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一週E書】數字很威,但不要看到就跪拜:《數據的假象》

Readmoo閱讀最前線
發布於 2022年06月29日04:19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文/犁客

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找來一群對自己心算能力頗有自信的人,發幾張數學題目和計算機給他們,每題都先用心算、寫下答案,再用計算機重算一次,對照答案。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這個實驗表面上看起來是在測驗這些人的心算能力到底準不準,實際上測試的是另一件事──那些發給參與者的計算機都被動過手腳,用計算機算出來的答案前幾題不見得正確。所以,這個實驗真正想測試的,是當「人算」不等於「機器算」的時候,這些受試者會有什麼反應?

數字會帶給人「確定、絕對、真實」之類的「權威感」,說「我這幾天再和你聯絡」聽起來就是沒有「我在四十八小時之內會給你答案」這麼確定,說「我們那時靠得很近,我的心跳加速」聽起來就是沒有「我們之間的距離只有0.01公分,我的心跳從每分鐘六十三下在七秒內加速到每分鐘一百一十七下」那麼絕對。而這種東西由不帶情感、不會出錯的計算機提供,感覺就更加不容置疑──在那個實驗裡頭,當計算機給出錯誤答案時,大多數的參與者會懷疑是自己算錯了,他們會重新驗算、檢查自己是否誤解了題目,或者漏看了題目裡的什麼部分,但其實計算機也是他們按的,所以如果真有漏看或誤解,他們鍵入計算機時也會有問題。他們和計算機真正的差異只在計算過程,可是當計算機明顯提供錯誤答案時,他們懷疑的第一順位不是數字、不是機器,而是自己。

這種反應其實沒有錯──我們使用計算機的絕大多數時候,那些機器都沒被奸笑的研究人員動過手腳,如果計算機給的數字和你下意識的心算不一樣,那麼檢查看看自己有沒有算錯是很合理的。問題是,雖然我們的計算機沒被研究人員動過手腳,但我們日常生活接觸到的許多數字並不那麼可信;你可能會從研究機構、政府組織、媒體或身邊的朋友獲知一些數字,但這些數字可能在傳播中途被有心人士重新組裝、或者在發出的源頭就已受操控,或者沒被組裝也沒受操控,只是在告訴你的時候巧妙地換了說法。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那些單位或那些人搞數字的原因,是為了利用數字的「權威感」說服我們相信他們要我們相信的事──這幾乎就代表他們要我們相信的那些事,很可能和事實有出入,否則他們沒必要這麼做。而可怕的還不是有某些單位或某些人想騙我們,而是透過數字,我們會更容易相信那些事就是事實。

數字就是這麼威。

除了直接看到數字,它們還會變成統計圖表、藏進懶人包、故意誇張地放在標題,或者用按讚數啦分享數啦之類情況出現。

要求所有人不亂搞數字是不大可能的。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讓我們自己不那麼容易看到數字就跪拜。

數據的假象》幫得上忙。放心,你不用是統計專業戶或數學家才能讀,也不用怕書裡提到太多讓人望之生畏的數字。這書其實還蠻好笑的。

▶▶看看【「天下雜誌全書系」在每一次閱讀中,重啟喜悅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