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五年級大將vs八年級新血:台積人談加班、壓力、競爭與光榮感

Cheers 快樂工作人
發布於 2023年02月04日13:00 • 張紹敏

「我在台積電工作。」——當你聽到這句話,先聯想到的是破百萬的年終獎金,還是熬夜輪班的工程師?《Cheers》實際前進竹科,開箱台積人的工作苦與樂。

半導體業是台灣重要的經濟命脈,台積電更是人們口中的「護國神山」。能在這間全球市值前10大的神山裡工作,需要什麼樣的能耐,才能走得長遠?

根據台積電最新發布的永續報告書,全球員工整體薪酬中位數約為新台幣206萬元,若單看台灣地區的新進碩士畢業工程師,2021年平均整體薪酬也高於200萬元,平均月收約是台灣基本工資的8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過,高薪並不保證高留任。

近年科技業大熱、各公司展開搶人大戰,台積電去年新進員工離職率高達17.6%,創下近5年新高,內部的工作生態也再度引起關注。

面對外界熱議,在職的台積人怎麼看?

本次《Cheers》邀請了2位跨世代台積人——先進製程研發處副處長王美勻(以下簡稱「王」)與設計暨技術平台資深工程師林武震(以下簡稱「林」)對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今年52歲的王美勻,是在台積電戰鬥25年的資深大將,從晶片製程的微米時代走到奈米時代,持續挑戰先進製程的極限,一代代的創新成果也讓她獲頒國家級的產業創新獎。

今年28歲的林武震,則是入行不到4年的潛力新兵。自台大電信工程研究所畢業後,便進入外界俗稱「台積電的Design House」,2年半就升職資深工程師,與世界級的客戶交手。

從資深大將和年輕小兵的視角,將一窺他們除了薪資之外,在台積電的成長與成就。

Q:你在台積電日常工作的一天,大致樣貌如何?常加班嗎?

王:因為我做的是先進製程研發,研發的工作,一旦大方向和時間底定,其實在安排上是比較有彈性的。平時除了大大小小的會議,其他時間就是安排部門內外的溝通,以及自己的資料閱讀,畢竟研發是很新的東西,需要不斷吸收新知。

我大概早上7點就會到公司,公司雖然沒有要求那麼早,但我喜歡在一天開始前把所有事情先整理一遍。如果沒有緊急狀況,通常會在7點前離開公司。下班後,我不會處理公事,但因為我有跑步的習慣,可能會利用跑步的時間思考工作上的問題,比較容易沈澱下來。

林:我的部門是在DTP(Design Technology Platform)下的單位,外界會稱呼我們是台積電的「Design House」。基本上要透過軟體去模擬客戶的問題、解決問題,也要花不少時間閱讀論文,了解最新的IC電路設計技巧。

我通常在早上8點到8點半之間到公司,在晚上7點前下班,如果有緊急狀況會留下來處理,但其實頻率並不高。中午休息的時間,我本身在三廠,剛好七廠就有一個運動館,我發現滿多同事都會利用中午去運動。

王:從人在工作的角度來看,花太多時間在公司,最後生產力會下降得很快,其實公司也不想把員工綁死。

Q:在台積電工作,讓身邊的人最常誤解的是?

王:除了剛提到的工時之外,就是壓力和競爭。的確會有一些報導在強調特殊的例子,但其實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很多壓力都來自於自己想把事情做好,就看你怎麼解讀;在互相競爭這一塊,我覺得更好的心態是激勵自己,你知道在台積電這個環境,優秀的人才非常多,更會因為這些榜樣,促使自己學習成長。

身為女性,我覺得公司在多元包容這塊也做了很多努力。我小孩小的時候,時常會接到安親班的電話來催我去接小孩,覺得壓力很大,但這些年公司的幼兒園都有很完善的設置,台積電的生育率其實很高(編按:根據台積電的永續報告書,台灣廠區與子公司采鈺的員工在2021年就產下2686位新生兒,占比高達全台1.7%)。我有時會想,當時如果像現在這樣,可能會考慮多生幾個!

林:網路上有很多討論,總是會把自己最不好的一面講出來,爆文一定都是在講公司的壞話,但其實有很多資深的前輩會去分析這個產業的文化,會看到不同的樣貌。

很多人想到台積電就想到「輪班」,但其實並不是所有工程師都需要輪班,我很多朋友就算要輪班,也是1~2個月輪一次小夜班;另一個印象是「長期待在無塵室」,但其實現在台積電愈來愈多自動化,很多工程師都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研究數據。

我剛進公司時,會擔心人這麼多,升遷是不是比較有瓶頸,但其實台積電在高速發展,機會很多。以我來說,進來2年半就晉升職等,算是滿快的,也讓我更有信心。

Q:在工作上最大的壓力來源?

