僅可以賺利息,還能賺匯差,這是做台幣定存所沒有的好處。

對外匯新手來說,最痛苦的應該是銀行外匯牌告表上那一片紅紅綠綠的數字,如果沒做功課,根本完全搞不懂究竟是啥葫蘆!記得之前某外商銀行利用網路進行台灣民眾的外匯知識大調查,發現高達6成以上的受訪者,連外匯交易時常見的4個牌告數字「現金買入」、「現金賣出」、「即期買入」、「即期賣出」之間的差異都搞不清楚,顯示民眾對於外匯知識普遍不足。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因此,在做外幣定存之前,先搞懂4個牌告數字「現金買入」、「現金賣出」、「即期買入」、「即期賣出」,才不會在換匯時出現自我認知與實際交易時的差距。 

牌告匯價要從「銀行」角度來看才正確

今天筆者就親眼見識到沒搞懂外幣定存的4個牌告數字的真實案例。某家銀行換匯櫃臺有位客戶與外匯櫃員發生了爭執,好奇心讓許多現場等候的民眾豎起耳朵,原來那位客戶要把台幣換成美金,他跟櫃員說:「明明你們自己寫『美元現金買入』是29.875元,我現在要買1千元美金,就是台幣2萬9805元,為什麼你跟我說3萬475元?你為什麼用現金賣出價格多收我670元?我就是要『買』美金啊!」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接待那位客戶的是一個年輕的男櫃員,只見他很費力的向客戶解釋外匯表的「買入」與「賣出」之間的差異……講了約莫10分鐘之後,那位客戶才很不情願的付錢拿美金離開櫃臺。

這就是沒看懂銀行外匯表的問題。其實,要看懂外匯牌告表並不難,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從「銀行」的角度來看這個外匯表就對了!也就是說,掛出來的「買入」與「賣出」,是銀行「買入」與「賣出」,並不是從客戶的立場來買進與賣出。

簡單來說,「買入」代表是銀行從客戶(你)手中買回外幣,「賣出」則是銀行賣出外幣給客戶。

大概是之前類似糾紛頗多,後來網路上例如臺灣銀行,在牌告匯率表上就有註明「本行買入」與「本行賣出」字樣,以減少換匯客戶的誤解與疑慮。

交易中看得到現鈔 就用「現金匯率」

至於「現金匯率」或「即期匯率」,只要記住,「現金匯率」代表的是整個交易過程中,都是用現鈔進行(你看得到現鈔);而「即期匯率」則是看不到實際的現鈔,也就是用帳戶交易。

舉例來說,如果要出國旅遊,想要換外幣,你必須拿著台幣到銀行換外幣,在這個交易過程中,因為有出現「現鈔」,就應該要看「現金」的牌告匯率。而牌告表上又區分了「買入」及「賣出」,這時站在銀行的角度思考,是銀行要賣出外幣給妳,所以就適用以「現鈔賣出」的匯率價格去完成交易。

而當你出國旅遊回來,想把手上剩餘的外幣轉換成台幣,因為是拿著外幣鈔票到銀行換回台幣,而且是銀行要把你手上的外幣買回,所以就適用以「現鈔買入」的匯率價格。

要注意的是,「現金買入」是4個牌告匯率中最差的一個。這是因為外幣現鈔對銀行來說,有保存成本與紙鈔的磨損成本,甚至還可能有假鈔,因此現金匯價都會比較差。

如果在換匯的過程中沒有出現「現鈔」,只是臨櫃或是透過網路銀行辦理外幣定存,這種情況就適用「即期匯率」。例如手上有一筆台幣存款想換成美元,無論是採用臨櫃或是網路換匯,銀行是賣出美元給客戶,所以是以「即期賣出」的匯率來計算;相反的,如果你要把美元換回台幣,等於是銀行跟你買回美元外幣,這時就要依照「即期買入」匯率計算。

先把上述這4個牌告數字搞清楚,才不會在換匯時傻傻搞不清究竟要看哪一個數字來計算價格喔。

 

★ 分辦4種牌告匯價的不同

即期買入:交易過程沒有現鈔出現,一般民眾想把外幣資產轉回台幣時所適用的匯率。

即期賣出:交易過程沒有現鈔出現,民眾想把台幣資產變成外幣時所適用的匯率。

現金買入:交易過程以現鈔進行,一般民眾想把外幣現鈔換成台幣現鈔時所適用的匯率。

現金賣出:交易過程以現鈔進行,一般民眾想把台幣現鈔換成外幣現鈔時所適用的匯率。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