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已經是「新國病」!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約有200多萬病友,且每年都以2萬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107年糖尿病排名臺灣十大死因第五位,9,374人因糖尿病而失去寶貴的性命。而糖尿病可怕之處就在於會導致慢性的併發症,包括大血管以及小血管併發症,大部分糖尿病的病人為第2型糖尿病。針對糖尿病的治療,三軍總醫院研究發現,併用腸泌素(GLP-1) 、基礎(Basal)胰島素,可使糖尿病患者體重、糖化血色素均明顯下降。
每降低1%糖化血色素,可以帶來許多健康好處
根據過去大型的臨床研究(UKPDS)報告顯示,積極的血糖控制可以改善糖尿病病人的小血管以及大血管併發症,進而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因此在糖尿病的病人人口數不斷地增加的情況下,積極的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就不可言喻。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劉智軒醫師表示,每降低1%A1C(糖化血色素) 可以帶來許多好處,包括:降低12%中風機率、降低14%心臟病機率、降低19%白內障摘除機率、降低37%小血管病變機率,以及降低43%末肢截肢或致命周邊血管疾病機率等。
評估糖尿病的病人的血糖控制良好與否,有一些控制指標,其中包括:空腹血糖,餐後血糖以及糖化血色素(HbA1c)。最近之研究顯示,血糖變異度(glucose variability)也是另外一個重要之來預測病人相關的併發症的指標。而連續血糖偵測儀(CGMS)的出現,讓臨床醫師可精確的用來評估糖尿病患的血糖波動。
使用預混型胰島素,小心發生低血糖的風險
糖尿病治療仰賴飲食、生活型態調整、運動、體重控制以及藥物,而藥物治療又分口服錠劑及針劑皮下注射劑型,其中皮下注射針劑藥物主要包含兩大類: 胰島素及類升糖素肽-1受體促效劑(GLP-1 RA)。胰島素是目前效果最好之降血糖藥物,而許多病人也需要胰島素來積極控制血糖。而預混型胰島素常用於治療病友已經使用基礎胰島素,但還需要積極控制飯後血糖的患者。
然而,預混型胰島素因固定比例的中長/短效胰島素,使得在胰島素劑量調整時更加困難,發生低血糖的風險以及之後的高血糖反彈機會更高,也使血糖波動更不穩定。
腸泌素好處:可以降低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體重
新型的長效胰島素如Toujeo (insulin glargine)是胰島素類似物,具有長效作用時間以及沒有作用尖峰的特性,比較不會低血糖而血糖波動也較平穩。此外,在劑量之調整也只要根據空腹血糖值來做調整即可,在調整劑量上較為簡單。
另外,類升糖素肽-1受體促效劑是增強胰島素分泌,並以葡萄糖依賴性方式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腸泌素,可以降低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體重,而低血糖風險以及血糖變異度高的機會相對減少。此外更不需要調整劑量以及時常去監控血糖。
第二型糖尿病患針劑治療有新策略
在過去使用預混型胰島素治療控制不佳的第二型糖尿病患,是否能夠藉由GLP-1受體促效劑和每日一次的基礎胰島素治療而改善血糖控制,並降低相關血糖指標以及副作用,在過去並未有相關之研究來作探討。
研究:併用腸泌素(GLP-1) +基礎(Basal)胰島素,糖尿病患者體重、糖化血色素均下降
因此,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門診從收治的34名第二型糖尿病人,平均年紀約60歲(最輕40,最老72歲),平均的糖化血色素約8.6%,先繼續使用預混型胰島素約1星期,而期間會裝置連續血糖偵測儀CGMS約 5到7天。之後則開始使用Liraglutide(是一個皮下注射給藥的GLP-1受體作用劑)合併基礎胰島素(Toujeo),治療期間3個月後回診抽血及再裝一次CGMS約5到7天。結果分析改變針劑治療的病人們體重平均下降2.5公斤,糖化血色素降低1%。而在連續血糖偵測儀數據中亦顯示高血糖比率改善17%,血糖達標率增加20%,四項血糖變異度中三項指標也有達到統計學上的穩定性。
延伸閱讀: