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3臺南新藝獎」:感受藝術語言匯聚的異質聲音,並從獎項機制開啟產業、城市的對話場域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2023年04月06日05:06 • 發布於 2023年04月05日16:00 • 張家馨

臺南新藝獎(下簡稱新藝獎)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承辦,今年邁入第11屆,邀請到胡氏藝術執行長及双方藝廊創辦人胡朝聖擔任策展人,以「匯聚的分岔點」為題,在近四百件公開徵件中脫穎而出的十位得獎藝術家,與14組邀展藝術家,於3月16日至4月16日各別在臺南的十家畫廊空間展出。選出的10位得主包括紀沛辰、張善學、黃立穎、古孟萱、胡宮雪娜、陳柏源、2ENTER(莊恩齊、邱傑義、陳政維、劉吉榮)、楊傑懷、胡縉祥、陳俊宇。

一直以來,積極投稿參與比賽對藝術家而言,它既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獎金回饋,同時帶來更大量被看見的機會。特別是每年大專院校及美術相關系所將孵化出多位藝術工作者,在這樣龐大的藝文生態以及藝術家百花齊放的世代下,「獲獎」似乎成為了被看見的解藥。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而在臺灣眾多視覺藝術領域的獎項中,不同主辦或協辦單位的執行下,將催生出各種屬性的獎項機制。新藝獎其徵件類型以視覺藝術為主,投件內容不限媒材與形式,有別於隸屬在美術館機構下的臺北獎、桃源國際藝術獎或高雄獎,新藝獎以發掘「下一個藝術新星」為宗旨,每年公開徵選新銳藝術家,並與臺南當地的畫廊合作展出,多了一份銷售機制。而在評審團的編列上,由學者、策展人、畫廊經營者、媒體組成評審團隊,以更為全面的角度評選出獲獎者。

2023臺南新藝獎開幕記者會,藝術家與策展人、臺南市市長黃偉哲以及與會貴賓合照。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2023臺南新藝獎開幕記者會,藝術家與策展人、臺南市市長黃偉哲以及與會貴賓合照。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新藝獎的定位跳脫了以往獎項機制的制度。從評審團編制的方式、策展人參與、商業畫廊合作、藝術博覽會結盟等項目,使藝術家有機會接觸到更多與產業連結的實務經驗。本屆得獎者接受採訪時提到,過往參加過的獎項多半提供了獎金輔助,但卻並未有過多機會參與到商業畫廊的合作。而選擇投件參加新藝獎,獎金的回饋必然成為其次,最主要仍希望能有向產業接軌的平台,接觸到最第一手的資訊。特別是在這種公部門結合民間行銷與資源整合的獎助計畫下,其規劃就更為完善,對新銳藝術家在不熟悉產業「眉角」的容許度與包容度,也就相對來的寬裕許多。

獎項框架下的藝術聯展,在一定程度上圈限了展覽變造的可能,策展人的角色介入,卻使地方性的視覺藝術比賽,將作品從進入場域單一的展呈體系,轉向與更多不同空間屬性對接的機會,並替作品找到了有別於以往的展示方向。展覽的成形也將因著策展人過去經驗與觀看視角,為每一屆新藝獎帶來不同面貌。而新藝獎發跡在富饒歷史古蹟的城市,更將因為擁有專業視覺藝術養成人才的策劃,使當地展覽空間調性與城市紋理作為展覽的一部分。城市中的文化意涵精煉在比賽機制下的展演,漫遊與走讀,都將為該展覽增添另一種觀看層次。

展出於醉美空間獲獎藝術家胡縉祥作品。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展出於醉美空間邀請藝術家Connection (鐘佳諭、袁愷葳)作品。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展出於醉美空間邀請藝術家王璽安作品。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特別是在這樣多個散點的展覽空間,承攬了數十位獲獎與受邀藝術家作品,經由宏觀的策展命題作為回應臺灣當代藝術現象,提供觀者理解展出作品的線索。正如同本屆「匯聚的分岔點」,意味著臺灣八、九〇年代藝術家在創作上呈現的多樣議題,反映著當代的美學概念、世代觀點和社會文化等面向,其多重總合的縮影,是線索、是現實,也是未來。(註1)

