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江某」,您可能想說這是哪位?它曾是與台灣人從舌頭、喉嚨到腳底都最親密的植物!江某是台灣原生種,又稱為鵝掌柴,在淺山數量多,木材柔軟明亮,早期是日常木製品的最佳素材,包含早年的池上便當、小美冰淇淋木湯匙、木屐、醫療用壓舌棒都少不了它。
雖然隨著時代轉變,江某已不再作為木製品,但是有蜂農以它豐富的花蜜生產滋味苦甘的「鴨腳木蜜」,泡茶、作成冰淇淋都深受大眾歡迎,江某正用全新姿態繼續跟大家的味蕾談戀愛!
沒有區分公母?取名原因跟木屐有關?
江某是五加科的樹木,名字跟江姓家族完全無關。林業試驗所森林生態組副研究員鐘詩文表示,江某被取自台語「公母」諧音,原因是「冇公冇母」(國語諧音「某公某母」),意思是無法分成公母。
江某為何難分公母?有一說是它的花朵太小,無法判斷雌雄的關係。但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楊智凱說明,江某花朵屬於雌雄同朵的兩性花,「本來就不分公母」這說法較有爭議。較被採信的由來「跟木屐有關」。
在日治時期,台灣經常把江某製成木屐,木屐不會有左、右腳差異,「左右不分」在台語說為公母不分,簡化說法、取其諧音後,最終稱為江某。
宜蘭白米社區在日治時期發展木屐產業,社區發展協會分享,白米社區早期擁有許多江某,因乾燥後輕巧有韌性、不易變形、做成木屐後還能吸汗,穿來乾爽舒適,而是木屐重要木材。
早年木屐業者太鍾愛江某木屐,明知日本嚴格管理林木,仍會偷偷跑到林中找尋江某,並出現「白米甕,做柴屐,偷銼材,山林捉」的地方俗諺。
早年便當木盒、冰淇淋木棒都是江某
江某不只是可做成木屐,早年民間的各種木製品,都可能是江某製成的。鐘詩文指出,江某在台灣數量多、木材柔軟好加工,過去居民住家在淺山附近,常用江某枝幹做成家中飯匙等小型器具。
因為江某木材色澤較淺,故早期台灣從池上便當木盒,到小美冰淇淋附贈的木湯匙,都很可能是由江某製成,「使用時感覺比較乾淨明亮」。
楊智凱表示,江某的木材無毒也無味,而且重量輕,在商業製作成食品工具或器皿安全、不會讓食物沾染氣味、還可以減少運輸成本,早期小型木製品如湯匙、飯瓢、冰棒棍,乃至木便當盒、蒸籠等,幾乎會選用江某。
另外醫生看診時,經常會用木頭壓舌棒觀察病人喉嚨,早期也多是用江某。換言之,江某在許多人不知情之下深入大家嘴中。
從酒甕到刀鞘,原住民生活用品好幫手
江某不只是會進入平地人嘴巴,也深入原住民的飲食生活。內本鹿人文工作室致力推廣布農族文化,負責人 Dahu Takishusungan 說明,江某的布農族語為 nahailiun,意思是「好削、好處理的木頭」,布農族生活上有需要木材製作工具,就會先去找尋江某。
因江某的木材質地較輕、可塑性較好、沒有味道,大部分是製作成吃飯、料理等日常飲食用具,耐用也不怕木材干擾食物味道。
Dahu 舉例,包含木湯匙、木杯、蒸籠、酒甕,或者是刀鞘、刀柄等,族人都會優先使用江某,對外開設刀鞘等部落工具製作課時,也是採集江某為木材。
楊智凱提及,蘭嶼等離島也有江某的蹤影,達悟族女性成年禮時戴的椰纖禮帽,早期是曬乾江某的掌狀複葉,枝條能作為帽子骨架,方便把椰纖、椰葉編織上去。因為江某木材比較輕盈、柔軟有彈性,帽子就不會變成沈重頭盔。
認明林中鴨子,鴨腳要淺綠、少油光
江某也是「林中鴨子」,楊智凱解釋,江某葉片屬於掌狀複葉,由數片小葉排列成類似手掌構造,因葉片構造幼葉邊緣多有缺刻,看起來就像帶有肉蹼的鴨腳掌,因此也稱為鴨腳木、鴨掌柴。
江某喜歡陽光充足,又相當耐陰、耐濕,生長偏好契合環境高溫多濕的台灣。鐘詩文表示,江某在台灣,縱使在陰濕的地方、或受到樹木遮蔽,也能長得很好,在台灣中、低海拔的淺山、闊葉林區域,都不難察覺它的蹤跡。大家爬山時若看到林間出現「鴨腳」,就可能是江某。
