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每年過年都打牌。
小時候,我們家每年都要開車上高速公路,從台北回到台中奶奶家,有時候和叔叔家一起,路上聽著各種流行歌、古典樂,或者《那一夜,我們說相聲》(1985)、《這一夜,誰來說相聲》(1988)、《臺灣怪譚》(1991)的錄音帶。到了家,奶奶總會準備一頓極豐盛的年夜飯,我們十個人(奶奶、大姑姑、我們家四人、叔叔家。兩位堂妹比我晚幾年報到)圍著大圓桌吃到撐不下,剩菜收起來,麻將就端出來了。麻將盒開,上桌的上桌,看牌的看牌,不打的去旁邊客廳看電視,或從房裡拿金庸小說出來複習,我們小孩收過紅包,也總有東西玩,小時候我玩過大姑姑的電腦,九歲以後我玩過扯鈴,但最主要、最重要的還是麻將。
我七歲開始上桌,各種花樣學得很快,也意識到我家打的和書上寫的、電腦裡的不一樣;有時我想把書上寫的、電腦裡的花樣帶進去,有些被拒絕了,也有些被接受了。我們家不打錢,所以規定要做大牌才能胡,一開始照顧我剛上桌,有番就可以胡;漸漸的,進步到三番起胡、五番起胡。牌桌上的人來來去去,我興緻高昂地追求極致的大牌或氣死人的小牌,大家使勁摸牌、摸到平平滑滑一張我八歲那年用彩色筆寫的「三萬」(因為原來那張不見了)時總要笑罵一下「醜死了」,我就特別樂。打到十一點左右,炸年糕出來了!每年我們都說晚飯還沒消化,每年我們都還是吃了一塊、兩塊、三塊、四塊,一邊吃一邊繼續打,一邊聽大姑姑警告說不要用打牌的手碰到年糕,不衛生。就這樣,打著麻將、聽著大人講各種有關麻將的故事直到午夜,鞭炮聲從左鄰右舍、千家萬戶響起,新年來了。
爺爺奶奶是浙江金華人,所以我們家打的似乎應該算是金華麻將,但我們從來不這麼叫,也不知道自家打的這牌是哪裡的規則,我們只有和台灣的「十六張」作區別叫「十三張」。現在我在網上查了金華麻將規則,其不用花牌和我家是一致的,但金華規則裡的「財神」我家就沒有。爺爺在我出生前就過世了,他和以前軍中的同袍有一大堆打牌的故事,我是只能聽大人講了;奶奶在到別人家和其他奶奶打牌的時候據說也是高手,還懂得很多不一樣的規則,例如有些地方玩「十二張」的,即每人自帶一張百搭的寶牌,我依稀也旁觀過一次……不過在自己家和我們小輩也就是隨便玩玩,有時候為了哄我開心還會故意放牌。偶爾她不上桌了我們硬推她上桌,我漸漸開始想,不知奶奶是真的喜歡打牌,或者只是我們以為她愛打牌,她配合我們?
