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過年零食3類藏健康陷阱!孩子零食怎麼選?醫師籲:這3類食物要注意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2天前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過年零食3類藏健康陷阱!孩子零食怎麼選?醫師籲:這3類食物要注意

「沒關係,吃一點還好啦!」這句話幾乎是農曆春節期間,大家在團聚時會聽到的經典台詞!然而,親友出於疼愛的餵食行為,卻讓許多家長陷入「讓孩子開心」與「健康管理」的兩難。特別是過年零食多數隱藏高熱量、高糖、高鹽和高脂肪的健康風險,若不加以控制,可能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健康與體重管理絆腳石。

過年零食3類藏健康陷阱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醫師職務之外,同時也是一位母親的減重專科暨小兒內分泌科醫師王律婷,特別整理出3大類常見的過年零食,提醒家長爲了孩子的健康要多加注意:

1.魷魚片、肉乾

這類超加工製品通常添加大量鹽分及甜味劑以增添風味。攝取過多的鹽分可能導致高血壓,並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美國醫學會兒科期刊》的一篇針對英國兒童的縱向研究指出,在7歲至24歲的觀察期間,日常飲食中攝取最多比例超加工食品的兒童,其身體質量指數(BMI)、脂肪質量指數、體重和腰圍的增長幅度顯著高於其他兒童。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2.核桃糕、生仁糖、寸棗、麻荖

這些傳統甜點的主要成分為糖和油脂,食用過多容易造成脂肪堆積,並增加高血脂的風險。由美國心臟協會在2017年發表的兒童研究也提到,添加糖攝取過量會提高過重兒童的空腹血糖與胰島素阻抗,影響日後血糖調控。建議兒童每日添加糖攝取量不超過25克,2歲以下兒童更應該避免任何添加糖。

3.瓜子、花生糖

瓜子和花生雖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但因體積小,容易在無意間吃過量。建議每日堅果類攝取量不超過30克,約一個掌心的大小,並優先選擇原味(無調味)產品為佳。

春節期間享受零食無可厚非,但過量的「糖」攝取對體重和身高都有所影響,享受美食的同時,孩子的健康和體重管理同樣重要。王律婷醫師建議,家長在購買零食時可選擇「三好」低鹽、低糖、低脂產品,例如無糖優格搭配水果、原味(無調味)海苔,或是超商常見的小包裝無糖堅果。

春節連假9天後,若發現小朋友體重增長超過2公斤,則建議儘早帶孩子到門診檢查,了解是否有潛在健康風險。對於患有糖尿病的兒童,更應該堅持低糖原則,並定時測量血糖,觀察血糖波動。血糖藥物或胰島素的使用也須按時進行,避免因血糖失控導致酮酸中毒等嚴重後果。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k
    母親臨終前昏迷肺部嚴重積水,像溺水樣時刻要大吸氣,各血管也因持續點滴漏液多處皮膚嚴重潰爛!本預期大約一星期就會離世,但卻在加護及安寧病房各住一個多月至健保不給付!每天兩次半小時探病都不見母親動及張眼,問護理長醫師都說有看到,讓親友又抱持希望!兩個多月後院方突要家属辦後事,經後查證才知原來點滴會定時輸入強心劑等藥物!害母親還要被多折磨兩個多月不能早善終!現我已在健保卡登錄不予急救,避免醫療變成是傷痛!
    2天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