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時尚

# 專訪 GRAPH LAYER:香港的服裝店市場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L.DOPE
發布於 2019年06月20日10:30 • L.DOPE

        想要在香港找到一個寬敞的歇腳處是有難度的一件事,尤其在上環,全香港最寸土寸金的地方就是這了!無數的坡地環境造就出許多特殊的階梯通道系統,很多小店會隱身在一層一層的交界平台上,喜歡探險的玩家在此應該可以找到不少樂趣。而在這次巡禮當中,GRAPH LAYER 是間距離上環站不遠的小店,最初是因為前陣子來台的 Sillage 主理 Yutanan 便是在 GRAPH LAYER 舉辦 POP UP 而引起好奇,相信走訪過這麼多選店的他,對於合作對象總不會亂選吧?於是我們來到這裡。

        就地理位置而言,要找到 GRAPH LAYER 需要用點心,位在公寓建築三樓,樓下盡是燕窩莊,要不是一棟白白的牆面稍微吸引目光,否則真的很難注意到小小的招牌暗示。走過狹窄的樓梯間,首先看到簡單印著店家資訊的透明門板,推開之後,簡潔寬敞的空間,用顛覆香港印像的世外桃源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了!白牆、刨製的水泥樑柱、木造桌椅,一切精簡的線條所營造出的寬敞感與對街辦公室的雜亂形成強烈對比,搭配聚散的乾燥花束、微微薰香,提供跋涉而來的顧客一個放鬆遼闊的購物體驗。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Produce:Lee Tea | Words:Changfl | Photo:TSH  | Web:Lin Fu  

KAY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GRAPH LAYER Owner

與 KEVIN 是共同主理人,平常都是以層次造型出現,近期特別關注 KIKO KOSTADINOV 這類新興設計品牌,同時也擔當店內的模特角色。

KEVIN

GRAPH LAYER Owner

團團(喜事國際時尚集團)自1997年創立以來皆以前衛、創新的眼光傳遞奢華的品味生活!

而近年也在宋安的加入之後稍有變化,在依舊頂尖的美學觀點下,融入更多在地化的經營思維。

LDOPE-logo

哈囉 KAY、Kevin,你們兩個人共同經營了 GRAPH LAYER,能不能先跟我們分享一下這間店舖的核心理念?

KAY

GRAPH LAYER 是我們共同經營的第一家店,從開幕到現在才十個月而已。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先挑一些我們都比較喜歡的風格進來,很多都是日本走比較日常、Basic 走向的品牌,像是 URU、Studio Nicholson 這種易穿、實搭性高而且高質量的單品是我們認為適合多數香港人的樣子。其實到現在也都還是維持這樣的理念為出發點,再去延伸尋找其他有趣的品牌引進到店內。

那現在呢?對比到剛開始的選貨標準,現在有沒有做出調整或改變?

KAY

對對對,剛剛也有想提到這個,因為再來就是秋冬了,在這段時間觀察下來,有一些想法其實也慢慢跟轉變。像是下一季我們會新引進約十個品牌,風格不會再像現在走 Basic 路線,在原宿、風格上都會更多樣一點。

例如哪一些品牌?可以先透露嗎?

KAY

因為開店的這段時間我們發覺其實香港人的接受度比我們原來預期的還要更高,所以我們挑了幾個很鮮明,一眼就能感受出品牌DNA男裝品牌到我們這裡。像是 MAN-TLE、Story mfg 都是即將被引進的品牌,可以期待一下我們接下來不一樣的選貨表現。

LDOPE-logo

那現在這些品牌裡,有沒有哪些被接受程度比較高?特別有迴響的呢?

KAY

有的,就是剛剛有提到,一個叫做 URU 的日本品牌。他的設計重點首重剪裁,看上去很普通沒什麼,但穿上去就會發現很襯身形,比例相當好!大部分的香港店家很少會看上這樣的東西,更別說進貨了,所以有滿多客人會專門來我們這裡選購這個牌子,回想算是特別好的品牌。

LDOPE-logo

其實日本人就相當嚴謹,對於自己的品牌要放在哪些店家也都有自己一套滿嚴格的篩選標準。在洽談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讓你們感到挫折的時候呢?

KEVIN

鐵定是有的吧,剛開始我們的店還沒有完成,但在這之前就必須要先洽談好才行,當時我們什麼都沒有,只能用口頭描述我們的規劃跟理想,並沒有什麼實際的依據可以參考,憑這樣要帶給日本品牌信心,再讓他們同意讓我們進貨到香港就是最困難的地方了。但是慢慢做下去以後,品牌也漸漸可以明白 GRAPH LAYER 想做的目標、風格、暅或標準,跨過這關之後,這樣的困難就漸漸的被解決了。

LDOPE-logo

所以你們會親自前往展示會嗎?