國中以後,我對麻將的興緻突然淡下來了,不再像以前那樣吃完年夜飯就第一個上桌,而成了打不打無所謂。奶奶在一次眼疾發作之後精力大減,上桌也頂多打個半圈一圈就換人了。我們漸漸商量著把奶奶大姑姑載到台北來過年,年夜飯到外面吃,不讓老人家再費神置備,又或者是在台中找個度假村包個一晚,或者仍在舊家過但出去吃。又幾年,老哥出國留學了,過年不回來,少一人;又幾年,兩位堂妹也出國,她們一直沒有學會打麻將。孫輩裡剩我因為是在北京、香港讀碩班博班,還保持著「全勤」。這時麻將對我來說,已經算是一種例行公事般的存在,其實不怎麼想打的,但既然是傳統,還是打兩圈吧。
再後來,奶奶中風失去意識,由大姑姑照顧著拖了三年,默默去世了。我們過年還是打牌,但感覺又變了,成了一種懷舊。老哥已經回台灣了,平常辦各種會議、投資的事很忙,到過年也不放下電話,有空也更喜歡讀些「有生產力」的書或多看一兩部經典電影,很少打遊戲,更不會想要打牌,但這幾年,他還是會坐下來打上幾局,而且看上去不像應付,而是心知回憶珍貴,應該盡情享受一下的樣子。我繼續聽大姑姑嘮叨打哪張好,聽叔叔複述以前爺爺那些打牌的故事,聽老媽又在問這個牌型算兩番還是三番,聽老爸不時嘲諷兩句,我的心情也是珍惜的。
三年前,老哥結婚。不知道嫂嫂學會我們家的十三張沒有?我們平常不打牌,除了過年大概是沒什麼機會練習的。所以如果有能讓我們自訂規則的麻將遊戲,存在手機裡,偶爾在碎片時間來個一局就好了。
老媽那邊的親戚聚會時,也偶爾會打麻將,一樣不打錢。外婆原本不會打,老媽教了幾次,但大概我們這邊十三張的番種不太好寄,後來她就傾向跟小舅公、小舅婆打推倒胡的十六張了。必須承認台灣十六張是簡單明快,一如蔡瀾所言,讓我們許多外省人都從了過去。其實,我們幾家人都不算很愛打牌,用遊戲界的術語來說,也就算是「休閒玩家」(除了我小時候狂熱一點,但也只算輕度),只是當家族的記憶和感情與它相連的時候,這遊戲就穩了。
重度玩家的故事又是怎樣呢?有這麼一種故事:數十年前,有相當一段時期,每到週六下午,便有一批高級軍官,開著軍用吉普車,聚到某人家開桌,一打打到週一早上收假。誇張一點的版本:週一早上,傳令兵來叫長官說朝會了,部隊等您升旗;答曰:「再打半圈!」
或許在「高級軍官」前面加個「失意」更可以解釋這種行為,反正都是敗退到台灣來的,但我不願多妄加揣測這些我沒見過的祖輩。
大一進入台大歷史系,第一門課是劉景輝老師的世界通史,第一節,劉老先講故事介紹老一輩教授,講到有才子之名的政治學者薩孟武,就講他打牌的故事,並引述了其一句名言:「(薪水)從黑板中來,從白板中去。」大抵彼輩之沉迷麻將,除了愛玩之來,也是有著某些寄託來的,只是我們年齡和境界不到,不能切身體會。十幾年後,我去珠海找澳門老同學敘舊(大學時和他打過三次牌,他每次都贏,不愧是澳門人),談起劉老,想到的就是這些事。我們都已經很久不打麻將(除了過年),但似乎開始有點能夠體會故事中人的心境了。
另一種故事:某人搭飛機到美國拜訪老友,地點可能是舊金山、洛杉磯或紐約,想說也好好旅遊一下,總之飛了十幾個小時終於到老友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早已齊聚的老牌搭子坐下來開桌,一打打三天,然後就回台灣了。這個故事的細節有很多可以追問、挑剔、吐槽的地方(或許我們可以把結局從「回台灣」改成「飛下一站,找另一批老友,又打三天」,從美西到美東巡迴一遍後再回台灣,更合理),叔叔說的時候也沒講是誰,但我相信這種事情是真有的。就像近年也不時有天南地北的中年人,開同學會,回到熟悉的網吧殺它個通宵,然後黯然說體力不行了、老了、還得回去上班、還要回家照顧小孩。且不論為什麼老輩的通宵故事比較浪漫,我想,重要的是青春、是情份。
我們會繼續把麻將傳下去,貫通世代,連繫遙遠的過去與未來--這是多麼平庸的套話啊,然而經典不怕老套。倒是該怕:如今,不會再有人把「玩物喪志」、「誤國害民」之類的罪名安到麻將上面了,因為已經有起碼幾十款電子遊戲可以排到它前面,後面還有無數新作在追趕。麻將的愛好者和麻將遊戲的開發者,不會再被誰說閒話了,只須面對其他遊戲的真實競爭,以及自己也看不起麻將的心理障礙。這不是好事嗎?我覺得不是,因為以前打麻將那種犯禁的快感、怕也要打、國難當頭都要打的「情懷」相對弱了,現在麻將的形象已經更多是一種「健康」的競技,「不健康」的市場已經被一大堆更不健康的東西瓜分得所剩無幾了。以前家裡親戚聚會,擺出麻將桌時,我就時常寧願回房間打電腦,不想上桌;今後我們的下一代會不會更是拒絕上桌,或者一邊應付式地打牌一邊滑手機呢,而對祖祖輩輩那各種稀奇古怪的麻將故事無感呢?啊,我們這一代,先是時常苦惱於如何和長輩解釋你正在玩的遊戲,以後或許要苦惱於如何和晚輩解釋麻將,特別是本地、自家所傳承的規則了。日本麻將有大量的遊戲和漫畫維持著影響力、拓展著文化版圖;而我們在港產賭片式微到只剩幾年一集《雀聖》以後,又還有誰能來填補這個市場空缺與戰略陣地呢?
