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史丹佛成功必修課:戒除小鴨症候群

商業周刊
更新於 2017年11月15日02:59 • 發布於 2017年11月16日10:00

美國矽谷被認為是孕育創業家的重要搖籃,其中擔任培養人才重要角色的,即是位於矽谷中心的史丹佛大學。究竟史丹佛大學學生們成功秘訣為何?答案就是他們不厭惡失敗的心態。

史丹佛大學所提倡「不害怕失敗」的想法,成為矽谷創業文化的原動力。

為了登上通往成功的階梯,面對風險、遠離舒適圈和樂觀的看待失敗都是不可或缺的。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換個角度來看,史丹佛大學可說是在教導學生「成長心態」這個概念。

最先提出成長心態理論的是史丹佛大學杜維克教授。

成長心態是指要發揮個人潛力別無他法,只有親身挑戰——眼前難關正是自我成長的絕佳機會。即使失敗都不是因為自己的無能造成的。此時必須回想過程並深刻反省,朝成長之路邁進。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成長心態有許多益處,不過實際上幾乎所有人都抱持著杜維克教授所提出的另一種觀念:定型心態。

多數史丹佛新生
竟都有害怕挑戰的玻璃心

定型心態是指深信自己的能力、智力都是固定不變的一種心態。抱持定型心態的人,即使自己成績不佳,也會認為原因出在自己沒天分。這種人只要遭遇挫折,幾乎都會立刻放棄,改去尋找其他「能立即成功的事情」。他們將尋找自己專長,以及避開失敗和吃苦當成人生目標。

抱持成長心態的人具有能忍受困難、找出工作意義,長期下來會比較容易成功的傾向。意外的是,多數史丹佛學生在剛入學時都抱持定型心態,這是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總被稱讚頭腦很好。當人持續接收自己比他人優秀的稱讚時,會逐漸養成脆弱的玻璃心,喪失承擔風險的意志力。

進入史丹佛後,他們會獲得許多嘗試「自己能做些什麼」的機會。為了這些即將到來的機會,他們必須具備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厭惡失敗的心態。

史丹佛大學為了教導學生抱持成長心態,時常會跟學生提起「史丹佛的小鴨症候群」。小鴨症候群是在新生間蔓延的一種想法,包含兩種症狀,第一種是深信所謂成功,就是以最優秀成績畢業;第二種是深信必須使別人認為自己從不費力追求成功。會取名為小鴨症候群,是因為這種狀態跟小鴨游泳很像。表面上泳姿優雅,水面下卻是拚命划水,努力不讓自己溺水並往前進。

學生大多數表面上看來沉著有自信;實際上卻是為了追上大家而拚命努力。史丹佛被評為全美學生壓力最大的大學,可能就是小鴨症候群造成的。

小鴨症候群普遍存在於頂尖大學學生之間。他們大多都在成長過程中被訓練成只能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優點。迴避失敗的想法成了絆腳石,讓他們選擇不去挑戰任何可能性。當「不表現出自己努力吃苦一面」變成目標,使他們和所有引導他們邁向成功的事物漸行漸遠。

史丹佛大學會在新生入學典禮時介紹小鴨症候群現象,同時教導他們挑戰跟失敗都是學習的一環,不會因此不配成為史丹佛人。另一方面督促學生盡情分享自己遇到的問題,為打造出能安心討論彼此難題的社群出一份心力。

史丹佛大學透過宿舍制度、心理諮詢及教職員訓練,令「成長心態」成為該校風氣,落實在每個人心中。

我盡可能在課堂上納入成長心態概念,在早期課程裡刻意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經歷失敗。比方說,明知道幾乎所有學生都會答錯,卻故意請他們預測某個實驗結果。對於他們的錯誤,我以「興奮」代替「責備」,和他們分享心理學是如何改變人們看世界的觀點,盡量讓他們了解這堂課是接納「自我變化」大好機會。

這種課堂實驗對培養成長心態有兩種幫助。第一、透過這種實驗可以使自己處於非習慣性環境,因此產生嘗試新事物的念頭。第二、可以了解到「自己和自己的人生都還在成長中,未來藏有無限可能」。

這兩點正是過去的我曾被迫面對的事。十五年前進入史丹佛攻讀心理學博士的我和現在完全不同。就讀波士頓大學時,我是平均成績A、在四年內修得兩個學位的優秀學生。

但是,到史丹佛攻讀博士時,我和其他新生一樣對未來充滿不安,擔心自己是不是不適合這所菁英學校;如果顯露自己的極限時,會不會被別人認為自己丟了史丹佛人的臉。

懷抱定型心態
史丹佛博士連穿校服都自卑

史丹佛學生經常驕傲的身穿印有校徽的T恤大步走在校園內。不過,我卻連買個印有校徽的周邊商品都感到猶豫。如果學習不順利怎麼辦?若是面臨必須休學該如何是好?一想到這些,就不禁默默覺得穿著史丹佛運動服的自己,跟象徵極度自信與野心的古希臘倫理思想名詞「傲慢」完全相符。

「要先能讓自己肯定自己。在這之前,我不配穿上史丹佛校徽。」那時的我如此深信著。

讓我得以學習成長心態重要性的「大失誤」,就在博士班第一年快要結束的時候發生了。當我著手解析研究室花一年蒐集來的實驗數據時,實驗室助教發現數據裡的矛盾。進一步確認數據資料後,發現約一個多月前開始,我竟然將兩個不同數據混在一起了。

由於我的過失使得數據可信度大幅降低,研究成果也功虧一簣。對我來說,必須向指導教授報告這件事,是人生最痛苦的經歷之一。也曾想過與其告訴指導教授,不如直接放棄博士學位休學還快活得多。

聽完報告後,教授的反應正是展現成長心態行為的典範。他先理解我犯的錯誤為何,並關心問題是否有挽救餘地等細節。最後協助我構思如何修復檔案,讓整個研究重新上軌道的計畫。他告訴我「失誤無法避免,重要的是該如何應對」,還分享他讀研究所時跟我犯同樣錯誤的經驗,據說他當時害怕到全身顫抖不已。

那時是自從我進入史丹佛大學以來,第一次感受到「成功不需要完美」這件事,也察覺到自己身邊存在很多幫手。

不單單是學習到該如何不再犯同樣錯誤,我還學到讓自己能立刻從失敗中重振精神。

雖然弄混資料並非我犯的最後一次失誤,卻成為我重整心態的重要轉捩點。這就是我學到「從過錯和失敗中成長的方法」的瞬間,也是史丹佛大學教我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小檔案_書名: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

作者:凱莉.麥高尼格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1日

●小檔案_凱莉.麥高尼格

史丹佛大學健康心理學家。《富比世》選為「20位最啟發人心的女性推特作者」,曾獲史丹佛大學最高榮譽教學獎。2012年出版《輕鬆駕馭意志力》熱銷30多國。TED演講〈如何讓壓力成為你的朋友〉顛覆大眾對於壓力的負面認知,超過1,400萬次的點閱傳播率。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