策展人胡朝聖提到,綜觀本次得獎藝術家作品,其創作理念擴及了元宇宙、酷兒、服兵役、文化革新等,他們擁抱了臺灣珍貴的言論與思想自由,即使話題將涉及到政治意味,抑或是挑戰人類的道德界線。但是在藝術的語言下,提供他們在創作上的最大限度,如實的回應現今身處世代正在發生的事。就像在絕對空間展出陳俊宇的〈重返榮耀:讓_們再次偉大〉,邀請自己的父親與親戚拍攝政令宣傳與動態海報,並於展場中放置投票機,提出是否支持義務役高齡化?在嚴肅的議題底下,藝術家以幽默詼諧的方式,邀請觀者反思義務役高齡化是否能解決臺灣社會當前的多項問題。

展出於絕對空間得獎藝術家陳俊宇作品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展出於絕對空間得獎藝術家陳俊宇作品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展出於絕對空間受邀藝術家張紋瑄作品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又或是在藝非凡美術館得獎藝術家紀沛辰,以及邀請藝術家李勇志的作品做了一個很好的範例。前者的創作將自身拍攝的歐洲城市,再繪製上臺灣的招牌文化;而後者則以懷舊的霓虹招牌為主,在這些色彩斑絢爛的燈管下,嫁接著過去的經典符碼與未來科技的發展。兩位藝術家嘗試在創作中將文化挪移,經由某種仿製偽裝,拼接了跨時空、跨國度、跨文化的可能性。

新藝獎注入了與畫廊展銷合作的機制,除了能夠作為跳脫學院溫室的跳板外,首當其衝面對到的是應當如何向大眾及社會接軌,如此一來,不只是提供獎項背後榮耀與光環,而是將藝術家主動導入藝術市場,同時意味著他們能否作為得以塑形的黏土,以更為軟性的姿態思考商業、民眾與藝術之間的角力問題。因此在展呈形式上是否便於收藏、觀者如何容易閱讀,都將會是參加新藝獎的創作者必須思量的範疇。

以本次得獎的2ENTER(莊恩齊、陳政維、邱傑義、劉吉榮)與加力畫廊的合作為例,他們是一群仍在就讀北藝大的學生,其作品透過大量的網路資訊,及時擷取並轉譯成具當代性的符號,在作品中建構出虛擬的生態系統。展場中亦展出另一系列作品,帶入區塊鏈其資訊公開且不可逆的特性,畫面呈現源於團員們對「家」的想像,收藏家可在作品中帶入自己的藏品,每件NFT都將是獨一無二的樣貌。

展出於藝非凡美術館得獎藝術家紀沛辰作品。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展出於藝非凡美術館得獎藝術家紀沛辰作品。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展出於藝非凡美術館邀請藝術家李勇志作品。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藝非凡美術館展場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藝非凡美術館展場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展出於加力畫廊得獎藝術團體2ENTER作品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展出於加力畫廊藝術團體2ENTER作品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展出於加力畫廊的受邀藝術家蔡宜儒,作品擷取了動畫、社群平台及通訊軟體的符號,呈現人在不同階段與螢幕介面的視覺經驗。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在加力畫廊過往策辦過的展覽經驗中,擴及了媒材的多元性,因此在面對到2ENTER作品多半以動態影像結合數位程式,他們除了能夠供給藝術家完整的軟硬體設備外,更因應藝術家作品,將Web3的藝術形式,藉著數位電子界面轉移至線下,做出觀眾最容易閱讀、互動與收藏的展呈形式。