附錄:胡家十三張麻將規則
2005年2月14日
序
麻將玩法,各地不一,現今流行者多是十六張台灣麻將或廣東規則的十三張,這裡我也貢獻一下我家的規則。這是我爺爺奶奶那一輩來台後和同僚、鄰居們幾十年的玩法,傳到我們,也不知道混了、改了多少或該說是哪一省、哪一地的規矩,姑且叫做「胡家十三張」吧。在我個人之見,我家這套規則和台數算法也不能說非常好或非常合理,只這裡貼出來與各位共同參考就是了。
我們家算台不叫「台」而叫「番」,香港好像也叫番,然則,按字義,「番」應是倍數的意思,如「翻一番」是乘以二,「翻兩番」是乘四,三番乘八,依此類推。我家叫「番」已經叫慣了,不過我在這裡和大家介紹時還是從俗用「台」吧。
我有一點懷疑的是:「台」和「番」是不同的名堂。如碰中發白加一台,這沒有疑義;槓上開花加一番呢?我依稀聽過某地的玩法,槓上開花就把賭金/分數乘以二,這樣的話,「加一番」就是加一倍的意思了,未知孰是。目前這份規則還是依我家先前的玩法,但反正規則是人訂的,上桌前如果都同意,就把槓上開花改成加一倍亦無不可。
言歸正傳。
上桌、砌牌、擲骰、抓牌
上桌抓風的規矩與一般同。
不用花牌,一百三十六張,砌牌時每人面前砌十七墩,一墩兩張。
莊家擲兩顆骰,擲到2、6、10時下家再擲,3、7、11對家,4、8、12上家,5、9自己,再擲的人擲了之後將兩次點數加總,設和為x,從自己門前第x+1墩開始抓牌。例如:7點、4點,則由對家第12墩開始抓牌;9點、6點,則由莊家第16墩開始;12點、12點,則由上家第25墩,也就是莊家第8墩開始抓。
如果嫌丟兩次麻煩,也可以只丟一次,或者從十六張規矩擲一次三顆也可以,這方面不必太講究。
抓牌順序為逆時針,一次抓四張,三輪後每一家再抓一張湊成十三張,然後莊家再抓一張開打。在這最後一輪時,莊家可以直接抓他該抓的兩張,謂之「跳」。如圖:
莊對莊□ 抓牌方向→
下上□□ 因為不妨礙別人抓牌,所以可以直接「跳」兩張。
打牌規矩基本與一般同。
十六張是摸到最後八張流局,我們則是摸到最後一張為止才算黃牌。輪到摸
最後一張的人可以選擇不摸直接流局,如果摸了就要打一張牌。
有四風和,無四槓和。
黃牌以後要連莊還是下莊?各地規矩不一,我家規矩是黃牌下莊。
不能過水、不能相公,這些都不用多說;我們家有一個比較特別的禁忌,曰:裝麻將的盒子不能蓋起來,否則運氣也會被「關起來」,鎖在一家,導致某人一直胡或一直胡不了。這真的有些靈,但有時也不靈,我小時候就曾經故意蓋起來但好運也沒輪到我,也有分明沒蓋但我仍連莊七八把的時候。或許這和盒子、桌子、人的方位、朝向什麼的都有關係,不過我們家不搞陰陽之學,所以在這方面還沒發展出什麼理論,總之不要蓋就是了--蓋了,輸的人就有藉口了。
我叔叔說,吳大猷說過:他們學物理的,哪相信世上有什麼鬼;可是一上牌桌,都相信有鬼了。這種事情,我們就存而不論吧。
這就是本文最主要的部份了。算台有一個基本規則:當一牌型滿足另一較小牌型的必要條件時,不計算較小牌型的台數。如:一條龍一定包含老少,那麼計算一條龍時就不可計算老少。同理,雙龍抱一定包含一般高,混么九一定缺五,全求人一定獨聽……皆是這個算法。然而,大四喜不一定字一色,所以大四喜而有字牌為將時,仍能再加十六台。
