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農業界變形金剛解決缺工!工研院研發「四輪轉向農業共通載具」

科技新報
更新於 09月13日13:17 • 發布於 09月13日13:17

全球農業面臨人力短缺、從業人口老化挑戰,工研院今日宣布開發首台國產「四輪傳動與轉向的農業共通載具」,宛如農業界變形金剛,透過四輪轉動增加靈活度、穩定度,載具能更換附掛工具,提升功能性,緩解農業界的勞動力缺口。

工研院研發的「四輪轉向農業共通載具」,採用國產馬達與相關控制零組件進行全車開發的「電動曳引機」,相較傳統曳引機採用柴油動力,新型電動曳引機在田間可以進行低碳作業,如中耕、翻土或施肥等,相關成果已技轉國內農機廠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表示,勞動力不足已經是全球急需面對的共同議題,尤其勞動環境相較辛苦,透過農事協作機器人在農場、畜牧及養殖作業的幫忙,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並緩解勞動力缺口。

李士畦指出,這類智電型農事機器人協作模式的蓬勃發展,代表著在全球淨零碳排浪潮,電動化取代汽柴油動力、結合 AI 邊緣運算的人工智慧控制模組,可以展現農務協作的強大支援能力,因為包括翻土、灑種、授粉採摘或飼養、照顧或清掃畜舍環境等農務,都能交由協作機器人來處理。

工研院與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合作開發,有著「農業界變形金剛」之稱的「四輪傳動與轉向農業共通載具」,採用國產馬達驅動,可適應不同的地形與場域工作,迴轉半徑更是不到 2.5 公尺,無論運輸、割草或噴藥等,全都可隨時依據任務更換工作模組。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由於搭載智慧控制核心並使用車規模組,依據需求還可以進行有人與無人駕駛的切換,功能充滿各種彈性與可能,而曳引機則是全球農務作業中應用最廣泛的農業機械之一,只要附掛相關的作業模組,就可以可進行翻土、中耕、除草、施肥等作業。

對全球屬於與台灣農業施作環境類似、破碎或多為中小型農地環境的國家而言,中小型電動曳引機成為台灣進軍國際市場的重點發展優勢品項,工研院整合國內的三電零組件模組,配合智慧核心控制器與周邊模組的發展,完整的開發出台灣第一台可進軍國際的全國產小型電動曳引機。

這台與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合作,從雛型機、田間測試、到與國內農機製造業者進行系統整合,並在車規產品與國際標準助陣下,跨領域成功的串聯三電供應鏈與農機製造商,由於優先應用綠色能源供應動力的農用載具,為淨零碳排政策的重要目標。

工研院透過學研合作,結合高雄科技大學副校長郭俊賢團隊的「甲醇燃料電池」,開發出「燃料電池農用共通載具」,由於甲醇驅動燃料電池具備高能量密度,運作時主要是排水,沒有其他有害氣體的排放,相較傳統引擎大幅減少環境汙染,還能解決農用電動載具在田間難尋充電站的難題。

(首圖來源:工研院)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