從加力畫廊與2ENTER合作的案例可以發現,畫廊與藝術家之間存在著某種依存關係,空間屬性與作品調性,為本屆策展人思量的重點之一。因此在弎畫廊除了展出得獎者張善學的作品外,另邀請了黃蘭雅與胡晴雯共同回應該場域。弎畫廊並非全然的白盒子空間,而是保留了建築物本身的元素,包含老式地磚、木造門窗、水泥屋頂等,臺灣傳統房屋的元素。而三位藝術家作品皆以生活物件與個人感性意識出發,凝結了日常中幽靜的片刻。

首先進入展場,張善學的作品以自身種植的蕨類植物為繪畫題材,在不同造型與品種的組構下,並透過高飽和的翠綠顏色,重新搭建出屬於藝術家個人的美學景觀。畫作背景的留白,使觀者能夠更加專注於筆觸流淌的方向。而胡晴雯的創作主要補捉了光影變化、植物殘屑,並藉著銀箔金屬的質地表達陽光強烈的照耀,以及它易氧化的特性,彰顯了時間的痕跡。黃蘭雅則擅長以熱塑性樹脂為創作媒材,打造出一個個屬於藝術家個人語彙的立體造景,表面貼滿帶有光澤的小圓碎珠,它們既有著植物的外觀,卻也有著超越真實的奇幻異景之意,探討了人工材質與自然環境的互動與融合。

展出於弎畫廊得獎藝術家張善學作品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弎畫廊空間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弎畫廊展出邀請藝術家黃蘭雅作品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弎畫廊展出邀請藝術家胡晴雯作品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P

或許可以注意到,新藝獎特別的地方是除了提供舞台展出獲獎藝術家作品外,將另外邀請其他藝術家平行展出。以去年的新藝獎為例,在時逢獎項十週年之際,策展人林平邀請過往得獎藝術家一同展出;而今年在胡朝聖的規劃下則是找尋與獲獎者作品議題有著對應關係的創作者為主,並強調了得獎藝術家與參展藝術家連結的節點;同時側重於場域語言,使作品與空間產生具詩意的絮語。

索卡藝術展出的得獎藝術家陳柏源,策展人邀請了盂施甫共同對話。前者將平面的水墨繪畫成為動態影像,畫面氣韻流動、變化萬千,結合立體裝置以回應藝術家時常搭乘飛機看見窗外雲層漸變、抽象的景象。後者則以動力機械的方式擬仿鳥類與飛行器的中介複合體。兩位藝術家各自擷取了新媒體藝術的形式語彙回應與自由、翱翔、天際等相關的關鍵字。作品雖然各自為其單一個體,彼此卻成就了整個展場的空間調性,打造出一個具科幻及超現實的敘事場景。

展出於索卡藝術得獎藝術家陳柏源作品。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展出於索卡藝術邀請藝術家盂施甫作品。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索卡藝術展場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在甘樂阿舍美術館中,兩位女性藝術家各自藉著東、西方媒材,嘗試跳脫舊有影像的既定框架。得獎藝術家古孟萱,在傳統水墨的底蘊下挖掘新的可能,其創作搜集了網路上令人恐懼不安的圖像,並將其轉印在宣紙上,透過影像蒙太奇的組構,呈現出一種影像皴法,將這些被量化的圖像被塑造成一種如大自然中擁有的崇高感,回應影像氾濫的資訊社會。一直以來,女性身軀在藝術史中總為藝術家入畫的主要對象,而溫佳寧的作品重新變形了女性的身軀,並將她們描繪在矛盾且奇特的空間中,做出怪誕、荒謬的姿勢,挑戰了過往繪畫中未曾出現過的形象。

甘樂阿舍美術館展出得獎藝術家古孟萱作品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甘樂阿舍美術館展出得獎藝術家古孟萱作品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甘樂阿舍美術館展出邀請藝術家溫佳寧作品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甘樂阿舍美術館展場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大新美術館展出的得獎藝術家胡宮雪娜,其創作以自身的生長背景出發。藝術家出生於沖繩,現居住在臺灣,祖父為上海人,祖母則為臺灣人。自小接觸著多國文化,便將這些曾經歷過的文化養分作為作品元素。因此在此次展覽中可以看見,有如雞蛋糕模具下的鴿子與槍枝被放大成吹了氣的軟性雕塑,擴張至整個展覽場域;亦或是華人世界獨有殯葬禮儀中色彩繽紛斑斕的紙紮文化。

