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相處的每個當下,才是真實的,為什麼這麼說呢?當律師十多年的許峰源,看遍世間百態,更親身經歷人生無常,「在我小四時,我哥哥國二,他溺斃了,我記得,跟我爸媽一起去淡水沙崙海水浴場認屍,拉起白布的瞬間,他七孔流血……」
小時候送走哥哥,長大後,他又接連送走父母,父親在他考上律師當天,口腔癌過世,一個月後,媽媽被診斷出肺腺癌,沒多久便離開人世。「我曾經以為賺很多錢,就會幸福快樂,但父母相繼走了,我才知道,一家人在一起,過簡單平凡的日子,就是幸福快樂。」
「家人只要活著,就是意義。」是父母雙亡這件事,給許峰源的領悟。他兩個女兒,如今分別6歲跟10歲,眼看著好多父母都在擔憂不可知的未來,反而忽略真實的當下,他想告訴大家:「你跟孩子之間的互動,才是生命中最珍貴的。」
他對女兒們唯一的期望,是能有自信與智慧,做個簡單的好人,希望孩子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力量、專注去做內心覺得該做的事情,讓「內心的太陽」能夠升起;而要達成這個目標,並不困難,「只要你善良,孩子就不會變壞,身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要怎麼教養孩子,而是去思考『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許峰源是法羽律師事務所所長,也是暢銷書作家,最新作品《積善》分享了30個他生命中的小故事,背後的核心思想,都圍繞著向善;他相信易經•坤卦〈文言傳〉中所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相信生命的改變與轉化,就從積善的心念開始。
兒時一家八口住豆干厝旁老屋,靠父親賣臭豆腐維生
許峰源兒時困苦,一家八口住在三重豆干厝旁的十來坪老屋,靠爸爸賣臭豆腐維生,許媽媽每次接過許爸爸賺來的紙鈔與硬幣,上面總是油膩膩的、還有濃濃的臭豆腐味。雖然經濟窘迫,但家人情感緊密,許峰源記得,爸爸媽媽總是把比較不爛的菜,留給他與姊姊們吃。
父母都不在了,讓許峰源特別珍惜與家人共處的時光。他與兩個女兒,常常沒事就看書,「我讓我的小孩物質生活沒有匱乏,不需為了三餐而煩惱,但也不奢侈、不貴族,很中庸的;唯有閱讀,我不吝嗇的投資,我們家所有角落都有書櫃,隨時能在不同角落、拿不同的書來讀。」
在他家中,有張橡木大桌,200公分長、100公分寬,可以坐得下八個人,他拿來當餐桌兼書桌,每天晚上,全家人在這張大桌上讀書、聊天。他也會陪著孩子抓寶、看電視,每天晚上九點前,如果孩子把所有正事都忙完了,他們全家就會一起看卡通,從《鬼滅之刃》到《獵人》、《灌籃高手》、《火影忍者》等等,都曾看過。
深入孩子生活的一切,才能真正理解孩子
有些人覺得讓孩子玩手機、看電視,是不好的事情,許峰源認為,讓孩子自己單獨玩手機、單獨看電視,才不好,「跟孩子一起看電視、一起抓寶、一起做任何的事情,都是有意義的,那是你們一起度過的時光,真實且珍貴。」
而且,很多父母在意自己的人脈圈,但對孩子的同學朋友、喜歡的卡通人物等等,卻一無所知,「你要瞭解孩子,深入他生活的一切,才能理解孩子,跟孩子聊得起來。」
許峰源觀察,現在父母大多很在意孩子的生日、畢業典禮等等,總會很熱烈的慶祝,彷彿在談戀愛,要轟轟烈烈的,但他認為,其實重要的,並非這些特殊時刻,而是日常,「尤其是在我們控制不住自己、就要發飆的一瞬間,能平靜下來,好好跟孩子說話,才重要。」
「你去回想跟父母一起,讓你感受到幸福的時刻,都是很平凡、沒什麼了不起的時刻。」正是這份平凡,正是親子連結、家人凝聚的時刻。
孩子若能找到內心的太陽,就能面對生命逆境
當了多年律師,許峰源對人性頗有洞悉,他觀察,一個人心理的韌性,跟他接收過的愛有關,感受過的溫度、力量愈多,愈能面對挫折、挑戰或逆境,這跟專業能力、讀過什麼書、學過什麼才藝,都無關。
台灣人一年吃掉1.3億顆安眠藥、去年自殺成功的大學生有87人,許峰源直言,這是很可怕的數字,孩子學了那麼多東西,但孩子倘若失去了「內心的太陽」,最後一切都是假的。
人一定從家中學習與人相處、從家中學習愛與被愛,「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的家,是能讓人純然自在的地方嗎?很多孩子回到家裡就是壓力,如果家中充滿壓力、企圖、期待、要求、算計、情緒勒索…孩子怎麼學會自在,又怎麼學會成為別人生命中重要的存在呢?」
許峰源再舉例,當你打電話給別人時,如果電話沒通,你會講話嗎?但在親子關係中,常見的情況是,「電話根本沒通」或「電話早就掛掉了」,父母還在自言自語,所以有事發生時,父母最常說「怎麼會這樣,他在學校都很乖!」
AI時代,有與人建立溫暖連結的能力,就是種優勢
「我們有試著讓電話通嗎?這跟教養的技術無關,這跟人心有關,跟會不會連結有關。」一個人如果不會連結,出社會後很難當個好員工、好老闆,結婚生子後也很難當個好伴侶、好父母。
他強調,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就能給別人溫暖,而能與他人有溫暖連結的人,是未來最有競爭力的,不可能沒有飯吃,「人腦運算是不可能贏過AI的,未來,一個手機APP都可能比棋王還會下棋,但溫暖、溫度,是生而為人不可取代的價值。」
他大膽預測,未來一個人的價值,高度取決於他能夠連結、影響的人數,「但我給孩子溫暖、溫度,不是為了這個競爭力,而是要他能好好的活著,像個人的活著。」
回歸教育的本質,讓每個孩子都帶有靈氣的活著
也因此,許峰源最在意的,是兩個女兒是不是「帶有靈氣的活著」。他觀察,很多孩子,過早介入太多的制式教育、技能教育、才藝教育後,眼神就失去了靈性,甚至到小三、小四之後,忘了怎麼玩耍、快樂、探索,跟父母的應對強烈的公式化,「這是教育最本質的障礙,不論智商多高、分數多好,失去了生命的靈性,很多事就沒有根本了。」
回想看看,當父母第一次產檢、照超音波看到孩子的心跳時,只希望孩子健康出生;當他出生,哇哇大哭時,只希望他平安長大,「但為什麼,後來有那麼多期待、盼望、算計?」我們對於教育總有太多的設定,事實上應該回歸本質。
許峰源從不期待孩子像他一樣,「無所謂好或不好,而是她們不可能是許峰源2.0,她有她活生生的生命,她只是跟我有緣,成為我的孩子;而我的義務跟責任,是讓她們成為簡單的好人,並且努力守護我們一起相處的每分每秒。」
照片提供:許峰源
涵涵 好文章!現在社會最缺乏就是溝通了。不管工作上 夫妻 和親子。溝通常常要有服從聽從比較強勢或者有權力的那一方
2021年05月05日07:0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