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曾與NVIDIA掰手腕、現在卻尋求收購,AI晶片新創Graphcore哪一步走錯了?

創業小聚
更新於 02月22日03:29 • 發布於 02月22日03:02 • 曾令懷

根據多家外媒報導,英國AI晶片新創Graphcore正尋求外部收購,預計以5億美元(約為新台幣156億元)完成交易。Arm、OpenAI、軟銀(SoftBank)都是潛在出手收購的買主,不過各家還沒有實際的動作。

Graphcore成立於2016年,因為提出為AI而生的IPU(Intelligence Processing Unit)技術而被視為NVIDIA的頭號勁敵。儘管Graphcore從微軟和紅杉資本等投資人獲得超過7億美元資金,仍難以成為AI晶片市場的重量級角色。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究竟這隻曾經的獨角獸遇到什麼困難?

GPU不夠看!發明IPU的Graphcore什麼來頭?

Graphcore由過去曾有成立半導體公司Icera、並將其出售給NVIDIA經驗的創辦人,Nigel Toon和Simon Knowles成立,主攻專為AI而生的晶片而提出IPU的概念。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Graphcore共同創辦人Nigel Toon和Simon Knowles。 Graphcore官網

Graphcore共同創辦人Nigel Toon和Simon Knowles。 Graphcore官網

這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說,GPU架構並不是為了AI而設計的,儘管擁有比CPU更好的運算能力,仍然不能完全滿足需求;Graphcore因此提出了專為AI訓練而設計的晶片技術,適合用於小規模的AI模型運算。

當時市場上對於AI晶片的追求很強烈,2019年Intel就花了4億美元收購另一家新創Nervana,同年Graphcore則獲得微軟青睞而合作。

2020年,Graphcore發表的Colosual MK2 GC200 IPU,採用台積電7奈米製程,據說效能接近NVIDIA A100的表現,並在同年以28億美元的估值募資了2.22億美元,使其成為英國備受矚目的獨角獸新星。

內憂外患不斷,Graphcore成為獨角獸後走下坡

不過,市場似乎並不完全青睞Graphcore的產品。2022年,Graphcore的收入僅為270萬美元,比2021年下降46%,虧損也上升了11%來到2.046億美元。

為什麼會這樣?其中有內憂,也有外患。

根據Graphcore前員工的說法,高層的商業佈局策略朝令夕改,一下瞄準小企業,一下瞄準像是微軟這樣的大企業,Graphcore製造的晶片種類雖然多,商業應用價值卻不高;另一方面,Graphcore的硬體思維,使得其產品的軟體套件介面十分不好上手,這給了其他競爭對手機會。綜合上述兩個原因,Graphcore不斷流失關鍵客戶,像是微軟很快就在2020年放棄了Graphcore的晶片。

市場上的變化也走向對Graphcore不利的局面。2023年生成式AI出現後,大型語言模型(LLM)更適合用GPU而不是IPU進行訓練,因此Graphcore原本的頭號對手NVIDIA業務蒸蒸日上,Graphcore卻越來越緊縮;再來,美中晶片戰爭也影響了Graphcore的發展,Nigel Toon曾看好中國市場的潛力,然而在美國限制對中國技術輸出後,Graphcore被迫撤離了中國市場,也是營收上的一大損失。

Sam Altman正積極佈局晶片市場,潛在收購買家之一的OpenAI動向值得注意

在2020年的募資後,Graphcore就沒有再拿過外部資金了,儘管Graphcore宣稱將於2023年第三季再完成一輪募資,卻始終沒有消息,外界預估很可能是募資未果。

曾投資Graphcore的投資基金Chrysalis Investments在2023年12月表示,正在出售其投資組合中的一家公司;幾週後,Chrysalis Investments先減記了Graphcore的總估值,再提高了其擁有的Graphcore股份估值,使得Graphcore的總估值又提升到5.28億美元。Zeus Capital的分析師表示,一般來說通常是不會修改估值的,所以這個舉動就是出售公司股份的明顯信號。

目前外媒傳出有興趣出手收購的名單包含Arm、OpenAI和軟銀,值得注意的是OpenAI。

OpenAI創辦人Sam Altman日前傳出正在募集的7兆美元資金,成立新的AI晶片公司,讓OpenAI降低對NVIDIA的依賴。雖然尚不清楚這間新公司會是Sam Altman個人的另一次創業,還是隸屬於OpenAI的子公司,也無論成功機率如何,可以肯定的是OpenAI和Sam Altman對晶片有極強烈的需求和興趣,以應付越來越貴、越來越稀缺的晶片荒困境,因此Graphcore想出售的消息一出來,OpenAI在收購名單上就不奇怪了。

AI競賽越演越烈,各大玩家都加碼資源投入其中,獲得微軟百億美元資金投注的OpenAI在週末推出了文字轉影音的模型Sora後,許多專家都不認為相同服務的Runway等新創可以挑戰OpenAI。現在Graphcore又求出售,是否顯示無論軟體還是硬體的AI新創,在這場競賽中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的話,擁有深厚半導體資源與經驗的台灣,有沒有機會搶得先機?

資料來源:siftedWIREDBloombergSiliconANGELThe Telegraph數位時代

延伸閱讀

專做給晶片散熱的「泡澡水」,新創飛斯酷牽手Intel的秘密是什麼?
Neuralink完成人體實驗!圖解晶片怎麼植入大腦,馬斯克想解決什麼?
從小被霸凌、成績全A還跳級,成為「AI教父」前的黃仁勳在哪裡?
「挖礦機」變出暖氣!一台要價3萬的晶片電暖爐,怎麼說服消費者買單?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