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小麥餐具竟是複合塑膠?你該知道關於環保餐具的三件事

新頭殼
更新於 2019年12月29日02:31 • 發布於 2019年12月29日02:31 • 新頭殼newtalk |閻芝霖 綜合報導
PLA材質的餐具,雖然本身擁有可分解性,但卻不耐熱,一旦溫度超過了60度就會開始變軟或變形   圖:閻芝霖/攝

新頭殼newtalk

為響應環保,現在環保餐具、食物袋、杯組更成為送禮的好選擇,台灣也出現許多標榜「無塑」的環保用品,不過,你知道嗎?號稱可分解的「小麥材質」竟然不是純天然的材質?《新頭殼》整理三個有關環保餐具的謠言、迷思,一次解答。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一、號稱可分解的「小麥材質」,真的最環保嗎?

市面上的環保餐具大多以「無塑」為標榜,目前又以號稱可分解的玉米、小麥材質最流行,它們取自天然,看似非常環保,不過真是如此嗎?

食藥署表示,事實上,小麥餐具是用小麥或玉米為原料,製作的綠色塑膠PLA(聚乳酸),雖然本身擁有可分解性,但卻不耐熱,一旦溫度超過了60度就會開始變軟或變形,為了克服耐熱、塑形問題,還添加了PP(聚丙烯)或PE(聚乙烯)塑膠,以增加餐具的耐熱性跟持久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過,加入了塑膠後,聚乳酸就沒辦法100%分解了,不僅如此,因為塑膠摻雜了聚乳酸,變成「塑膠混血兒」,成為無法回收的廢棄物,形成「塑膠汙染」。

食藥署建議,選擇環保餐具前,除了看產品的行銷訴求,也應該了解餐具實際材質、使用注意事項,確認是否符合自己的生活所需(例如耐熱程度、能不能用洗碗機清洗)與價值觀(輕便考量還是環保考量),以免買了太多不適合的環保餐具,徒占空間甚至增加垃圾量。

二、木製餐具(木湯匙等),為了防腐,加了很多化學藥劑與重金屬,常用會中毒?

食藥署表示,與食品或食品添加物直接接觸之食品器具容器及包裝(含木製餐具),都應該要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及《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的規定,包括不得有有毒、易生不良化學作用、足以危害健康或其他經風險評估有危害健康之虞者等情形。

而《免洗筷衛生標準》,也從嚴規定二氧化硫之殘留量,及不得檢出過氧化氫、聯苯等規定,凡是符合上述相關標準之食品容器具,即可安心使用。

食藥署提醒民眾,選購木製餐具時,一定要仔細檢視外觀、氣味以及產品說明、檢驗證明等,使用時要盡量保持乾燥清潔,並要定期更換。

三、使用不鏽鋼餐具會釋出有毒金屬「錳」?

網路上有傳出謠言使用不鏽鋼材質的餐具可能會釋出有毒重金屬「錳」,若人體吸收過量的錳,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導致錳中毒,造成記憶及睡眠障礙、食慾不振、肌肉痙攣等症狀,甚至有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

食藥署闢謠指出,與食品或食品添加物直接接觸之不鏽鋼食品器具容器及包裝,都應該要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及《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的規定,不得有不良變色、異臭、異味、污染。一般而言,檢驗出危害物質的含量極低,依食藥署101 年針對不同材質不鏽鋼錳的溶出試驗結果,錳溶出量相當低,甚至低於日常生活攝取錳的限量,所以民眾不必過度擔憂。

食藥署說明,不鏽鋼是一種合金鋼材,其主成分為鐵,其餘包含鎳、鉻、錳…等金屬,不同金屬比例製作出來的不鏽鋼編號不同,大致上可分為200 、300 、400 系列,300 系列則為多數不鏽鋼用品原料,主要用於餐具,400 系列有磁性硬度佳,適用於不鏽鋼刀。

由於不鏽鋼屬於耐熱及耐酸蝕之材質,盛裝食品而溶出有害物質的風險遠低於其他材質,所以正常使用情形下,不會因為冷熱溫度或酸鹼值而溶出有害物質。

延伸閱讀:

無塑生活正流行!哪種環保餐具材質適合你

帶上環保餐具再出門!明年起這8縣市百貨內用禁用免洗餐具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2
  • hole.Ⓘ🄾 潘瀅仁
    環保的精神不就是要重複使用嗎?若小麥餐具能重複使用個至少一年兩年三年,總比這些時間內一直丟棄幾萬十萬支一次式免洗餐具,好得太多了!塑膠製品的確短時間內無法被取代,我們應該一邊著手重複使用已經開放新環保材質才對,而不是一昧的帶風向攻擊。
    2019年12月29日04:03
  • 邱小酒
    照記者的邏輯..沒餐具可以用了...玻璃吸管含鉛,塑膠餐具不環保又容易溶解出毒素,再加上內文的餐具種類??還有什麼可以用??? 環保餐具應該是著重可重複使用,而不是一眛的批評。
    2019年12月29日05:3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