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風評:哀鴻遍野的私校退場慘案,猶在加溫中

風傳媒
更新於 2023年12月27日23:20 • 發布於 2023年12月27日23:20 • 主筆室

上周教育部開會確定7所大專院校退場,外加7所高中職「預備」退場,堪稱哀鴻遍野、越來越「全面化」,而且尚未走到悲傷道路的盡頭。

在教育部召開的退場審議會中,通過了和春技術學院、中州科技大學、台灣首府大學的法人解散案;另外還有東方設計大學、大同技術學院、明道大學與環球科技大學已部停招,將在112學年度結束時正式停辦。

除了高教淒慘外,高中職部份有,除了已提出停招申請的苗栗賢德高工、苗栗育民高工外,還有嘉義縣同濟高中、高雄市旗美高工、高雄市新光高中、嘉義市宏仁女中和台東縣育仁高中等5所學校,若明年仍無法解除專輔就將要走上退場道路。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這些要停招、退場的私校已非新聞,大部份都早已宣布,一些學校在今年8月時也已停招,退場是板上釘釘再難挽回的事,不過,驟然看到7所大專院校、7所高中職準備退場,還是讓人心驚不已。

台灣的大專院校退場風潮,大致上可說始於9年前,但近幾年則是加速又加劇。2014年有高鳳數位學院與永達技術學院退場,到2019年是亞太創意學院與南榮科技大學,之後速度越越快,2021-2024年的4年間,超過10家退場。

而後面的「預備退場」隊伍仍長,只要看看那些被教育部「輔導中」、或是招生註冊率不到6成的學校,都是「高危險群」,而這張名單上已有20多家在上面。雖然部份學校短期有改善,但長期來看,情況都不樂觀,因為整體學生人數只會少不會多。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台灣的高教冰河期的根源在少子化,早期每年新生兒人數達40萬左右的「盛世」當然不再,即使新生兒人數腰斬到剩下20萬的時代,看來也過去了。已連續多年新生兒數在20萬以下,而且沒有最低、只有更低:2020年16.5萬名新生兒已夠嚇人,2021年則又降到15.3萬人;2022年虎年更降到13.7萬人的新低點。

原本以為過了虎年新生兒數可望回升,但今年前3季新生兒數只有9.9萬,全年數字大概又要比去年小降,即使最後1季「追上來」,頂多只是打平。無論政府有多少鼓勵生育政策、津貼,看來台灣的少子化完全沒有轉機。這個數字代表十多年後,高教要陷人更酷寒的冰河中。

高教冰河期就是一場私校災難,因為學生的選擇總是把國立大學擺在私校前面,因此當學生數變少時,學生都去上國立大學,私校就只能慘淡經營,有點類似「預知死亡記事」一樣的看著末日來臨、卻無能為力。

學校退場時,最主要的受害者是:學生與老師(教職員)。學生只能靠安排轉念其它學校,最後終究有學校可念、拿到修業證書,不算是難事;但教職員要想被安排到其它大專院校、擔任正式的全職、正職,機率不高、而且可能越來越是「難如登天」。

學生與老師命運不同的原因是:安排學生轉念他校,難度不高、畢竟不少學校缺學生,多多益善、樂於接手,學生是會「繳學費」;但要安排教職員卻難,每個學校一定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教職員要領薪水、可不能「多多益善」。

而且這種慘案不僅在有私校要退場一事上,外界可看到公私立學校都有越來越多招生名額「寄存在教育部」,或是裁撤冷門科系,或是為在職人士開出的專職班越來越多停招─如林智堅母校中華大學才傳出3個科系的碩專班停招,原因就是「招生狀況不佳」,世新大學中文系也傳出將停招。(推薦閱讀:台大國際政經學院表決通過將送審 陳文章:只是開始還要繼續努力

遺憾的是面對這股方興未艾的私校退場慘案,當年訂出錯誤政策而釀禍者不必負責、未被究責,教育部只能忙懷著「善後」─說難聽是只能替那些私校送終,看不到積極一點的作為。倒是三不五時,公立大學還要擴充,讓私校「死得更快」,錯上加錯,那些會受高教冰河期之害者,只能自求多福了。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