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
已更名為「科技產業園區」的「加工出口區」,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二十四日拆除五十五年前第一座成立的「楠梓加工出口區」的牌子,當工人們拆除了螺絲,拆下了招牌後,也象徵「加工出口區」這五個字正式的走入了歷史。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加工出口區招牌卸除儀式,上午九時三十分,在楠梓加工出口區第一號大門前舉行,由加工處處長楊伯耕及園區公會、工會等貴賓的見證下,偕同招牌施工廠商逐一把「楠梓加工出口區」的招牌卸下,象徵園區邁入下一個新階段。
五十五年前成立的加工出口區,是台灣首創全球所成立的工業與貿易促進的製造園區,隨著國內產業的蓬勃發展,陸續成立了高雄、楠梓、臺中、臨廣、中港、屏東、台糖高雄物流、高雄軟體園區、楠梓第二園區及台中軟體園區等十大園區,各園區依據產業特色形成電子、面板、軟體設計等高科技產業的群聚重鎮。如今面臨產業的變更,科技的發展,政府也正式將已五十五年歷史的「加工出口區」更名為「科技產業園區」。
楊伯耕表示,加工出口區設置已經有五十五年,從過去加工製造與傳統勞力密集的產業,到現在成為技術密集的產業,如今的園區內,有約六、七成是科技產業的進駐,代表著加工區已經由過去勞力密集產業走向技術密集產業發展,加工出口區的更名,代表著加工出口區的轉型與改變。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