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勇敢承認自己的成功,你也是冒牌者情節的一員嗎?
先來看看冒牌者情節是什麼,冒牌者情節(Imposter Syndrome)1978 年由臨床心理學家 Pauline R. Clance 和 Suzanne A. Imes 提出的一種現象,指一些成就高的人害怕被人認為是冒牌者,總是覺得自己不配「成功」。
「你這次的專案表現得很棒!」
「沒有啦!我只是運氣好。」
獲得了主管的肯定和讚許,你非但沒感到正面,心理想著:「再不久可能就破功了!」
冒牌者情節(Imposter Syndrome)在工作職場上相當普遍,不只是員工,甚至是相當成功的高層、企業家都受此困擾。在一項研究中,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被認為是全球高階主管最常擔心的事情。60% 的高管表示這個問題對他們的自信與領導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圖片|Photo by Rhett Wesley on Unsplash
冒牌者情節(Imposter Syndrome)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 Facebook 營運長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故事,她自認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都經歷著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在《挺身而進》(Lean in)一書中,她寫道:「每次表現出色時,她都認為自己『又一次愚弄了所有人』,並深信『不久以後,一切都會完蛋』」。
也許你很難想像,一位如此具有聲望的菁英企業家竟然會有這種心態,這就是冒牌者症候群的典型,明明是能力強,卻總因自我懷疑感到痛苦,在男性或女性身上都會發生,而女性更尤其嚴重。
心理學家認為,這些現象與人格特質有關,像是個體易於焦慮或神經質的性格,另一些專家則認為受原生家庭或行為動機影響,在童年中有著一些經驗,覺得自己的成績對父母來說永遠不夠好、在某些方面表現不及自己的兄弟姐妹,成長歷程所發生類似的事情可能對個人產生持續性的影響。而也經常將這些想法內化:為了愛或被愛,就需要有所成就,這樣的心態在自我中無限延伸與循環。
(同場加映:《Lean in》挺身而進!臉書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與台灣的跨世代對談)
對成績的盲目追求開始,再也不敢擁抱成果
雖然並不是高階主管,但身為一個有幾年職場工作經驗的人,從學生時代到出社會,經常處於自我懷疑,到了很後來才明白冒牌者情節(Imposter Syndrome)的影響,過去做了受到肯定的事蹟,心理不會萌生太多正面想法。
學校考取第一、補習班招生業績拿下全區第一,工作上那些被鼓掌的時刻,下一秒我在思考的是:「可能我剛好天助我也吧」「以後沒有運氣怎麼辦」我想可能也有不少人和我一樣,想想這與從小時候父母對我的課業要求極高有關,記得小時候求學階段,考取前三名是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當時為了要滿足父母期待,埋首苦讀沒有一刻敢鬆懈,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個學期三次段考,我拿下兩次全校第一、一次第三,現在回想起來,這對一個十四歲的我來說非常可怕的,當時的我竟然覺得「這是我應該的」,我想也是因為母親一直給我建立這樣的觀念,考到前幾名是應該的,退步就是不該,完全沒有任何一點因為自己努力考取到成績而感到特別開心,我沒有任何自我肯定,只是想著下學期的考試該怎麼辦。
而更慘的其實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上了高中、大學完全適應不良,在家庭教育的塑形下,對於成績上自我要求高,但在考試的篩選下,能力均等的大家成為同學,我理所當然摔落,徹底地陷入自我懷疑。後來習慣很努力,說是過度努力也不為過,從課業到工作戰戰兢兢無法鬆懈。