王:我們現在在做的研發,幾乎是世界上最領先的東西,會擔心我的決定做錯的話,會影響公司的未來,這樣的壓力會一直存在。但我是希望接受這些挑戰的,我就是喜歡做這些很有趣、大家沒做過的事。

我曾經遇到一些低潮,決定轉換了一些部門,像是客戶服務、製造技術中心等等。看別人做的東西,對我的啟發也很大,但繞了一圈之後,還是覺得我最愛這裡(研發)。

當然,心態上也要找到自己的平衡點。在家庭方面,要和另一半溝通分工,我的另一半過去也從事相關的工作,對這個產業特性很了解,所以其實很包容我的工作;在工作方面,也要督促自己效率更高,不做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在這兩端都盡力了,就不要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不要什麼都追求滿分。

林:對我來說,最大的壓力是時間。從設計一個晶片到送出去製作,一般來說需要2~3個月,有時候在模擬上不容易找到出錯的地方,需要從結果去推斷問題,而且是從來沒遇過的問題。同時,客戶在追,不可能說「多等我幾次」,一次就要多等1、2個月,這樣下去客戶就要跑了,這就是時間的壓力。

剛進公司的時候,經驗不足,壓力真的很大。過去當學生,就是看教科書,但經驗需要靠同事和主管的建議。這時就幸好有很健全、很強大的團隊,一起把事情解決。

Q:你在工作上最大的成就感?

王:我自己很不喜歡那種很單調、一成不變的工作,能在台積電做研發,很有挑戰性、有很多創新,真的是我很喜歡的事。

我在半導體界很久,從以前的微米時代,到現在的奈米時代,一代代這樣做下來,一路的成果也獲得了國家獎的肯定。

但我覺得最大的成就感,是跟著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把幾乎不可能的事做到可能。

以前,台積電的技術比較像是一個「跟隨」的角色,現在已經到了領先的地位,一路走來很多酸甜苦辣,可以跟這樣的團隊一起面對挑戰,真的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林:對我來說,整個工作型態都讓我很有成就感。

台積電合作的對象都是世界一流的公司,可以跟這些大公司的工程師一起討論問題、讓產品更有競爭力,也算是我們對業界的貢獻。雖然我們是小小的工程師,但我覺得我們做的事情是重要的。

我當初會進來,也是相信第一份工作在這樣大規模的公司,可以得到比較多人才培育上的資源,進來到現在,主管也很鼓勵我們創新。我發過一次Paper(論文)、一次專利,這都是對我個人價值的加分,是我可以帶著走的。

Q:要在台積電長久發展,需要具備的特質或條件?

王:專業能力大家都有,就差在軟實力。軟實力有部份是個人特質,但很多是可以靠後天培養的,像是團隊合作、獨立思考、從挫折中自我療癒⋯⋯,這些都是需要的。

你還是要認清,半導體產業是一個發展非常快速、需要終身學習的行業,保持好奇心、不斷主動學習,除了對你個人發展會有很大的收穫,換一個面向想,你做的事能為這個產業貢獻,其實是很有意義的,對台灣來說尤其是。

林:我看我身邊的同事,他們都不會覺得自己很厲害、不需要再學習。我覺得要走得長遠,「自我認知」很重要,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在哪裡,互相學習、彼此請教。

我進來到現在,學到最多的就是「表達能力」。其實,我很容易緊張,同樣的內部報告、對著同樣的人報告3年,到現在還是會緊張,但都是為了想要表現更好,所以自己會轉化,去「享受」這種緊張感。舉例來說,我過去也沒有採訪經驗,但我很樂於追求新的機會,覺得人生就是要有不同的挑戰!

另一件事是,現在很多人分析問題的能力比較弱,並不是因為實力不好,而是習慣等待所謂的「懶人包」。但你身為一個工程師,往往是第一個遇到新問題的人,沒有所謂的懶人包,所以保持興趣很重要。

Q:如果能給台積電關於吸才、留才的建議,你認為什麼最重要?

王:一間公司的企業文化,就是他的核心信念,可以吸引有志一同的人。以台積電為例,培育人才是我們非常重視的一環,對想追求自我成長的人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留才方面,現在的年輕世代和我們當年相比,在自我要求、自我成長的部分是很雷同的,但在工作上想要的彈性,會比過往更大一些。如果針對每個人的狀況、適度調整工作彈性,例如在家上班,我覺得他們會更願意為了這個公司留下來。

林:對我來說,這2年科技業大噴發的情況下,其實在薪資福利方面,要追上台積、甚至超越台積,是有機會的;但是要像台積電這麼穩定的高成長,很不容易。

保持世界第一,有良好的公司文化,讓你安心自己在台積工作、驕傲自己在台積工作、讓別人羨慕你在台積工作,對我來說就是關鍵。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3
  • Anson
    研發當然不一樣 輪不輪班就是看職缺 要訪問就找離職率最高的職缺 才知道為什會走
    2023年02月04日13:50
  • Tsai
    台積電買的起高價的肝,有價的命 年薪數百萬看人覺得值不值 天下無白吃的午餐
    2023年02月04日14:43
  • 楊小豬
    整篇廢文😂 洗白白
    2023年02月04日13:0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