幾台起胡?我家都打五台起胡。至於錢怎麼算?我家打牌不賭錢,所以沒講究。一般十三張的規則似乎是,放砲的付一份,其他兩家也要各付半份;如果胡牌的那個「三鋪落地」--吃、碰了三副以上而明顯讓人看出是什麼牌型,而他胡的也真是那個牌型的話,放砲的就要「包」,一人出兩份,其他兩人不必出。
例如一人做萬子清一色,已經吃碰了三副萬子牌了,這時誰不識相放砲給他就要包,但如果那人聽的竟不是萬子而是字或別的,就不用包。
自摸自然是三家各付一份,如果有連莊,莊家還要多付。連莊的加台,十六張好像是2n+1:連一拉一加三,連二拉二加五;十三張則只有n,連幾莊加幾台,而且我家第一莊不加。
連莊的台數不可算入起胡的基本台數,不然你連五莊不就可以屁胡了。
-----------------------------------
牌型、台數 說明
-----------------------------------
平胡 1 無刻子,無字,只有順子和一對麻將。
斷么九 1 無么九,無字。
一般高 1 兩副相同的順子。如:234條、234條。
缺一門 1 無字,而只有兩門花色,如筒條、條萬、萬筒。
老少 1 有同一門花色的123和789兩副順子。
老少碰 1 有同一門花色的111和999兩副刻子。
四歸一 1 有四張同樣的牌,歸到一順一刻中,例如444、456萬。
獨聽 1 獨聽一張。
絕張 1 獨聽的那一張在桌面上已經出現三張時(吃碰的或打的皆可)。
將 1 一對麻將是2或5或8。如二萬、五筒或八條一對。
門清 1 不吃不碰不明槓。
不求 1 門清又自摸則再加這一台。自摸而不門清則不算。
缺五 1 沒有五。
三五 1 五萬、五筒、五條都有至少一張。
卡五 1 有46而獨聽其中間的5。與獨聽重複計算。
「缺五」「三五」「卡五」為我家特有花樣,有時五台就靠它們湊。
兩槓 1 有兩個槓。
兩暗刻 1 手上有兩暗刻(暗槓也算)。
東南西北 1 東風圈而有東風刻算一台,依此類推;
莊家有東風刻也加一台,莊家的下家則南風有一台,依此類推。
中發白 1 中、發、白刻子各有一台。
槓上開花 1 自摸開槓之後補的那張。
搶槓胡 1 別人槓牌(明槓,暗槓不可),你搶胡那一張。
海底撈月 1 自摸最後一張。
河底摸魚 1 胡最後一張。
一條龍 2 一門中有123、456、789三副順子。
大姊妹 2 學名「三色同順」,例如345筒、345條、345萬。又名「三相逢」。
姊妹碰 2 學名「三色同刻」,例如333筒、333條、333萬。
對對胡 2 除麻將外全是刻子。
清四碰 2 對對胡而碰了四副。有兩種情況:你已經碰了四副,單吊一張,或者碰了三副,而聽的牌也是待組成刻子的一對。也就是說,胡過來的那張,也可以算第四碰。所以只碰三副而單吊麻將不算。
五門齊 2 有萬,有索,有筒,有四風,也有三元。這樣正好四副牌加一對將。
混一色 2 只有字牌和一門花色。
混帶么 2 每一副牌都帶么九或字。如123、789、999、東東發發發。
四歸二 2 四張同樣的牌歸到兩順子和麻將中,如234、44、456萬。
三槓 2 有三個槓。
三暗刻 2 手上有三暗刻(暗槓也算)。
全求人 2 吃、碰了四副,手上只剩一張單吊,又胡別人的而不是自摸。不與
