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天才。我只在某些事情上聰明,而我只把時間花在這些事情上。——湯瑪士・華生(Thomas Watson)
今天想來與大家聊聊「能力圈」,該詞由股神「巴菲特」於 1996 年的致股東信提出,簡單來說是投資某個標的的時候,要先確認「自己是否有能力評估這一家公司」。我們可以不用對所有公司都很了解(能力圈不必很大),但投資人得知道「我了解哪些公司」(認清楚能力圈的邊界)!
看似簡單的概念,實際執行卻容易因為價格誘惑、媒體鼓吹,進而影響自己的判斷標準,不慎跨越自己的能力圈,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那麼,究竟要如何搞清楚自己的能力圈在哪裡?便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Farnam Street 部落格創辦人——夏恩・派瑞許在《思考的框架:席捲華爾街的思維鍛鍊,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把經驗提煉成智慧》一書中,提出了創造、維持能力圈的幾個關鍵,讓我們一起來細細品嚐。
如何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哪?
在我們的能力圈之內,我們會確切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我們能快速、準確地做出決策。我們擁有詳細的知識,知道要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做決策可能需要哪些其他資訊,或有哪些資訊並不可得。我們知道什麼是可知的,什麼不可知,並且可以區分兩者。
我們可以設想到、並且回應反對意見,因為我們已經聽過這些不同意見,並已經努力蒐集到能反擊這些異議的知識。面對能力圈內的問題,我們有很多選項。我們對領域的熟悉度,讓我們可以應用不同的資源,並且知道哪些是可調整的,哪些是不可動的。
能力圈無法快速形成。我們無法一夕之間成為長老。這不是參加一些課程,或是努力幾個月就能得到的結果。略懂皮毛,無法成為長老。亞歷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在他的詩〈批評論〉(An Essay on Criticism)寫道:「一知半解最危險;除非暢飲,否則別飲神聖之泉:淺嚐只會毒害大腦,深度品嚐才能讓我們重回清醒。」
理解沒有捷徑。能力圈的建立需要多年的經驗,從錯誤中學習,以及積極尋找更好的實踐與思考方法。
如何建立與維持能力圈
維持能力圈的一個要務,就是永遠不能認為能力圈是理所當然的存在。能力圈不是靜態的,一旦獲得就能一勞永逸。世界是動態的,知識會不斷更新,能力圈也必須持續更新。
為了建立並且維持能力圈,有三項關鍵:保持好奇心與學習動力、誠實記錄,以及主動尋求回饋。
首先,你必須樂於學習。經驗與反思的交匯處,就會產生學習。你可以從自己的經驗中學,也可以從別人的經驗中學,透過書本、文章還有對話等等。靠自己學習,費時又費力,因為你只有自己一人。從他人的經驗中學習,更有效率。你必須永遠對自己的能力圈保持好奇,不斷試圖找出可以幫助你擴展和強化能力圈的新知。
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生命有限,你無法實際經歷所有的錯誤。
─出處不詳
第二,無論是你已經擁有或是想要拓展的能力圈,你都必須記錄自己的表現,要有勇氣誠實地記錄,得到的回饋才能真正讓自己受益。
研究顯示,多數人都是比自認的還更糟糕的駕駛、情人、主管、商人及許多其他角色。我們會過度自信,是因為我們無法做到誠實的自我回饋。我們沒有詳實地記錄,因為我們不是真的想知道自己的優缺點。自尊心讓我們無法更確實的理解真實狀況。
但如果你想要評估或建立自己的能力圈,就必須誠實記錄自己的行為。如果你想投資股票,就需要記錄詳細的交易日誌;如果你擔任管理職,就需要觀察並按時記錄你的決策結果,並根據你想達到的目標來進行評估。你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的失敗,才有辦法反思並從中學習。這是必經之路。
最後,你必須時常徵求外部回饋,這不僅有助於建立能力圈,對維持能力圈也很重要。許多專業人士都有自尊心的毛病,他們對自己的看法,與別人對他們的看法並不一致。人要能改變,就需要先了解來自外部的觀點。我們可以找自己信任的人,就我們的特質提供誠實回饋。這些人可以觀察到我們如何在能力圈內運作,能針對我們的實際能力提供回饋。另一種選擇,就是找教練。
葛文德(Atul Gawande)* 是美國頂尖外科醫師。為了成為更出色的外科醫生,他請了教練。對任何人來說,放下身段都很困難,更何況是醫生。一開始,他也覺得很難為情。距離上次他在醫學院接受別人的評鑑,已經過了十多年。他不禁自問:「我幹嘛要讓自己被檢視、被挑毛病?」
教練真的有用,葛文德學到兩件事。首先,葛文德發現了自己原本看不見的、別人也無法指出的事實(如果他們有注意到的話),那就是他的技術和技巧上仍有可以改進的地方。葛文德學到的第二件事,就是如何給其他醫生更好的回饋。
缺乏外部觀點,就很難維持能力圈。我們通常有太多偏見,所以不能全憑自己的觀察。徵求外部回饋需要勇氣,如果下次你發現自我防禦機制又啟動了,請把目光放在你希望獲得的結果。
閱讀觀點:面對自己的失敗尤為困難
閱讀之後,特別想跟大家聊聊該書所提及的第 2 個關鍵「誠實紀錄」。4、5 年前,剛開始接觸股票的時候,不知道「交易日誌」的觀念。購買的股票若上漲了,便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的眼光神準;反之,標的下跌了,肯定是「大環境不好」使然。如今回顧往事,自己當時的投資作法,應該與拉斯維加斯的賭徒無異。時光飛逝,如今學會花一些時間與交易日誌相處,逐筆填上交易時間、標的、停損停利點、風險報酬比、券商手續費,甚至將投資當下的心情與期待記錄下來。不奢望一步登天,但求同樣的錯誤,「只犯一次就好」。同時期待著,自己的投資「能力圈」能夠穩步茁壯,與各位讀者共勉之!
想瞭解更多能力圈或是其他的思考框架嗎?
推薦你去看這本書《思考的框架:席捲華爾街的思維鍛鍊,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把經驗提煉成智慧》
作者:夏恩・派瑞許
出版社:天下雜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