與胡宮雪娜對話的藝術家則分別為莊培鑫、陳呈毓、方偉文。三位創作者的作品皆安排在二樓展場,雖然各自承接了不同媒材與議題,在展間內卻不相互牴觸。莊培鑫的作品以網路文化對當代社會的影響為核心,其作品蒐羅了網路雲端圖庫中的數位影像,將這些無盡的洪流重新編碼,壓縮成實體的數位標本。方偉文則慣於採取純然手工的方式,透過身體的勞動和身體的介入,將媒材縫織於他的世界,而這些縫織的元素吸納於藝術家手邊易取得的物件。

本著此次策展人的策展論述,新藝獎匯聚來自國內外優秀藝術家,分岔出異質多樣的聲音,藉著新銳創作者與各地藝術家作品的對話,彼此面向了不同的創作形式與議題。並為在地的藝術社群、個人創作注入另一種參照的可能(註2),在本次展演中看見八、九〇後的藝術家在媒材或議題上的大膽嘗試,且在獎項機制的運作裡,從策展、畫廊媒合、展呈方法,提供藝術新星在不熟悉產業的前提下熟悉產業。

新藝術獎展覽策辦的同時,將開啟多場藝術座談及校園講座;部分得獎者亦有機會於畫廊協會主辦的台南藝術博覽會展出。三月份的臺南因著新藝獎的策辦,開啟一場散策臺南巷弄的藝術盛宴,觀者得以繚繞在充滿歷史與人文氣息的古城,走往各個展覽場域。

大新美術館展出得獎藝術家胡宮雪娜作品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大新美術館展出得獎藝術家胡宮雪娜作品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大新美術館展出得獎藝術家胡宮雪娜作品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大新美術館展出受邀藝術家陳呈毓作品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大新美術館展出受邀藝術家莊培鑫作品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大新美術館展出受邀藝術家方偉文作品。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策展人與得獎藝術家開啟藝術座談現場。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德鴻畫廊展出得獎藝術家楊傑懷作品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德鴻畫廊展出得獎藝術家楊傑懷作品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同樣展出於德鴻畫廊的受邀藝術家曾怡馨作品一景。作品從女性的觀看機制與凝視主體出發,在流行文化的圖像中思考性別與政治的不對等關係。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展出於水色藝術工坊得獎藝術家黃立穎作品一景。圖 / 取自水色藝術工坊臉書。

展出於水色藝術工坊得獎藝術家黃立穎作品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展出於水色藝術工坊得獎藝術家黃立穎作品。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展出於水色藝術工坊邀請藝術家平川祐樹作品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展出於水色藝術工坊邀請藝術家平川祐樹作品一景。圖 / 臺南新藝獎提供。

註1:節選自「匯聚的分岔點」策展論述。

註2:同上。

展覽資訊

「匯聚的分岔點」

展期|2023.03.16-04-16

策展人|胡朝聖

得獎藝術家|紀沛辰、張善學、黃立穎、古孟萱、胡宮雪娜、陳柏源、2ENTER(莊恩齊、邱傑義、陳政維、劉吉榮)、楊傑懷、胡縉祥、陳俊宇

邀請藝術家|盂施甫、平川祐樹、王璽安、Connection(鐘佳諭、袁愷葳)、蔡宜儒、張紋瑄、曾怡馨、黃蘭雅、胡晴雯、李勇志、陳呈毓、莊培鑫、方偉文、溫佳寧

展出畫廊|索卡藝術、水色藝術工坊、醉美空間、加力畫廊、絕對空間、德鴻畫廊、弎畫廊、大新美術館、藝非凡美術館

2023臺南新藝獎《匯聚的分岔點》展覽主視覺。

更多活動資訊可參考「Next Art Tainan臺南新藝獎」Facebook。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