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搞定主動收入三步驟 做想做的事還能賺到錢!

三采文化
更新於 04月16日03:30 • 發布於 04月23日09:30

《這輩子賺多少才夠?》Will 黃士豪 著

要創造真正的人生財富,我們就要知道:財務與財富的分別,以及這世界的錢怎麼分配。這個世界的財富不是根據科系分配的,而是根據你能解決的問題有多大來分配的。你認為你的工作在解決多大的問題?你是在解決「能力背景」所及就能解決的問題,還是你也有真正想解決的問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管現在想不想得到,先記住這件事,如果你有想解決的問題,而這個問題解決後,如果能造福越多人,你就能收獲越多財富。但解決問題的過程可能碰到更多阻礙、更多問題,延伸更多可能令常人更痛苦的時刻。所以,確保想解決的事對自己有意義,以及至少有一點熱情是很重要的。

聽起來很麻煩嗎?是不是想說,那就開始投資,早日退休吧!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主動收入結構要先搞定。如果沒有搞定主動收入結構,你可能賺到錢,但也很有可能賠掉一生。而從主動收入的內容開始,就算還沒賺到錢,你也開始賺到「財務自由」的人生了。我們將主動收入結構分三步驟說明。

步驟 ①:探索自己的財富因子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現代社會最普遍,也最不合理的追求就是「退休」。

我很開心近幾年來開始看到有人提出「退而不休」、「第三人生」的概念,因為這才是讓人感覺「真正活著」的樣子。

所以要找到「熱情」嗎?—請別過度依賴「找到熱情」的想法!因為真正的熱情,有著越投入、越享受的特性,所以熱情不能用「找」的,要用「做」的。例如我喜歡分享學到的東西,隨著研究越多、分享越多內容、次數越多,就越熱愛分享這件事。

但光有熱情也是不夠的,因為很有可能是在自嗨。所以下個問題很重要,需要找到在你自嗨的同時,也能幫助到別人,或是解決別人的問題。這是讓你所享受、熱愛的事能夠帶來收入的關鍵。也就是我分享完後,大家是聽聽就算了,還是真的能有所啟發,甚至採取行動,來讓自己的人生也發生改變。而為了能讓這樣的改變發生,我自己也開始更加投入於教育、培訓、諮詢、教練技術、溝通、心理學等領域,來讓我熱愛的事也能真正為別人產生價值,甚至產生所謂的經濟效益。

而要找到這樣的方向,我最常建議大家用「快樂」、「優勢」、「意義」三個圈的交集來找,中間交集的,就是財富因子。我也很喜歡用「IKIGAI」的四個圈來檢視(這是一個日文字的音譯,意思是「生之意義」),因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使命,只有圍繞自己的天賦使命來推進自己的事業,才有可能創造最大價值,才能用一輩子來累積,而不是整天想著什麼時候才能退休。

步驟 ②:先求生存,再求發展

哇,如果做不喜歡的工作是浪費生命,那是不是趕緊辭掉工作去尋找熱情?但說實話—

1 .就大多數人解讀工作、投入工作的態度與程度,根本沒資格評斷自己的工作到底有沒有意義。

2 .誰說繼續工作跟尋找財富因子不能並行?

我不擔心一個人還在為了生存苦苦掙扎,我只擔心這樣的人會認為生存就是全部。但很可惜的,我們的教育制度就是這樣。

找到好工作、領到好薪水、談個好待遇,其實都只是「生存層面」的追求,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沒人考慮到你開不開心、快不快樂,而是認為你有了不錯的工作、職位、薪水,就應該知足、別那麼矯情。