KAY

我們在開店以前就有擬好一份心目中理想的 Brand List,裡面有我們兩個各自喜歡的品牌,所以一定會有對其中不認同的地方。不過就像 KEVIN 剛剛說的,這間店最初並沒有什麼圖片阿、資訊可以提供給品牌看,因此不是每一家都會願意讓我們在第一季的時候進貨,這時候就必須親自前往他們的展示會,認識這些 Designer,除了打好關係之外,也進一步確認這些設計、用料是符合我們需求的。後來隨著關係越來越緊密,加上可能日本設計師各自聯絡也滿密切,他們都會聽說過香港有間 GRAPH LAYER 進了很棒的品牌,透過設計師、主理人之間的口耳相傳,我們相對也會比起剛起步的時候進行得更順暢許多。

GRAPH LAYER12
GRAPH LAYER11
LDOPE-logo

現在有很多選店,不分各地,都會因為大數據顯示出現在人追什麼流行、趨勢往哪裡走,而刻意去選擇那樣的單品來賣。對於你們而言,身為一間選貨店主理,該如何拿捏這種「選貨」和「被貨選」之間的平衡呢?

KAY

在第一個問題時我們花了些時間談論了我們的理念,也就是這個核心讓我們在關注新品牌或準備引進時,都會去回想這些東西與我們最初的概念有沒有衝突?但就像你說的,譬如現在街頭風就是主流,很多品牌在做,也很多店家有賣,但對我們來說,主流與否並不是我們所考慮的重點,這與其說是自視甚高,不如說其實香港已經有相當大的選貨集團在提供這樣的資訊了,如果我們再跟進去做,那 GRAPH LAYER 的形象就會很亂,長久下來顧客會不知道這間店在提供什麼概念給他們,對引進的品牌端也會產生猶豫,變成失去自我重心的情況。所以在大數據的狀況下,我想我們是不會被趨勢所影響到的。

LDOPE-logo

回憶一下,剛剛在找的過程發現這裡不太容易發現。香港好像滿多這樣的店家?這算香港店家設點的獨特性嗎?在台灣可能二樓以上就不太有人員願意進來了。

 

KEVIN

其實我們也不是特意這樣的,原因是香港的租金實在太高,這是我們第一家店,在不知道迴響的情況下,實在不敢挑戰一些好的地面店舖。另外也有人會問我們為什麼挑中上環?這裡可以大致說明一下,觀察下來,上環像我們這樣類型的店舖比較少,而且這裡並不像尖沙咀、銅鑼灣那種有很多遊客會聚集去買東西、吃東西的地方。上環反而對我們來說很有一種香港的味道,有商業的形象卻也有寧靜的一面,我們挺享受這種不太被人找到的感覺。

LDOPE-logo

但生存還是要顧吧?要怎麼克服地理限制所造成的宣傳問題?

KEVIN

這部分主要就是靠網路或是朋友、來客間的口耳相傳。

LDOPE-logo

線上推廣確實滿重要的,但網路讓很多品牌其實在家也能買到,這些對你們有任何影響嗎?有沒有應對這種情況的方式

KAY

我們在挑貨時,其實有先做過準備,所以選來的單品都是網路比較難購買到的。如果當顧客需要嘗試一個對他而言是全新的品牌的時候,除非本身已經對服裝有很深的理解,那他或許會選擇從網路下單,如果不是,像我們店內的品牌價格也都是中高價位,相信對服裝不夠熟識的也不會貿然花大錢買一個不了解的東西吧?我們的客人都有一個共通點,大部分會希望實際試穿後才會決心購買,所以網路購物造成的困難是有影響的,但不算太大,未來我們也會開發線上商店,希望對此能有幫助。

KEVIN

因為有些客人會和我們分享,有些在網路上價格不低的衣服,買回來後試穿發現沒想像中好看,可能是質感或尺寸吧!像這樣的風險是存在的,所以這就是實體店的價值,提供顧客有試穿、親身了解一個服裝的機會,滿多客人也同意這樣的說法的。

因為國際位置的關係,香港的服裝店、品牌其實還是相當多,你們認為目前這裡的服裝市場已經飽和了嗎?

KAY

我覺得不是香港服裝的發展空間,而是服裝店的發展空間。例如 IT、Lane Crawford 那些大公司是一個巨大的品牌聚集體,但像我們這樣的小店,不要跟日本比,跟台灣或韓國我們都還是有差距的。可能是租金關係吧?我們這類型的獨立店家在香港非常非常小跟少,但即便有像這些吸引世界一線品牌大集團的存在,還是會有人反映說來香港沒地方逛。所以服裝品牌的飽和度我們先不評論,但服裝店這塊我認為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期待未來能夠有更多這樣的店家能在香港被發展起來。

那你們覺得未來香港選物店要怎麼被看見,進而吸引人,然後帶動獨立小店的崛起呢?

KAY

其實上次 Yutanan 來的時候我們有交流過類似的問題,他說在日本因為這樣的選物店文化已經越來越不好做,所以他的方法是他不開實體店,而是透過不同的活動像是 POP UP、講座、展覽來推廣品牌,讓實體店本身成為一個互動性的交流平台,跳脫原來只是販售服飾的樣子。這點我們認為滿受用的,未來的一些規劃、新進貨的發表也會往這樣的形式做發想,希望會非常有趣。

-Shop List-

GRAPH LAYER

+852 6360 6022

3/F. 63 Wing Lok Street. Sheung Wan. Hong Kong

Instagram Facebook Globe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