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騎 轉 高 雄 ( 二 ) 追 馳 輕 軌

Mobile01
更新於 2019年01月19日01:27 • 發布於 2019年01月14日02:35 • 用力騎

台灣第一條輕軌在港都高雄誕生,高雄輕軌規劃為圈型的環狀區道,解決高雄捷運紅、橘二線十字路網到不了的地方。高雄輕軌從2015年10月16日試營運開通至2017年已開通14個車站,騎轉高雄當然要來體驗全台第一條觀光型輕軌列車。

高雄輕軌全線規劃總共有37站,目前路線長度22.1公里,第一階段C1~C14站已全線開通。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讓港都綠地變藍天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宣誓就職後,第一天即射出兩把改善經濟的箭。擬對到高雄住宿的外國觀光客徵收一天一百元「城市稅」,另考量民意及第二階段輕軌工程無法帶來預期運輸效應必須停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論將來輕軌命運如何?本篇「騎轉高雄(二)追馳輕軌」將從哈瑪星站騎小折出發,一路追馳輕軌路線、車班及車站、廂情況,還有週邊景點分享。

出發站選在高捷橘線末站西子灣站(哈瑪星站),也是輕軌與高捷交會站(另一在凱旋站),坐捷運來搭輕軌從二號出口出來,就能轉乘輕軌,順便一遊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

高捷原本計畫橘線末站設在中山大學校內,因遭到哈瑪星居民提不同意見作罷,明明離西子灣還有一段不遠距離,卻選用觀光客熟知的「西子灣」為站名。為便於識別在站名加上「哈瑪星」,成為高捷有「副站名」的車站。

一出站就有顯明的指示牌,LRT就是輕軌的英文縮寫。

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原為高雄港站,是高雄開埠第一個火車站,開啟高雄做為南部海陸運輸發展中心的地位。二戰末期火車站遭受空襲摧毀,經過整修後如今以「舊打狗驛故事館」全新面貌呈現。

捷運站前滿滿人潮都不是高雄人,是外地遊客專程聚集等著搭乘輕軌,一遊最美的高雄港灣區。

以地理位置與歷史記憶來說,輕軌C14命名為哈瑪星站是名符其實的。跟著指標,出站右轉就是哈瑪星輕軌站。

一階段輕軌計有14個站,其中C3前鎮之星站、C9旅運中心站、C11真愛碼頭站、C14哈瑪星站為特色站。

特色車站融入當地景點特色,也有讓遊客驚艷的站體設計。C14哈瑪星站址位於已廢止的台鐵高雄港車站調車場內,型式為兩座側式月台。

輕軌軌道採標準1435公釐(標準軌)。與台灣高鐵採用相同1435mm的歐美標準軌。

輕軌擁有B型路權與地面交通部分隔離,但有優先通行權,行人或車輛需注意號誌避免危險發生。

原高雄港火車站位於鼓山一路,市政府為活用空間將台鐵高雄港調車站改建成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

往調車場不同方向看去,一路延伸到駁二特區,再往市區方向看去是苓雅區地標-八五大樓。

戶外調車場占地面積有12座足球場,不再行駛火車的鐵道區寬闊無邊。

遠方紅色拱形天空雲台,昔日的濱線鐵路,如今成了高雄人的大型戶外花園。

舊鐵道上老火車頭與新軌上的輕軌列車併列,展現出新建設與舊文化。就像哈瑪星這個高雄最古老城區發展的歷史一樣,現代化的觀光輕軌讓老城區搖身一變成為新的地標及景點。

現代輕軌與老古董火車,有時空錯置的衝突美感,在歷史與創新中代表高雄兼容併存的海洋文化。

高雄港站值得一遊的地方不少,有台灣僅存保留日本明治時代末期的「低月台」。日治年代火車還是「舶來品」,為彰顯旅客搭火車的高貴感進車廂設有踏階。

高雄港站保留1908年的月台原始(高度二十幾公分高),搭火車不必從高月台上火車,非常親民的設計,台灣唯一保留的古老月台。

從舊鐵道的堅毅斑駁身影,追憶歲月的腳步,也看到大時代建設的軌跡。

哈瑪星站有流線感的候車站,利用人工草皮營造出綠意,月台天花板採用反光板,希望讓新車站和原先的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融為一體。

「哈瑪星」名稱的由來,因為日治時代有兩條濱海鐵路通往商港、漁港,日語稱為「濱線」(日語:はません,Hamasen),以臺語直譯為「哈瑪星」,為第一個採用日文音譯的輕軌站名。