然而,在格外努力下得來的成果好像也沒有特別開心,就一路到了職場,記得還在大學時,我在補習班工作,遇到暑假招生旺季,正如火如荼展開業績大戰,我所負責帶領的學區,最終獲得全公司最多的業績,受到主管公開大力讚許。
印象非常清楚,當下的我竟然覺得很羞愧,因我認為這些並不是因為我努力得來的,而只是因為這些孩子們剛好都來報名。
「可能就是運氣好,今天要是換個區域我可能就慘了。」我說。
我的主管很訝異我的回答,畢竟他看到我的確很努力,我忽略了自己其實花了很多時間努力講解課程,盡心盡力和同學分享我的讀書經驗,我無法將我的努力與成果做連結。只知道害怕被發現能力不足,而不斷往前衝。
(推薦閱讀:「北一女常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寫給所有曾經自我懷疑的你)
從意識到行動,職場自我懷疑的你可以做的練習
根據心理師的歸納,如果有以下狀況,可能也患有冒牌者症候群:
- 害怕「被發現」沒有經驗或沒有能力
- 常常迴避他人的正面回饋
- 不願尋求幫助
- 拒絕新的機會與挑戰
- 對所做的決定質疑
- 過度勞累到精疲力盡,證明你「夠好」
- 無法開啟或完成新專案
- 無法正向接納成就,總是低估自己的成就與表現
- 不自覺假想每次與主管的談話都可能是自己要被資遣,每天提心吊膽。
- 工作填滿生活無法讓自己休息,害怕被超越
相信不少人已經覺得心有戚戚焉,其實影響冒牌者情節的根源有很多,除了童年經驗、求學經驗、職場經驗,或者是以上綜合的原因讓你持續無法自我肯定,就像過去的我一樣,讓自己累壞了,卻還是感到羞愧與不夠格。
我看過很多方法,也想與讀者們分享一些真正為我帶來改變的行動:
1. 列一個清單,告訴他人「我憑什麼」
寫下 10 件你認為能與他人一樣具有勝任資格的事情,多數人經常在申請入學、求職面試會被考官問到:你認為你憑什麼有能力___呢?相信在面試時,為了錄取,我們盡可能地去想自己在該領域的長處或相應的人格特質等等,在清單上也不要害怕,有自信地寫下那些讓你做起來得心應手的事情,是哪些優勢讓你比別人更有資格從事這項工作?
2. 充足的計畫建立信心
在面對威脅者或危機前策略性的為自己擬定作戰計畫,在內心進行自我排練,以確保自己的表現清楚而堅定,就像我們到新公司面試時,我們預先會假想考官出給我們各式各樣的挑戰,並提早準備如何應對。切記,我們的信心並不一定來自經驗,否則我們將永遠不會有初體驗的經驗。
3. 與身邊的人聊聊
冒牌者症候群者經常感到自我懷疑,總是認為周遭的人都比自己強,但實際上,每個人在自己的工作上都會面臨不同的挑戰,過去展現出的那些成果可能在執行過程中也遇到許多挫敗、失誤,背後一一克服的挑戰,其實比想像中還多。
4. 與主管談談,更了解自己的工作狀況
冒牌者症候群者,因為擔心自己能力不足,隨時都覺得主管正在與別人談論自己的負面事件,甚至覺得隨時都可能被裁員,許多初入職場者可能存在的焦慮心理,但是這樣的心態對於工作並沒有太大幫助,反而在職場上綁手綁腳,與其如此,不如定期與主管對話,誠實了解自己在哪些部分可以做更好,哪些部分是受到肯定的,讓你不用焦慮到考績出來的那一刻,與主管之間資訊更對等,可以讓工作目標更快達成。
(你會喜歡:甜點大人學|理想主管的姿態像是蛋糕捲,既柔軟又有力)
5. 定期回顧工作成果
在職場中,因為眼前的困頓就讓自己深陷焦慮的泥淖,信心大受打擊,每當工作經過一段時間,幾個季度就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成果進行整理,想像自己是在準備履歷,如果前往下一個公司,有哪些讓你感到值得一提的事蹟,整理過後你會發現自己一路走來所累積的,當下的迷惘只是一時,你已經做出很多成果了!
甜美果實受到眾人鼓舞擁載,害怕實為敗絮其中,憂心被剝開的那日何時到來,擔憂周圍的人都比自己強。東方文化的謙虛是美德,但對於自己努力成果感到懷疑,久而久之就反而失去自信。
請要記住:失敗不會讓你成為騙子。即使是最優秀的運動員也會輸了比賽,最優秀律師也會遇到敗訴了。有時候失敗和犯錯都是工作的一部分。不要讓成功或失敗定義你。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並前進,遇到下一個更好的自己。
關係是一輩子的必修、洗滌心靈是日常,更多自我關係學,歡迎至小妮子情理生活學 IG 看更多:
瓔 我以為是總喜歡仿冒別人那種自卑心理
2021年04月01日07:2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