若以江某標本記錄觀察,也可發現它從日治時期,從台北至屏東都有採集記錄,代表在台灣分佈相當廣泛。
早期大量砍伐,現在隱深山林
但現在想體會江某「深入口舌」的感覺,恐怕並不容易。楊智凱判斷,江某在台灣曾經是優勢樹種,從北至南都可能有大量植株,但因為「太好用」,早期被大量砍伐,量產成各種木製品使用,現在反倒不如檜木、杉木等大規模族群。
工業興起使得許多日常用具被塑膠製品取代,木材需求量不斷減少。楊智凱指出,縱使是冰棒棍、木便當盒等,都轉向進口價格較低廉的楊樹、樺樹等木材製作,不再利用江某。
鐘詩文也說,台灣開採木材的人工成本較高,加上台灣曾嚴格禁伐原始林,導致林業發展受限,木製品更傾向用進口、便宜木材,也間接讓江某從大眾生活抽離後,變得隱身於山林、鮮為人知。
化身苦甘鴨腳木蜜,泡茶、做冰淇淋風味佳
江某現在少透過木棍、木湯匙接觸大家嘴巴,卻可能化身成蜂蜜被品嚐。楊智凱說明,江某在台灣常於冬天開花、蜜量豐富,不僅是冬季蜜蜂、蝴蝶等昆蟲重要的蜜源植物,在北部也有蜂農特別採收鴨腳木蜜,味道跟龍眼蜜等較不同,近年能見度越來越高。
養蜂產業多稱江某為鴨腳木,在新竹以北、宜蘭的淺山地數量多,常在 10 月底至隔年 2 月開花。江某花期長、花蜜量多,儘管冬天北部多陰,但只要在開花期間有數天放晴,蜜量就很多。
台北蜂農劉錕會於冬季在雙北採收江某花蜜,他曾有數次收成鴨腳木蜜時遇到暖熱晴天,流蜜量可跟當年龍眼蜜等傳統蜜產量相當。
鴨腳木蜜苦中回甘,滋味情有獨鍾
劉錕分析,鴨腳木蜜的滋味甜中帶苦,消費者直接品嚐,可能不太適應,但鴨腳木蜜陳放一段時間,苦感就會褪去,且加水稀釋後,苦澀回甘的感覺,像有人蔘味的甜菊花茶,部分消費者對它情有獨鍾。
他還提及,客人反饋鴨腳木蜜加入咖啡等飲品,原本苦味會被掩蓋,又能維持蜜香、花草香,認為若持續推廣,鴨腳木蜜依舊能受到特定客群賞識。
新北搖滾牛冰淇淋有開發「鴨腳木蜜冰淇淋」,老闆楊鈞儀說明,鴨腳木蜜雖帶苦味,跟鮮奶冰淇淋融合卻不突兀,反而能充分感受蜜香、奶香,最後以一絲苦甘尾韻作結,風味多重濃郁不膩口,十分具有獨特性,「相當受歡迎!」
造景、造園、產蜜價值兼具,值得大家認識
雖然江某或許無法透過木製品重回往昔榮光,但其能廣泛適應台灣環境,尤其較能在陰濕的坡地生存,造林後的生長表現也與多數闊葉樹相當。鐘詩文認為,若台灣要在淺山環境造林,「江某是不錯的樹種」。
「江某很值得向大家推廣」,楊智凱表示,江某屬於台灣原生種、外觀特殊、冬季能成為蜜源植物,是皇蛾等特定昆蟲的食物、作為林下養蜂樹種,可產出特色蜂蜜。
若能苗株繁殖,不論是造景、造林、產蜜,江某都能有所貢獻。另外如老虎牙子等機能飲料會添加五加科植物增加營養,他認為台灣也可研究同樣家族的江某,其蜂蜜是否有更高的保健潛力。
白米社區發展協為了傳承當地木屐文化,不僅建立白米木屐館,也種植江某,製成多樣的木屐商品,還特別設置江某公園,以期望民眾來社區體驗木屐文化時,也認識這個幕後功臣。
如何辨別江某與澳洲鴨腳木?
具掌狀複葉外觀的植物,除了江某之外,還有木棉、風鈴木、澳洲鴨腳木等,其中澳洲鴨腳木較易跟江某混淆。不過江某是台灣原生種;澳洲鴨腳木則於 1922 年才引進台灣。
想認明江某,可從小葉大小、色澤等判斷。澳洲鴨腳木植株、葉片較大,色澤偏深綠並油亮,葉片比較集中在植株上層;江某的鮮綠葉片油光較少、均勻長在植株枝幹,如披上一襲不搶眼也不單調的袍子。
澳洲鴨腳木的每一個掌狀複葉上的小葉較多,且葉片比較圓滑;江某小葉則是頂端較尖銳。另外江某花朵是淡黃綠色、澳洲鴨腳木則是較鮮艷的紅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