總之,即使這份工作不見得是你最喜歡的,你還是有感激它的理由。它給了你生存條件,也給了你在生存之上,可以去挖掘尋找、學習發揮天賦使命的空間。

那我們如何定義生存?以下三點是我的生存定義。

1 .盈餘線:每月盈餘達到10% 收入。

2 .緊急預備金:銀行裡的流動資金有六至十二個月的生活開支(含貸款)。

3 .保險:基本保險,涵蓋各種突發狀況的開支(醫療、意外、房屋、汽機車、旅平、工作、壽險)。

在還沒達到上述標準前,就先別想著要追尋熱情、夢想了!因為你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緩衝能讓自己堅持下去。這也是為什麼,越年輕越應該開始探索、追尋熱情。因為儘管這時的收入沒有未來四、五十歲時那麼高,但開銷與責任也低很多。一人飽全家飽的狀態,才最能夠橫衝直撞、挑戰不可能。

到了一定年紀,父母已經退休、自己也成家生子,即使收入成長,但同時開銷往往增加更多倍。舉例而言,你是社會新鮮人時,薪資可能3 萬2 千元,但你的開銷可能可以控制在2 萬5 千元。每個月有7,000 的盈餘,已經遠遠超過10%。就算你在還學貸、信貸,你依然要為自己能有這麼高的儲蓄率感到驕傲。接下來就是讓自己盡快存到至少三∼六個月開銷(2 萬5 千×3),並且在收入增加的同時,控制自己的開銷幅度(開銷,不是投資)不要超過收入增長幅度的40%。只要能這麼做,我相信你就能活在不需要擔心財務狀況的生活中,並且能夠有更多時間、精力與機會,去創造更多的收入。

而一位中年的一家之主,即使薪資來到了15 萬,但是房貸、車貸、孩子教育、家用、孝親加一加,很有可能就達到14 萬3 千了。這個時候,就算一樣存下來7,000 元,但因為每個月開銷太大,就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存到六個月的開銷(14 萬3 千×6),也就需要更久時間才能有足夠的經濟護城河,來讓自己開始進行投資或找尋其他機會。否則他的任何套牢或是失去工作所造成的傷害,將遠遠高於社會新

鮮人。這兩個例子正是「反脆弱」理論的最佳對照組。

生存就是生存,能活下來的最基本條件只要符合上述定義即可,其他的「買房」、「度假旅行」、「負債還清」等都先放一邊,否則將無限上綱。你將為了追求無止境的安全感而放棄遠高於安全感的理想人生,終其一生不斷說服自己知足、認命。

著名的物理學家曾經問過馬斯克,你怎麼有魄力去創造Paypal、特斯拉和SpaceX。馬斯克說,我大學的時候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看自己能不能用1 美元生活。後來他去沃爾瑪買了50 美分的散裝泡麵,發現自己確實能用1美元過一天,他確定了生存的底線為何,當然可以無所顧忌地去挑戰更遠大的目標願景。

無論你的理想人生是什麼樣子,我想我們都該知道,假設因為「安全感」的恐懼作祟,就很有可能為了現在一畝三分地的舒適圈,而不願跨出去追求更多。藉由理解我們實際的生存所需,我們才能夠辨別實際上有多少餘裕能夠拿來投入、創造想要的未來。

收入線-生存線=你能拿來投資自己、創造未來的餘裕。所以收入越高、生存線越低、餘裕就越高,反脆弱能力也越強。反之,就算是高薪族群,當他們的生存成本很高,那麼他們的反脆弱能力反而不如薪資較低的人。這也是為什麼生活越簡單,其實擁有更大、更長期力量的原因—他們更能面對環境變化的衝擊,並且有更長的跑道、能支付更多的投入在打造未來,而不是單純鞏固現在。

收入線與生存線的概念,不僅適用於金錢的收入與花費,同樣適用於時間。當一個人為了生存、薪資,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那麼他當然只剩更少的時間來思考、探索自己想要的人生,最終形成被工作推著往前跑,每天都在忙,但不知道忙什麼的被動狀態。相反地,當一個人的生活越簡單、需要的錢越少或是能用更有效率的方式賺到生存所需的錢,他就有更多時間來探索、投入自己熱愛的事,進一步更早打造出自己的理想人生。