獨聽重複計算;自摸就不算全求,也不算「半求」,只算獨聽。
*七對子 2 我小時候從書上看來帶到桌上的花樣,沒有順子刻子只有七個對子。
得與門清重複計算(不合理。不如把它改成3台。)後來我家升級到五番起胡,就沒有人再做這花樣(雖然可算五門齊和將….),不過它應該還是存在的。因為它的存在,很多大牌可以與小牌重複計算。
清帶么 3 每一副牌都帶么九,無字。不可與缺五重複計算。
三般高 3 同一花色有例如666777888三副連續數字的刻子,或者678678678三副同樣的順子,擇一計算,不可又是順子又是刻子。算刻子就叫「三連刻」。
雙飄 4 兩個老少。
雙龍抱 8 兩個一般高。
清一色 8 只有一門花色。
三數 8 只有三個數字--這可能是我家特有的花樣,我還沒在別地方見過。
四風算一數,三元算一數。例如:
111666888萬,111條,66筒:1、6、8的對對胡。
444456萬,55566條,456筒:4、5、6三數。
777萬,77筒,東東東北北,中中中:7、風、元三數。
得與對對胡重複計算。
將將碰 16 2、5、8的三數對對胡。不與將、三數、對對胡重複計算。
全帶n 8 亦我家特有花樣。每一副牌都帶一個n,麻將也是n一對。例如:
456678萬,567666筒,66條為「全帶六」。
得與三數重複計算,例如:
22234萬,234234筒,234條,三數的全帶二。
*全帶么 24 全帶一或九時,一定三數,也一定清帶么。我家原本算法是,全帶么
算16台,再加三數8台,不算清帶么;這樣不合理,現將之統合為24台。
么九碰 8 又名「混老頭」「清老頭」,混帶么或清帶么的對對胡。得與三數、兩數重複計算。如果是「清老頭」那就一定兩數。
小三元 8 有中、發、白其中二者的刻子和第三者的將。
大三元 16 有中中中、發發發、白白白。
字一色 16 全部都是字。得與對對胡重複計算--因為可能還有七對子……
綠一色 16 由23468條或者青發組合成的順子刻子。不算清一色跟混一色。
這是書上看來的,家裡目前沒有人做過。
兩數 16 只有兩數。如:111555萬,111555條,11筒。得與對
對胡重複計算--因為可能還有七對子……
十三么九 16 東南西北中發白,19萬,19條,19筒再加上述任一張為麻將。
如果不是獨聽而是聽十三門,好像可以再加十六台,但因為沒人這樣聽過,所以規定尚不明。
九連寶燈 16 手上是任一門花色的1112345678999,聽九洞。
四暗刻 16 手上有四暗刻(暗槓也算)。
四歸四 16 四張同樣的牌,歸到四副順子中。如345456456567。得與一般高、三般高、雙龍抱重複計算。
問:如果是像444455556666這樣怎麼算?沒碰過,就算三個四歸四外加雙龍抱吧……若是444555666567,就算兩個四歸四外加三般高。
小四喜 16 有東、南、西、北其中三者的刻子和第四者的將。如果是七對子含東南西北能不能算?不知道……
大四喜 32 東東東南南南西西西北北北。胡這種牌有傷天和,小心被尹雪艷「吃紅」。(參見白先勇〈永遠的尹雪艷〉)
十八羅漢 ?? 即「四槓」--槓了四副再加麻將就是十八張。有言道「十八羅漢檯面掃」,說有人胡這種牌就不用再玩了,錢都給他。那這到底幾台?
