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口第一,卻因為這個原因,讓印度很難成為下一個中國?特斯拉罕見預警:「成長將明顯低於去年」,賺錢能力大降近 50%,其他一週國際大事

1% STYLE
更新於 2024年01月30日02:40 • 發布於 2024年01月30日02:40 • 明日速寫

人口第一,卻因為這個原因,讓印度很難成為下一個中國?特斯拉罕見預警:「成長將明顯低於去年」,賺錢能力大降近 50%;這家公司到底怎麼了⋯⋯ 1% STYLE 希望持續服務一群獨特的夥伴:永遠渴望具體而微的生活建言、關注能豐富日常的獨特體驗、以及培養超越國界和時間的視野。

讓我們每週二從國際角度關注以下的未來大事紀:


本週我們也推薦您值得閱讀的兩篇好文章: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從細節層砌台灣價值,台灣設計研究院——張基義院長專訪

超越當代的藝術想像|關於 2023 藝術收藏的四個觀點

人口第一,卻因為這個原因,讓印度很難成為下一個中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華爾街日報導讀:人口世界第一、股市連8年上漲,但印度「這個數字」太低,很難成為下一個中國!

中國經濟目前步履艱難,但另一個亞洲大國、與中國相鄰的印度突然引起了投資者和製造商的注意。21 世紀前兩個十年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中國崛起為主題的 20 年。接下來會是以印度崛起為主題的 20 年嗎?

印度的人口規模去年超過了中國。一半以上的印度人年齡在 25 歲以下。而且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印度再過不到 10 年就可能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遺憾的是,印度一直難以提升就業,尤其是女性的就業數據。根據印度勞動和就業部去年公布的數據,2022 財政年度,印度只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勞動適齡人口加入就業大軍。這比 2018 年提高了約 10 個百分點,但仍遠低於全球中低收入國家約 50% 的平均水平,也遠低於中國的 71% 。

此外,自 2018 年以來,勞動參與率的提高主要體現在農村,而不是城市,這對於勞動力需求旺盛的城市工廠來說助益不大。

特斯拉罕見預警:「成長將明顯低於去年」,賺錢能力大降近 50%;這家公司到底怎麼了?

華爾街日報導讀:特斯拉罕見預警:「成長將明顯低於去年」,賺錢能力大降近50%;這家公司到底怎麼了?

特斯拉(Tesla)在上周三公布了財報,雖然因為業外助挹,第四季淨利較去年同期增逾一倍,至 79 億美元,但其本業的營運利潤卻大降了 47%,營收也不及分析師的預期。

「我們目前處於兩波主要成長浪潮之間」,特斯拉並提出警告說,今年的成長可能明顯低於去年的成長 38%。這對於這家公司來說,情況頗為罕見,因為幾年前,特斯拉市場預估都相當樂觀,需求似乎沒有止境,盈利能力也十分強勁。

特斯拉在最近幾周面臨了諸多挑戰。赫茲公司(Hertz)本月披露,將出售旗下電動汽車車隊中約三分之一的車輛。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BYD)在去年第四季度超過特斯拉。

本月早些時候,特斯拉在中國和歐洲啟動了新一輪降價,並表示由於紅海衝突導致零部件短缺,計劃從 1 月下旬開始在德國暫停幾乎所有生產持續兩周。除了這些不斷湧現的不利因素外,市場上對電動汽車的熱情也在減退。

阿里巴巴股價漲逾 7% ,投資人受馬雲和蔡崇信買入消息提振情緒?

華爾街日報導讀:馬雲抄底阿里巴巴!自掏腰包砸至少15億買股票,中國網路股底部真的到了?

阿里巴巴周三收盤上漲 7.3%,超過香港科技股指數 4.2% 的漲幅,創下 10 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其美國存托憑證(ADR)前夜上漲 7.85%。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周二的一份文件顯示,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布魯克林籃網隊(Brooklyn Nets)老闆蔡崇信在去年第四季度通過其家族投資工具 Blue Pool 買入了 1.517 億美元的 ADR。

另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前董事會主席、億萬富翁馬雲在當季購買了約 5,000 萬美元的阿里巴巴港股。

與阿里巴巴超過 1,750 億美元的市值相比,上述購股規模並不大。但這一支持可能會提振投資者對阿里巴巴股票的情緒,該股在過去 12 個月中仍下跌了近 38% 。星展銀行(DBS Bank)駐香港的股票研究分析師 Tam Tsz-Wang 說:「聯合創始人增持股份,向市場發出了一個積極信號,表明他們對公司前景和股價充滿信心」。

社群焦慮現象在用戶間蔓延,IG 步入 FB 後塵?大家越來越不想發文?

華爾街日報導讀:IG步入FB後塵?大家越來越不想發文,Meta投資「一項功能」希望留住用戶

顧問公司 Gartner 去年夏天在美國的一項調查發現,超過 50% 的受訪者認為,社群平台的使用者體驗在過去 5 年有下降的趨勢。Gartner 估計,未來兩年內 50% 的用戶將大幅減少在社群媒體上與人互動,也有許多人考慮刪除社群媒體 app。

因為人們對於在社群媒體公開發文感到擔憂,例如發表對於政治、經濟等議題的看法,會擔心自己分享的觀點被轉發、炎上或錯誤扭曲。另一方面,社群媒體激起比較心理,特別是 IG,人們被迫展現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但此舉造成龐大的心理壓力。最後,過多廣告會降低使用者體驗,讓人更不願意在社群媒體上發文。

比起公開 po 文,現在用戶更喜歡私訊分享心情和轉貼影片。根據的 Morning Consult 報告,關於生活中的分享聊天,人們更偏好當面聊,或透過私訊的方式,而不是公開發文。比起發文,用戶更喜歡發限時動態;而比起發限動,用戶更喜歡私訊。

1% 好文分享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小小
    人口第一又如何? 有病的種族主義,再多的人口,發展也是緩慢而不夠開化的。 有錢人只在少數。悲哀。
    2024年02月25日00:2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