我不提倡因為衝動而丟辭職信的行為,但我相信在做好財務的基本配置、清晰自己的生存所需、有意識設定時間線後,我們都應該勇敢探索、設計自己的人生。

步驟 ③:打造自我投資的成長曲線

賺到更多錢的核心優勢來自於你釐清生存與發展的界線。求發展不是要你再去找一份更高薪的工作,而是朝著更能實現「人生財富」的方向前進;自我投資不再是盲目考證照學英文,而是真正能帶給你幸福感、成就感的成長途徑。

所以生存滿足了、熱情領域也模模糊糊找到了,接下來怎麼辦?我們可以設定一個小目標:讓熱情領域收入達到目前的薪資水準。

「哪有那麼簡單,我可是努力半天才能有現在的收入耶!」—這是恐懼驅動的想法。因為害怕失去現在所擁有的,所以即便不喜歡,也不斷讓自己忍受,躲在並不舒適的舒適圈裡。再者,急於求成、想要說換就換,希望馬上能有相應收入,那肯定也不容易。但如果你能給自己五年的時間呢?這就是我早期職涯每天在工廠裡面時的重要策略:

策略1白天求生存、晚上求發展

有沒有相關領域的人,他們已經達到目標收入?如果有的話,他們是做什麼的?怎麼做到的?你不妨到相關領域找職缺,看看需要哪些技能、背景,從那些目前還缺乏的專業開始,為自己設計學習計畫。

我曾經以為,到iPhone 工廠、派駐上海、拚命加班達到的年薪百萬,已經是很難突破的門檻。但後來我發現自己擁有講課、分享、諮詢的熱情,並且開始執行這樣的過程後, 竟然產生了我原本想像不到的結果—每天不覺得在工作,卻在不知不覺中,光是憑講課就曾達到破億的年收。

策略2圍繞財富因子打造收入結構

投入自己的興趣,一開始都需要花錢,所以一定會是負的,但這是必要過程。要是能達到每月薪資,也就解鎖了「免退休人生」。

在台灣的薪資環境下,我相信大家都能感覺到,目前選擇「創業」、「數位遊牧」或「一人公司」的機會成本都相對低。我們的上一代要是放棄薪水去創業,就相當於放棄了穩定的生活、相對優渥的待遇,甚至是用薪水買房的機會。但是現在的工作環境變化大、企業本身面臨的挑戰也很嚴峻、不如以往穩定,保障相對來說已經變少。而薪資待遇成長幅度低、薪資已經負擔不起蛋黃區的房子,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其實選擇創業所需要面臨的割捨壓力也比以往少,甚至未來的風險,說不定都比就業還要低。

尤其是現在個人品牌、一人公司興起,市場上有越來越多相應的資源、服務,讓大家能以更快、更方便的方式,打造自己的收入。我想這樣的趨勢只會越演越烈,未來的經濟結構極有可能就是由超大巨獸企業與奈米個人服務所組成。中小企業將需要更多的護城河,或是占據極其利基的市場才能有長期發展。

因此整個收入的核心概念,應該從「努力賺錢來過想過的生活」轉換成「如何做想做的事還能賺到錢」;「從因為我只會什麼,所以就做什麼」,轉換成「如果我想用那樣的方式賺錢,我應該開始學什麼?」

◎作者:Will 黃士豪 

曾帶領公司,足跡遍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上海、美國、澳洲,超過10萬學員,並在台灣完成超過萬人以上授課、千人以上個人財務、生涯與成長諮詢。現在更創立財務教育科技公司,與世界頂尖大學、非營利組織、政府部門、聯合國等合作,開發出AI輔助的財務學習App,實現「財務學習是基本權利」到世界各地。

【現任】

‧新加坡 金融教育科技新創 GoodWhale 共同創辦人暨CEO

‧三實而立 人文紀實紀錄片主持人

‧RFP 美國註冊財務策劃師

延伸閱讀:賺很大還是富不了、省很大還是不夠?專家給你原地財富自由的行動策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