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慢性肌肉疼痛元凶,竟是肌筋膜激痛點作怪!解除激痛點要從哪裡下手?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8小時前 • 文/格致文化
慢性肌肉疼痛元凶,竟是肌筋膜激痛點作怪!解除激痛點要從哪裡下手?

上班窩在電腦前、通勤低頭滑手機,抬頭只覺肩膀卡卡,頸部還會發出聲響?出國旅遊每天走兩萬步,第二天下床瞬間兩腿發軟、腳掌痛到無法踩地?更令人困擾的是,上述疼痛往往經久不癒,教人坐立難安;無論你經歷的是痠、硬、脹、麻、腫、痛,都將影響日常作息。實際上,慢性肌肉疼痛的終極解答,得從肌筋膜激痛點找!

什麼是激痛點?如何治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當肌肉受損,無法適當執行其應有的功能時,它們所連動、容納或控制的各個系統也會跟著受損。換句話說,當肌肉功能失調時,必定影響全身。

肌肉由一束束的肌肉纖維組成,彼此平行排列。當肌肉收縮時,這些纖維束便會一起動作。當肌肉拉傷或創傷時,可能導致其中一束或多束受限,導致所謂的緊束帶,而激痛點便會出現在緊束帶中。

當肌肉中出現緊束帶和激痛點時,就會處處受限、失去彈性及柔軟度,摸起來緊緊的。如果肌肉長期受限,供給至此處的血液可能變少,導致肌肉更顯纖維化並失去彈性。你會明顯感覺到因肌肉中存在激痛點而引發的悶痛或壓痛,這類位於深層的痛楚將不斷持續,臨床上將這類情況稱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值得注意的是,人體全身上下的每個激痛點,都會產生可預期的疼痛模式(predictable pain pattern);按壓激痛點時,這類可預期的疼痛便會一再復發。有趣的是,疼痛通常不會正好出現在肌肉激痛點的位置,這種遠離激痛點所產生的疼痛,稱為轉移痛(referred pain)。

肌肉過度使用與過度負荷

那麼,肌肉內究竟為何會出現激痛點呢?這類症狀最初通常出自某種形式的過度使用(overuse)或過度負荷(overload);尤其以30~50歲、愛好活動的人士風險最高,隨之而來的肌筋膜疼痛更是讓人難受。話雖如此,也是有因非運動而產生激痛點的情況,例如,出乎意料之外的踩空、跳躍之後以錯誤的方式落地、睡眠姿勢不對、打網球時為了接球而把手臂伸得太長、使用電腦時的姿勢不良、冬天結束後便狂打壘球、於第一個暖和的春日沉溺於打理花園、扛著裝滿書本的大箱子上樓、在書桌前或飛機上久坐等,都有可能誘發激痛點。

除了過度使用及過度負荷之外,因衝擊造成的創傷(直接創傷,例如在美式足球比賽中被人擒抱),也可能使肌肉產生激痛點;摔落或車禍造成的創傷也屬於這類;甚至當肌肉受寒時也可能誘發激痛點。

激痛點的治療方式

那麼,激痛點該怎麼治療呢?首先,我們必須找出肌肉內的激痛點,這部分得透過觸診進行。找到激痛點之後,按摩治療師會進行徒手按壓,這是任何人都可以用來自我照護的技巧,關鍵在於找出激痛點所在。大部分的激痛點都位於我們想像得到之處;但由於個體的生理差異,激痛點可能位於任一肌肉內的任何位置。

大家不妨現在就花點時間感受看看:將手指和手掌放在大腿上,想像股四頭肌(大腿肌肉)是你正在塑形的黏土或揉捏的麵團,並以整隻手(含手掌、手指及指尖)按壓大腿。股四頭肌的走向是從髖關節到膝蓋,約略等於大腿長度。接著,試著橫向撫過肌肉以感覺是否存在緊束帶,而非順著肌肉的走向觸摸。緊束帶一經碰觸便會產生疼痛,在股四頭肌這種大型肌肉裡,緊束帶可能會像電纜線那般粗壯;在較小的肌肉裡,緊束帶則細如吉他弦。

定位出緊束帶後,將手指放在上頭。試著將這條肌肉帶與周圍的肌肉組織分開。沿著緊束帶往下摸,你會碰到一個壓痛感很強的區域;遠比緊束帶內其他地方更痛。你甚至會發現,直接在那個點上施壓時,肌肉會不由自主地抽搐。這就是珍妮特.特拉維爾(Janet Travell)醫師所謂的抽搐反應,而這個壓痛感最強烈的點就是激痛點。

按壓20~30秒即可解痛

找出激痛點後,請以手指、鉛筆頭上的橡皮擦、網球、壁球按壓,也可使用目前市面上所能找到的治療輔助工具。按壓時,請以「能感覺到緊束帶的緊繃以及激痛點痠痛」的力道施力即可,不需要過度用力。按壓20~30秒後,你會漸漸感覺緊束帶開始變軟、疼痛亦慢慢緩解;此時,可再稍微加大按壓力量,以手指的力道「追蹤」這些慢慢消散的痛楚。重複使用這個方法按摩並放鬆肌肉,你會發現膝蓋疼痛開始減輕;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膝蓋也不再發軟無力了。

本文取材自格致文化《肌筋膜激痛點自我照護手冊》一書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