不知道。我估計四個清一色,32台差不多吧。
天聽 8 一摸上來就聽牌。8這個台數是書上看的,目前未曾實證。
天胡 16 莊家一開門就自摸。
地胡 16 閒家摸第一張牌就自摸,之前不可有人吃碰。
人胡 16 胡第一輪所打的牌,之前不可有人吃碰。算不算天聽?不知道。又一
說是閒家胡莊家打出的第一張牌,未知孰是,也未曾實證。
以上寫出記憶所及所有牌型,或尚有缺漏,來日增補。
結語與展望
台數要怎麼計算才合理?又還有沒有其他可以加上去的好花樣?這些問題都很值得討論。我家打的「三數」和「全帶」就是兩種不難懂,概念也很好的牌型,為何香港麻將中沒有,十六張也不算呢?各位以後打牌,不妨考慮加入我這裡提到的幾種花樣,打十六張的再調整一下台數--多個三張,要做全帶三數,難度何止一倍,何況別人還可能早早一個小胡把你給胡掉!
台數要怎麼計算才合理,我想這是一個數學、統計學和經濟學的問題。在不同的規則限制下,有些牌型較易出現;如果沒有限制起胡台數,大家都做小牌,可能天大的牌給一兩台的牌或屁胡胡掉,多沒趣。所以我家規定五台起胡,鼓勵做大。而在我家桌上出現機率最高的大牌型,就是三數、全帶、清一色、雙龍抱之類,小牌則大家都容易往斷么、平胡、缺一門、將上面做,么九牌和字牌則早早捨出,而或許有人正好要做么九或字牌,這樣就有趣了……
如果某一種牌型的台數調整了,想必會影響大家的戰術戰略考量,而甚至牽連到其他牌型的出現機率,這樣可能其他也要動了……連莊台數也影響策略。十六張的2n+1鼓勵多胡、濫胡的血腥搏殺,十三張的n則較溫和,鼓勵謀定後動的鬥智。或曰十三張沒放砲的人也要跟著給錢不合理、不公平,可是上家的放炮下家的胡牌真的會跟你一點關係也沒有嗎?雖有可能沒有,但也可能有啊。跟著給的規則,或許可以說是中國人戰略、外交思想的體現,晉國贏了楚國,齊國、秦國便也要為此向贏家低個頭。但如果這戰是楚國太白目,釁端自招又授人以柄,那麼三鋪落地,所有的代價都要他「包」也很合理。
如果有人能記錄幾千幾萬局麻將,研究玩家的打牌方式,分析各種牌型的出現機率,然後再修改規則,再打幾萬局,那應該就可以逐漸揣摩出一套最合理、最合機率或者是最有趣的規則。有人能做得到這一點嗎?我說:能!因為現在有網路麻將!
現今的各種網路麻將,多半只提供一兩種規則,也恐怕缺乏對遊戲過程、玩者策略、牌局結果的統計分析,豈不可惜了電腦和網路那麼強大的功能?
我常幻想有那麼一套網路麻將,具備上述的統計、分析能力,而提供幾種十三張、十六張的標準規則、一般規則或官方規則,也開放讓玩者自訂規則(只要開打前四家同意便是,遊戲中可隨時叫出規則單參看),還有,最重要的,兩套由管理員及研究員時時監視,不時更新的「流動規則」,一套十三張,一套十六張,隨時參考統計、分析結果而修改規則,追蹤前後變化,也開放各路玩者討論,間或舉辦賽事,設獎設名匯聚人氣……久之,說不定就可以成就我們國粹麻將的一番革新,更提供學者許多研究素材,皆未可知也!
這樣一個題目,應該可以當得幾篇相關領域的碩士甚至博士論文了。數理、資工科的同學們!強者們!有沒有人願意就此試試,作計畫,寫程式,向學校請贊助,跟網路要頻寬,而皆大歡喜,造福人群,成就功名學業,更留名青史?
*作者為為作家、歷史研究者、也是漫畫工作者。本文可搭配作者於2月2日在觸樂網發表的〈不同規則的麻將遊戲,與逐漸長大的我〉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