2017年9月26日啟用的哈瑪星站,每日首班車0700發車,班次間距約15分鐘,末班車2200。

C1至C14車站命名經3階段評選後確認,C1命名為籬仔內站,C2凱旋瑞田站,C3前鎮之星站,C4凱旋中華站,C5夢時代站,C6經貿園區站,C7軟體園區站,C8高雄展覽館站,C9旅運中心站,C10光榮碼頭站,C11真愛碼頭站,C12駁二大義站,C13駁二蓬萊站,C14哈瑪星站。

高雄輕軌第一階段C14哈瑪星站與橘線O1西子灣站連接,讓高雄大眾運輸交通轉駁更加便利。

輕軌開放民眾攜帶非動力折疊式腳踏車(俗稱「小摺」)搭乘,遊客僅需要個人車資,小折無需再收費。考量一般腳踏車車體較大,為避免佔據其他乘客搭乘空間,目前暫不開放。

第一階段輕軌列車為西班牙CAF公司Urbos系列車輛,首列列車於2014年運抵高雄,是台灣第一款來自西班牙的列車。第一代的Urbos電車採用5節車廂設計,車長34.166公尺,車寬2.65公尺,每列車可載客250人。

車身顏色以象徵高雄水與綠的白色與珍珠綠,營造出低碳環保、活力海洋首都氣息。

輕軌列車動力來源是車頂上方升降集電弓。停站時列車升起集電弓,在20秒內進行1次快速充電,充電完成後出發前往下一站。

每個快速充電超級電容器都整合全列車機電系統,妥善地運用可以使用的電力。這種充電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減少電力傳輸時的耗損,缺點是必須在站區設置較大的變電設施,在每個車站兩側會看到設置白色電力設備箱體。

車廂上前、後都有二個黑色大大超級電容蓄電池。

每輛輕軌列車離開車站前,必須要充滿100%的電力,出發後仰賴超級電容提供車上的所有動力需求,萬一超級電容器發生故障,就失去動力,待由暱稱「大黃」的工程救險車拖回維修,旅客也要自行走到下一站再搭下班車。

為避免「拖車」事故發生,下一代新列車沒有集電弓。正好有下一代新車試行進站,嶄新的列車讓人耳目一新。

新列車前端採流線型設計,以大型彎曲玻璃窗作為駕駛窗,顯示器放置於駕駛窗上方,司機員開車視線更開拓。

第二階段輕軌列車向法國阿爾斯通公司採購,列車採無架空線系統,車身外觀除延續綠色外,還多了大氣黑邊,增添科技感。未來全線完工後將出現「一條輕軌兩種車型」,目前正試行運轉中。

輕軌上、下車跟捷運進站刷卡不同,旅客上、下車必須自己按壓開門鈕才能開啟。

車廂內開門鈕是黃色,亮燈代表準備開門,請小心下車秩序。

配合輕軌開放式月台設計,月台及車廂內都設置刷卡機。上、下車只要刷一次卡就可以(10元)。

若是沒有電子票卡,請在刷卡機旁售票機上買較貴單程票,目前收費票價為30元。

車廂並沒有存放大型行李的地方,進入車廂先把小折放在不擋路的地方。

千萬別把小折放在司機員進出口,發生緊急情況就麻煩了。

車廂內唯一大空間是輪椅區,車門很大,輪椅進出都ok的。

放好行李先不找座位,到最前面去看駕駛艙。輕軌的駕駛艙是透明的,只隔著一片透明玻璃,很清楚的看見裡面司機如何駕駛。

選擇車上刷卡比較簡單,同步顯示餘額。切記上、下車只刷一次,每刷一次都收一次錢。

先研究輕軌的儀表板狀態,車速顯示器是液晶顯示,停、開車、充電都按鈕就搞定。左、右二邊及車前都有監視器,司機員坐在駕駛艙就能掌握全盤。

坐定後列車即將出發,列車速度50km/h(營運最高速度)、70km/h(車輛最高速度)。每個路口及轉彎處都有清楚速限牌提醒司機員,千萬不能超速。

出站先經過一個大轉彎,感覺非常平穩,比常坐的火車還穩定。

再來是直線加速路段,輕軌跟常騎的電動車一樣沒有聲音,一股腦就到盡頭香蕉碼頭處。

50km/h(營運最高速度)通常小折與自行車都是跟不上的,只在轉彎減速時小折才能跟上。

確保列車行駛安全,路旁有氣候監測糸統。

向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說再見囉。

繼續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